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很多人分不清外國人的長相?

為什麼很多人分不清外國人的長相?

雅思中國網

SO HOOOOOOOOOT

木木我看外國電影的時候

就經常看的很混亂

什麼?!

他不是剛才是個好人嗎

怎麼又變成壞人了

哦!原來是兩個演員啊!

有沒有很多人也有一樣的問題呀

看電影的時候分不清演員的長相

出國的時候覺得外國同學分不清楚

最難的就是

木木接待過一個黑人代表團

簡直分不清每一個人呀!

?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DrakeXiang 回答:

我覺得是東西方人種不同,所以東西方人習慣於識別自己這一人種的面部,比如看外國片我經常和人爭論某演員是不是演過某片子(不過我臉盲- -!)

慕moon 回答:

我一直有外國人臉盲症,不過上大學之後由於學電影看了很多片,現在能分清好萊塢紅毯上的熟臉了……

黃種人我不太面盲,白種人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電影治癒,黑種人面盲依舊啊……

一個片子里出現三個月以上身材類似(沒有大胖子)的黑人我就分不清誰是誰……

科學角度解答

1.社會心理學角度

(1) 異族接觸假說 (contact hypothesis, Brigham & Meissner,1985)

異族接觸假說認為本族面孔識別效好的直接原因就是接觸多啊。(所以屁話套一個名詞就成了高大上的理論了是嗎?)

這大概算是學術界最早對"異族效應"做出的解釋,你看做哪行不被時代的發展所局限呢……

(2) 內 / 外群體分類(automatic in-group/out-group categorization,Levin,2000)

Levin 做過一系列這方面的研究 他的觀點提綱挈領地說就是我們看到異族時因其種族信息太過明顯會忽略其個人信息,而對本族加工則多是個人信息,而且這個加工模式深入社會認知方方面面。說的再明白一點就是因為你給人家貼了"外國人"這個標籤以後不再注意他的個人信息了。

2. 發展心理學角度

發展心理學觀點通常認為異族效應體現的是我們自出生起知覺發展過程中出現

知覺窄化(perceptual narrowing)

要了解什麼是知覺窄化,我們首先要看看帕斯卡里斯等人的實驗是如何做的。在以小嬰兒的實驗作為被試的研究中,由於他們不會說話也不能像成人一樣理解實驗任務,所以我們往往採用「習慣化(adaptation)」範式來進行這類實驗。

基本原理是給嬰兒重複呈現一張面孔直到他 / 她不主動盯著這張圖片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說對於這張圖片嬰兒已經形成了習慣化(adapted);之後,我們給嬰兒同時呈現兩張面孔,其中一張是之前呈現過的,另外一張則是新的,我們根據嬰兒對兩張圖片的注視時間的長短來判斷嬰兒的面孔識別能力,如果嬰兒的注視興趣或者注視時間主要集中在新異的圖片上,那麼表明嬰兒能夠識別或者辨別兩張圖片,嬰兒有正常或者較好的面孔識別能力。

運用這個範式實驗的結果發現,無論對人臉還是猴子臉,6 個月大的嬰兒對新異面孔的注視時間都顯著長於熟悉的面孔,表明 6 個月大的嬰兒對人臉和猴子臉都能進行很好的識別;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成人的實驗結果,對於人類面孔,成人對新異面孔的注視時間顯著多於熟悉的面孔,說明成人對人臉有很好的識別能力;而對於猴子面孔,成人對新異面孔和熟悉面孔的注視時間沒有顯著差異,表明成人不能識別猴子這一非人類的面孔;以上結果驗證了其他物種效應(other-species effect),即成人對人臉的識別優於對非人臉的識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賢爸科學館 的精彩文章:

家鄉的野花,兒時的記憶,能否勾起在外的你絲絲鄉愁?
看一眼就知道!這是能讓任何小孩都愛上科學的法國明星書
那股無處不在的力,似乎在宇宙誕生後它就存在著
緝拿細菌「兇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現細菌的外國「純屌絲」
人類文明需要重新思考與定義嗎?該如何走入下一個世紀

TAG:賢爸科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