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周列國志(二)南有鬻拳北有慶鄭,奇葩如斯!

東周列國志(二)南有鬻拳北有慶鄭,奇葩如斯!

鬻拳與慶鄭是年齡相差不大的兩個人。

鬻拳在南方輔佐楚文王;慶鄭在北方輔助晉惠公;

一南一北,本來沒什麼交集。

當時的周室王朝已經日漸衰微,實際管控地盤很小,而各分封的諸侯王國之間不斷彼此兼并,消亡或者壯大,壯大後的諸侯王國漸漸不把天下共主周王放在眼裡。

比較典型的例子,鄭莊公不聽話且日益強大難以管控,還不停侵擾周的控制邊境,周桓王就號令各諸侯國一起討伐鄭國,並親自帶兵上陣。然而不僅從者寥寥,只有幾個個不起眼的小國虢、衛、蔡、陳,在戰場上還被鄭文公的大臣祝聃一箭射中肩窩,威嚴掃地。

親自率領的聯軍大敗,周桓王身心受到巨大打擊,又無力挽回,最後只能以灰溜溜地撤兵結束。

自此,周王室愈加成了一個擺設,各諸侯國們各自為政,大的諸侯國搶地盤爭做盟主,小的諸侯國紛紛投靠強者,整個中華大地暗潮洶湧,人心騷動。

南方

楚國偏居南方,對於中原地帶而言屬於南蠻,本來一開始大家並沒有看在眼裡。然而自從楚武王僭號為王后,楚國野心勃勃,對中原一直虎視眈眈,屢次要觀政中原。

到了楚文王時,楚國多年的南征北戰,聲望和戰鬥值已經飆升至與中原各強國不相上下。

彼時,楚文王的大臣鬻拳是個敢於直言犯上逆龍鱗的耿直BOY.

著名事件:

初時,以刀抵楚文王胸口勸諫;然後又因身為大臣的越禮而自斷一足。楚文王冷靜下來後,對其褒獎有加,不僅收藏其斷足以自勉,並封其看守及其重要的城門。

之後,楚文王某次出征失利,帶傷兵敗回城,被鬻拳關在城門外,要求立了戰功才能回城。楚文王奮而轉身再次出征,雖勝,但卻因傷死於返回途中;鬻拳就因此再斷一足,且自殺殉葬,為楚文王守墓。

臣可敬,君可敬,彼此赤膽忠心為霸業共同奮鬥的好哥們,對不對?

北方

(1)

在北方的晉惠公也有這麼一個耿直有原則,敢於直言犯諫的大臣:慶鄭。

晉惠公夷吾打小經歷比較坎坷,父親晉獻公有多個老婆,生了8個兒子;當時的夷吾既不是嫡生的長子,能有機會繼承王位;也不是受寵的小兒子,能得到更多的疼愛。母親作為陪嫁,也並不受寵,沒法幫自己說話。夷吾自身也並沒有格外突出之處,不是特別聰明,不是特別仁德,不是特別勇猛,總之,跟兄弟們比起來並不起眼。孩子眾多,且作為不上不下的夾心餅乾孩子,估計父親晉獻公都沒興趣多看他一眼。

更要命的是老年的晉獻公寵愛的老婆驪姬也生了兩個小兒子。

驪姬每天為自己的兒子們吹枕邊風+對其他公子們的栽贓陷害,這兩個小兒子在晉獻公眼睛裡就越來越孝順、越來越帥、越來越合適做繼承人了。

於是從太子到年長的各兄弟都成為了驪姬甚至晉獻公眼中釘肉中刺,必要先去之而後快。

於是大家死得死,逃的逃,夷吾也不例外。

因為夷吾本身繼位的希望十分渺茫,在成長乃至逃亡流落在外過程中跟從扶助他的人很少:因為投資他沒希望啊。

沒人鞍前馬後,沒人出謀劃策,沒人割股做羹。。。內外交困,饑寒交迫,遍嘗人間冷暖。

夷吾的性格慢慢就變得狹隘,小氣,短視,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出乎意料的是:機會竟然來了!

晉獻公死後,原大臣與驪姬母子產生矛盾,將兩個繼承人幼子先後殺害,晉國急需一個新的繼承人。

此時流落在秦國的夷吾趕緊找當時已經強大起來的秦穆公,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只要您幫助我繼位,就將河東5城割給您作為報答。

一開始,秦穆公並沒有看好夷吾,一方面他哥哥重耳仁義君子的名聲早已在外,更適合投資;其次,身為老江湖的秦穆公應該是早早看透了夷吾的人性。

然而,種種因素綜合起來,秦穆公還是決定賭一把,幫助夷吾繼位,是為晉桓公。

繼位後的晉桓公會把河東五成割讓給秦穆公作為謝禮嗎?開玩笑!之前之所以肯輕許,是因為當時的晉國還不定是誰的呢!現在晉國都是自己的了,自己的好東西能隨便給別人嗎?!

背信棄義還遠不止於此。

逼當初迎立自己的大功臣里克自殺,理由是:雖然沒有您我就可能不能繼位,但是您殺了之前兩個君主,以及一個同朝大臣,太不安分守己了,還是死了吧。

里克若能穿越回到過去,想必都不能原諒當時擁晉桓公的自己。

不久,晉國發生大的饑荒,舉國挨餓,而鄰國秦國卻是大豐收。

晉惠公又厚著臉皮派大臣慶鄭去秦國求助了。

人命大於天,晉惠公雖然之前出爾反爾,老百姓並沒有錯,於是秦穆公就再次出手幫了大忙。

答應的5座城還欠著,又幫晉國度過糧食關,秦穆公可以說仁義盡致了。

(2)

轉年兩國情況正好相反:秦國饑荒,晉國豐收。

沒有吸取教訓的秦穆公也派了大臣向晉惠公求助,萬萬沒想到被一口回絕了,甚至要落井下石,趁天災進攻秦國。

慶鄭反覆勸,當初人家幫了咱們,咱們不幫人家不合適啊,於情於理都不合適。

秦惠公的反應是:不聽!

秦穆公自然是前仇新恨,怒不可遏,集結兵馬前來討伐這不仁不義的晉惠公。

慶鄭又勸:您這是咎由自取!有錯在先,就討個饒,認個錯,雙方就可以罷戰了。

不聽!----你哪伙兒的?!一邊兒去。

兩軍將要作戰,出發前算一卦吧:慶鄭駕車最好;

不聽!

慶鄭還是沒完沒了、不依不饒地勸道:您就別坐小馬拉的車了,那個上戰場不合適。。。

不聽!---不聽不聽,王八念經!你很煩好嘛!

(3)

結果:戰場上,晉惠公的戰車陷於泥中,慶鄭看到不僅不救,還嘲笑道:讓你用我駕車你不肯,看看吧!讓你別用小馬,你不肯!看看吧!---別急啊,等著,我找你喜歡的人來救你啊!

然後拍拍屁股跑了。

另一邊兒大將韓簡一撥人正圍著秦穆公廝殺,已經佔了上風,眼瞅著就要活捉秦穆公了。這時候慶鄭嘚嘚嘚地跑過來,喊:快救主公啊,他快要被活捉啦。。。。

韓簡一聽,顧不上捉秦穆公,趕緊救晉惠公了。

然後:秦穆公跑掉了,晉惠公也被秦軍公孫枝活捉了。

以晉惠公的心胸以及他之前的人生經歷的做事方式,他會像楚文王對待鬻拳那樣,理解,支持鬻拳,並做自我反省嗎?

當然不會!看看前面發生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慶鄭都是找死的節奏。

被放回的晉惠公回國就列了慶鄭N條大罪,條條都該死。

慶鄭自知當死,也並沒有逃跑,說:「陷君於敗,敗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然後引頸就戮。

勇也?怯也?忠也?悖也?

南有鬻拳,北有慶鄭;可惜南為楚文王,北為晉惠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邊的植物動物 的精彩文章:

TAG:身邊的植物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