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擺脫化石燃料」,世界能跟上歐洲的步伐嗎?

「擺脫化石燃料」,世界能跟上歐洲的步伐嗎?

最近一段時間,與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議」相反,歐洲多國陸續宣布未來停止銷售燃油汽車的時間表,以此表達對履行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承諾的信心和決心。

歐洲多國的這一舉動在全球汽車製造、石油石化以及新能源行業引起較大反響,人們更加關注未來電動汽車的發展以及交通領域去燃油化趨勢,甚至世界擺脫化石燃料的可能性。

但是追逐熱點之後必須看到,歐洲作為工業革命的發祥地,發達經濟體聚集,也是全球綠色經濟、環保產業、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創新發展的引領者。歐洲部分發達國家提出的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顯然又是一種超前、領跑行為,我們對此應冷靜觀察、深入思考、科學判斷,防止盲目跟風。

文丨呂建中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全文約3300字 建議閱讀6分鐘

歐洲雄心源於自身戰略需要

歐洲國家能源自給率普遍較低,能源安全始終是各國關注的重點。

歐洲是全球能源消費大區,但除俄羅斯-中亞、北海地區外(兩地油氣產量佔到全歐洲總產量的90%以上),其他國家普遍能源貧乏,油氣產量少、自給率低。目前,歐洲主要經濟體(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的原油對外依存度約88%、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將近80%,其中從俄羅斯、中東進口的石油佔到總進口量的近80%,不得不受制於俄羅斯的能源外交、中東地區複雜的地緣政治等,國家能源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歐洲新能源和節能技術開發推廣起步早,部分發達國家石油消費已過峰值期。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歐洲主要國家就從石油禁運、油價上漲的衝擊中覺醒,積極推進能源多元化以及節能技術、替代能源的研究開發,減輕能源安全壓力。如大力發展風電、光電、核電業務,目前歐洲的風力發電量佔到全世界風電總量的70%,可供13%的歐洲居民家庭使用;歐洲高度重視各種節能技術的研發,注重燃油效率的提升和節能型汽車的推廣,並實行較高的燃油稅或「高油價」政策,擬制油品消費,效果十分顯著。

以德國、法國和英國為例,在1973-2003年的30年里,其石油年消費總量分別下降了22.8%、26.7%和25.7%,在最近十幾年裡,又進一步下降10-18%

歐洲國家環保意識強,公眾對化石燃料的排放問題高度關注。

歐洲主要國家多為老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早已進入成熟期,人民生活水平高、環保意識強,不會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特別是在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十分積極。為了降低排放,人們自覺選擇低油耗的小車出行(在行駛的汽車中約有80%以上屬小型車),甚至樂意用自行車和公共交通代替私家車,具有推廣電動汽車的良好基礎。

一些歐洲國家還將環境保護寫入憲法,如1995年修改的《挪威憲法》就有這樣的條款:「每一個人有權獲得一種有益於健康的環境和一種生產力和多樣性受到保護的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利用應建立在全面、長期考慮的基礎上,由此未來世代人的這一權利也應該受到保護。」

歐洲國家技術創新力、國際競爭力普遍較強,致力於在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近幾十年來,儘管歐洲經濟增長進入了平緩期,但由於保持了強勁創新力,經濟發展始終居於全球領先水平。根據國際權威機構發布的有關報告,在全球最具創新力、最具競爭力的前10強國家或地區中,至少有6-8個來自歐洲。

鑒於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等技術在未來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歐洲主要國家不僅堅持技術領先、領跑,而且扮演著技術標準制定者、主導者、輸出者的角色,既贏得了國際競爭優勢,又抬高了歐洲市場的進入門檻。透過歐洲多國的禁售燃油汽車雄心,我們應該看到歐洲致力於繼續引領未來發展,搶佔技術制高點的意圖。

世界難以跟上歐洲的步伐

首先,歐洲國家的雄心究竟能走多快、多遠?從宣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國家來看,大多設定在2030、2040年。要實現這樣的規劃目標,在未來的10-20年里,歐洲國家至少需要解決三大難題:

一是電動汽車本身的技術問題,特別是電池技術的突破;

二是電力供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三是汽車製造業的全面轉型問題。即便在未來短時期內能夠實現電池技術的重大突破,但後兩個問題的解決仍需要相當長時間,並且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同時,禁售並不等於禁行,大批存量燃油車還需要一定時間去消化,歐洲國家之間也很難在短時期內實現政策和行動的一致性。實際上,2016年歐洲的純電動車銷量不足汽車總銷量的1%,這與「遠大理想」相差甚遠。

其次,世界尚不具備跟上歐洲步伐的條件。當今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背後是嚴重的能源消費失衡和能源貧困。發達國家佔全球不足20%的人口,卻消費了60%以上的石油,人均消費石油量是發展中國家的10倍以上。目前,全球約有12億人口用不上電,28億人口要依靠木柴、秸稈、糞便以及其他材料取暖和做飯。許多發展中國家對能源需求旺盛,供應缺口嚴重,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不可能像歐洲那樣為了「零排放」而進行能源轉型。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不具備歐洲的先進汽車製造技術以及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實力,客觀條件十分有限,難以逾越燃油車發展階段。目前,全球電動汽車年產量約100萬輛,以未來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長測算,至少需要20年才能達到年產5000萬輛的規模。

再則,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削弱了電動汽車補貼政策的激勵效應。為鼓勵電動汽車發展,許多國家都採用了財政補貼政策,這在高油價時期,對市場的激勵效果比較明顯。但隨著國際油價大幅度下跌並持續低迷,特別是禁售燃油車又會進一步抑制油價上漲,無論是汽車研發製造企業、經銷商還是消費者,都有可能重新青睞燃油車。

在歐洲國家,面對電動車的挑戰,燃油車一直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並在清潔排放標準上不斷實現新突破。比如,歐洲就曾一度認為柴油車的排放更清潔高效,於是大力發展柴油車型,使柴油汽車的總比例達到60%,特別是90%以上的計程車採用了柴油發動機,80%的SUV搭載了柴油機

啟示與思考

交通領域擺脫化石燃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國家石油安全問題絕不能放鬆。

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應當是一種大趨勢,化石燃料會逐步退出交通運輸領域,但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近年來,電動汽車的發展勢頭很猛,特別是歐洲多國宣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後,一些人開始熱炒「石油時代的終結」,似乎石油已不那麼重要,可以放鬆對石油安全的重視了

這顯然是一種誤導和盲目樂觀。目前,石油終端消費的65%在交通運輸領域,我國交通燃油消費量約佔全社會燃油消費總量的60%,石油對外依存度約65%。在可以預見的未來10-20年里,電動汽車可以替代的交通燃油量十分有限。如果通過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能夠控制或減緩石油對外依存度的上升,就算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結果了。根據IEA發布的數據,在最近幾年裡,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的石油儲備量(相對於凈進口量的天數)普遍有增無減。

清潔能源汽車的發展應堅持走傳統燃油清潔化與新能源開發相伴而行之路。

在過去一個時期里,新能源汽車成為社會熱詞,並被簡單地理解為主要是電動汽車,且過分渲染了其對傳統燃料汽車的替代。在2017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新能源汽車」的提法改為了「清潔能源汽車」,使我國交通能源清潔化的實現路徑更清晰,也更符合實際,即在大力發展電動汽車主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對傳統化石燃料的清潔化利用,在提高能效和減排上下更大的功夫,使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天然氣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生物質燃料汽車等相伴而行,各自發揮特長優勢。比如,純電動車更適用於短距離城市交通,而中遠距離運輸則可以混合動力、LNG、燃料電池汽車為主等。

汽車製造、能源資源產業等應提早謀劃轉型升級,努力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汽車技術與能源革命是歷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內容,站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起點上,汽車製造、能源資源產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新機遇、新挑戰。歐洲多國宣布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為汽車和能源革命添上了一把火,中國企業應當順應時代潮流,提早謀劃、積極應對、加快轉型。以石油企業為例,一方面需要轉變「交通離不開石油」的觀念,努力把更多的石油從燃料轉變為原料;另一方面也應積極發展新型清潔能源,以適應汽車技術革命對能源的新需要。進一步來看,世界上很少有哪家「百年老店」靠著一種產品吃百年,相反是產品和服務不斷創新更迭,但品牌、質量、創新精神卻長盛不衰,從而造就基業長青。這才是關乎汽車製造和能源企業未來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責編 | 閆志強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能源報 的精彩文章:

光伏發電創新發展,黃河滋養水光互補
我國地熱直接利用是美國兩倍!「十三五」地熱規劃或激活萬億產業
現有條件下電網還有改善新能源消納的空間嗎?來看看「蒙西經驗」
陽光電源胡兵:使多能互補示範工程可推廣可複製
國家電投熊建明:5個多能互補示範工程正有序開展

TAG:中國能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