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龍城太原在北宋之後難出皇帝?

為什麼龍城太原在北宋之後難出皇帝?

太原市是現在山西省的省會,有一個別緻的雅稱,叫「龍城」。

之所以有這個稱呼,是因為在歷史上,將太原作為起家之地興起的王朝數不勝數。太原的緣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古時稱為唐,後稱晉陽,并州。秦莊襄王(秦始皇之父)三年,於晉陽設太原郡。

王朝興衰的要衝之地

早在春秋末年,趙簡子、趙襄子築晉陽城為基地成就戰國七雄,隨後漢文帝劉恆八歲來到太原成為晉王,16年後即位, 開創文景之治,成就西漢盛世。西晉時,爆發八王之亂,匈奴人大單于劉淵趁機在太原起兵稱帝,尊劉禪為開國皇帝,自稱漢室正統,國號漢,後改為趙,史稱漢趙。

到了南北車,太原也是北方的要衝之地。北齊高歡、高洋父子以晉陽為基地,建立北齊。隋唐兩代都與太原有不解之緣。隋煬帝楊廣即位也為晉王。太原留守李淵及其子李世民,從晉陽起兵,攻入長安,奪取了隋朝政權,於 618年建立了唐朝。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武則天為并州文水人。

到了五代十國,太原更是成為皇帝「孵化器」。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和劉崇兄弟憑藉晉陽爭奪天下,走馬稱帝分別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北漢。

宋太宗毀城變風水

太原城的歷史發展,在北宋初年遭遇重大轉折。

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七歲的恭帝繼位,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掌握了軍權。翌年正月初,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然後廢掉柴榮之子柴宗訓,自立為帝,國號「宋」。

其弟趙光義繼位後,攻打統一全國的最後一個絆腳石——北漢。979年,宋太宗親率大軍,來到北漢國都太原城下指揮攻城。太原城高大堅固,使得宋軍損失慘重,內外馬步軍都軍頭王廷義,殿前指揮使部虞侯石漢卿陣亡,大將李漢瓊、荊嗣、呼延贊、韓起重傷,以下將士傷亡者更多不勝數。經過3個月血戰,終於攻破太原,滅掉北漢。

在滅掉北漢後,宋太宗下令火燒太原城,火燒之後又引汾水灌之,徹底毀掉了這座1000餘年歷史的晉陽古城。

之所以要毀掉太原城,千年來眾說紛紜,總體而言有三方面因素:

第一,太原城地勢險要,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極易在中央政府衰弱的時候形成地方割據勢力,因為破壞掉這樣一個要衝之地的堅城,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當時的李唐是從晉陽起兵而奪取天下,到唐末五代一些割據者又據晉陽爭奪天下,或抗衡中原王朝,望氣者認為晉陽有王者之氣,這是宋太宗要嚴加防範的。

第三,宋太宗繼位時,多有道教人物相助、道教附會天象認為:宋起之地為歸德 (今河南商丘市)屬於「商星分野」,而太原則屬於「參星分野」,自古參商不相見,這樣,當中央政權強盛時,太原地區最後才服從,而當中央政權衰弱時,太原則將最先叛亂,因此,不宜把太原列為方鎮,應當降低它的等級。

太原丁字路口多的歷史傳言

除此之外,還有傳言稱趙光義燒掉晉陽城後,在城東北,以唐明鎮(今羊市街)為中心,建了一座新城,為了徹底毀掉太原傳說中的龍脈,不讓這裡繼續「產出」皇帝,還下令封死每條主路,導致今天的太原城到處是「丁字形」路口,破壞了晉陽風水,將祖龍「釘死」。

雖然客觀來講,風水之言,可信度較低。但是自北宋之後,中國政治上的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自元明清三代起,都在改朝換代的時候維持了中原地區的核心疆域,而太原也再也沒有出過一個王朝的創始者,只有太原今日依然留存的諸多丁字路口記錄了這段歷史,也因此導致近現代以來太原的城市經濟發展不怎麼順利,一直磕磕絆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