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擴西霸,秦國八代出一賢主

東擴西霸,秦國八代出一賢主

上次我寫秦始皇是一個皇七代,是引了王老師的《六世餘烈》的語境,當然不是說在秦始皇的先秦君主只有六位。

事實上,秦國從襄公立國以來,總共歷經了35代先君,將近六百年,才傳至秦始皇。

秦始皇是秦王朝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三十六位國君。

1 襄公立國

說襄公之前,先普及一下周,周朝為西周和東周,西周——是從周武王滅商到周幽王被殺;從平王東遷到秦國滅了東周,這段歷史叫東周。東周又分別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西周初期,秦國並未被封,只是一個很小的族群。西周總共十二位天子,到第八位天子周孝王時期,秦部長的首領非子因為天子養馬有功,被孝王嘉獎,正式被封到秦地,繼承贏姓。

自此,非子擁有了卿大夫的身份,有了采邑。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申國國君申侯因周幽王廢黜自己的女兒申後、外孫姬宜臼而惱怒,於是聯合繒國、犬戎進攻周朝都城鎬京,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這裡要插播一下歷史上著名的烽火戲諸侯,荒淫無道的周幽王因為格外寵愛褒姒,不僅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之子姬伯服為太子,更為博褒姒一笑,不惜常常點燃烽火,召得一眾諸侯千里奔襲前來勤王。也正因為周幽王屢次欺騙戲弄諸侯,因此諸侯都反叛了他,等到真正的敵軍來犯,幽王再次點燃烽火,大部分諸侯們都不再來了,也正因此,周幽王兵敗被殺。)

而當時,少數幾個前來勤王的卿大夫和諸侯裡面,就有秦襄公。秦襄公不僅來了,而且作戰還特別英勇。這一點,表明了秦襄公不僅有政治眼光,更有政治魄力,他深知,要想得到封賞,必須由周天子來封。

戰後,秦襄公一路護送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東遷洛陽,建立了東周。東遷之後的周平王立即對秦襄公進行了封賞,封侯,賞地。

自此,襄公建國,秦國立。秦國在歷史舞台擁有一個政治名分。

2穆公霸西戎

襄公得到了周天子賜封西戎之地,雖然表面上一紙空文,因為這塊地方實際上被戎族佔據了。但天子無戲言,因為周平王的封賞,秦襄公就能名正言順的攻打西戎,收為已有。

但是直到襄公戰死,仍然沒有拿回西戎之地。而此後170多年,秦國7代國王,無所事事,沒有作為;直到襄公以後的第八代國君秦穆公,且是在穆公晚年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把這塊早已經擁有了房產證的地奪過來

所謂,襄公有其名,穆公得其實。

秦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名動天下,連周天子也派召公帶著鉦、鼓向秦穆公表示祝賀,並封其為「伯」,承認了秦西方霸主地位。

而穆公稱霸西戎,其實得力於一個人:由余。

穆公收攬由余的故事是這樣的:由余第一次出使秦國,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國的宮殿珍玩,不料卻被由余批評:「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秦穆公感到十分驚奇,心想一個戎夷之人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不簡單,於是深入交流,這一交流,由余就說出了西戎治理國家的辦法:在上位者懷著淳厚的仁德來對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滿懷忠信來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無須了解什麼治理的方法,這才真正是聖人治理國家的方法。

秦穆公大為讚賞,迫切地想要將由余收為已用,就聽取了大臣的計謀,以「送」「扣」「怠」三計,令由余失去了戎王的信任,鬱悶無奈之下,被穆公的使者勸德得棄而投秦。

而在穆公西霸之前,早已經開始了他一生的東擴事業。

3細說穆公東擴

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用了三十六年時間與晉國周旋,秦穆公一生當中主要是和晉國的晉獻公、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晉襄公五位國君打交道。

在這個過程中,穆公主要做了這些大事:

第一,網羅人才首先是以五張黑羊皮從市井上換回來了逃到楚國的百里奚,深入交談之後,封其為大夫並授以國政,取名五羖大夫;並經由百里奚,得到了蹇叔,封為上大夫。

第二(其實包含三件),以道義立天下,三救晉難。

一救晉難:當時晉國強大,晉獻公晚年寵愛驪姬,驪姬卻殺害了太子。後來驪姬的孩子也被殺害,同時受到晉獻公寵愛的驪姬的妹妹的孩子也同樣遭到了陷害。因此晉國國政空虛,而在秦國為質的夷吾,被秦穆公武裝護送回晉國登上了國君之位。秦穆公此舉本意是為了得到利益,因為夷吾當時承諾到時候給秦國八座城池,沒想到夷吾登基之後卻反悔了。此舉,穆公忍了,不計較。

二救晉難:晉國遭災,向秦國求救。因夷吾之前的出爾反爾,秦國出現了兩種聲音:主戰、主和。而穆公最終因為百里奚的一句「夷吾得罪君兮,百姓何罪」,秦穆公決定救助晉國,大規模運糧,幫助強大對手賑災。此舉,穆公樹形象,政治名聲得高分。

三救晉難:兩年後,秦國同樣遭災,晉國卻乘火打劫,而後兩國之間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韓原之戰」。此戰之中,秦穆公被俘,幸好有三百勇士敢死隊救駕,順手抓了晉惠公,反而打敗了晉國。而後,秦穆公卻慷慨大義放了晉惠公,這次,晉惠公終於迫於道義,割了河西之地,並拿太子做人質,秦晉兩家終於和好。此舉,穆公恩威並重終得利。

其實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就是那三百人的敢死隊的來歷,秦穆公當年丟了一匹寶馬,寶馬丟了以後,被三百多個野人(國人:住在京城裡的人,和國人相對的就是野人,農民,住在京城以外的人。)宰了吃了。案發之後,官吏就要懲罰這些人,秦穆公卻說,君子是不能以牲畜懲罰人的,而且吃了良馬肉,一定要喝酒。如果吃了良馬肉不喝酒,可能會導致死亡。

正因為穆公沒有殺這三百人,還讓他們喝酒,這三百多人大受感動,所以等到這次打仗時候,這三百人全都參加了,而且十分英勇。當秦穆公危急的時候,這三百人一起突出重圍把他救了下來,還俘虜了晉惠公。

所謂,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第三,遇強則表面合作,保存實力。

這個強,其實指的是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秦穆公的女婿。這中間的故事頗為曲折,其實秦穆公一生重點打交道的第三個晉國國君,是晉懷公。秦穆公對晉懷公很好,甚至把自己的女兒許給了這個做人質的晉國太子。但是秦穆公二十二年,這個太子突然消失了,逃了。以為晉懷公聽說他爹病了,心急了,怕自己在秦國做人質,萬一他爹晉惠公有什麼不幸,他不能及時趕回去繼承君位。所以他就溜之大吉了,而且走得時候並沒有帶上他的妻子,也就意味著把秦穆公的女兒拋棄了。秦穆公因此十分惱火,想了一個辦法是:另立新君。

這個新君,就是晉惠公的哥哥重耳,重耳在外面流亡將近二十年,此時流亡到了楚國。秦穆公派人到楚國接回重耳,將自己被拋棄的女兒重新嫁給了重耳,並把重耳送回晉國,重耳回國之後就把他的侄子晉懷公殺了,繼承王位,做了晉文公。

彼時,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晉文公繼位之後勵精圖治,整頓內治,更獨立出兵勤王匡扶周室,是名副其實的一方霸主。所以儘管秦穆公當時非常想要進一步東擴,但是實力不如他的女婿晉文公,於是他採取了表面合作,保存實力的做法。

秦穆公三十年,晉文公出兵攻打鄭國,秦穆公也出兵相助。鄭國是個小國,眼見秦晉兩家的大兵兵臨鄭國城下,情勢危急,於是鄭國派了一個使者去見秦穆公。使者以一句:「鄰之厚,君之薄也。」曉之大義,秦穆公一聽之後,當即決定不打了,而且還派了三個秦國的將領幫助鄭國防守,自己單方面撤軍。

秦穆公撤軍之後,晉文公因感念秦穆公當初幫助他坐上君王之位,竟然也撤兵了,鄭國因此而得到了保全。此舉,表明了秦穆公的軍事戰略眼光,撤兵之舉,雖然是保全了鄭國,其實也是阻止了晉國的進一步強大,阻止了勁敵的強大,本身就是一種於己的利好。

第四,晚年雖採取激進的軍事進攻,儘管戰敗,知錯就改,不遷怒於人。

秦穆公三十二年,晉文公死,尚未安葬之時,秦穆公得到了一個消息,兩年前,他派到鄭國幫助防守晉軍的三個將領傳話回來,說我們現在在鄭國過的很好,鄭國人很信任我們,給了我們北門的鑰匙,「遣師以來,國可得也。」

於是秦穆公作了一個決定,遠程偷襲。儘管百里奚和蹇叔堅決反對,先後以「勞師以襲遠,未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兩個理由阻止秦穆公,但秦穆公仍然一意孤行,決意要攻打鄭國。

結果秦軍沒有攻下鄭國,反而把滑國滅掉了,卻因此而激怒了晉襄公。晉襄公重挫秦軍,於是派重兵伏擊於殽,秦軍在毫無戒備的情況遭遇遭猛攻,全軍覆沒,三位主帥被俘。這一敗,正應了秦軍出師前,百里奚和蹇叔斷定的被圍殲的地方。

秦軍的這三位主帥,因為晉文公的妻子秦穆公的女兒的求情,被晉文公放了回去,三帥回國之時,秦穆公郊迎幾十里,而且身著喪服,說:「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二三子。」不但沒有懲罰這三個人,更讓他們官復原職,重賞了他們。此舉,表明了秦穆公的胸懷,他雖然因為自己年事已高,對東擴一事急於求成,但是仍然不失賢明。

此後秦國沉寂了幾年,到了秦穆公三十六年,他再派百里奚的兒子做主帥,出兵攻打晉國,此時離秦穆公的去世只剩下三年了。很顯然,秦穆公已經迫不及待了,這一次,他親自出征。而且秦穆公採用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戰法,就是一渡過黃河即下令把所有的船都沉了。(三國時期,項羽打巨鹿之戰,破釜沉舟,十分有名。其實沉舟的專利和發明人都不是項羽,而是秦穆公。)

晉國的士兵一看秦穆公的軍隊過了黃河,就把船沉了,擺明了以死戰敵的決心,未戰先懼,因此秦軍打了一個大勝仗,奪了地。

4 路漫漫其修遠

展開歷史的捲軸,史料流傳而下,後人看到了秦穆公是一位有遠大抱負的賢明君王,他畢生致力於東擴,儘管東擴的道路並不順利,雖然在他有生之年,最終大敗了晉軍,但是晉國仍然是一個強大的鄰國,軍事實力仍然被保存了下來。

三年後,秦穆公去世,秦國的東擴之路並沒有走完,仍然需要後代秦國的國君繼續走下去。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奈何秦穆公去世以後,又經過了十五代國君,將近二百六十年。

十五位碌碌無為的國君之後,繼位的是二十一歲的秦孝公,才繼續了秦國的崛起之路。

秦孝公是如何繼續的呢?

下周的歷史時間,我再組織給你們聽咯!

以上!

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顏西沫 的精彩文章:

TAG:顏西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