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自9月3日被定為中國首個法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反映抗戰、紀念勝利便成為八九月間全民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眾多歷史遺存中尋找和挖掘難得一見的實物史料,從而更深刻地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上曾經開展的瘋狂經濟掠奪和血腥統治。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兩次侵佔青島

1914年至1922年,日本侵略者第一次侵佔青島期間,日僑曾大批移居青島。至1920年,青島地區的約10萬居民中,日本僑民竟佔兩成以上。

為便於日僑在青島的生活和經營,日本當局遂向日僑出租、出售大批地產,同時強買中國市民與農民的土地;反過頭來,他們僅強迫中國農民簽訂所謂的租地契約,令其仍然按年度交租、耕種被掠奪的土地。

與此同時,日本侵略者還大力推行奴化教育,規定從小學生起必須強制學日語;建立日本神社,將青島的道路、山頭、公園、島嶼等改日本名稱等等。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1918年 官有土地貸下契約書

如一份第一次日佔青島期間的官有土地貸下契約書,日期為大正七年(1918年)五月八日,上面記載著原籍為日本山梨縣甲府市上連雀町八番地的日本人切刀喜長,租住在青島輕藻町(註:為當時所改用的日本地名)一塊面積為壹百八拾八坪(約620平方米)的住宅用地,承租日期為大正七年(1918年)五月八日至大正拾七年(亦即實為後來的昭和三年,1928年),共計拾年期的納稅契約,由青島民政署長中野有光簽發。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1934年12月26日 「在青島日本帝國總領事館」簽發的建築物登記證書

再如一份「在青島日本帝國總領事館」簽發的建築物登記證書上,蓋有「在青島日本帝國總領事館」的紅色圓形章,登記證號四五四號,位於青島陵縣路四拾六號,業主中村順之助,登記時間昭和九年(1934年)12月26日;該建築物描述的具體位置是在青島甘肅路18號路段上,於佔地總面積六百弍拾叄平方米內的三棟兩層磚瓦結構的住宅樓之一,其房屋面積為弍百弍拾柒平方米,上下兩層共計叄百九拾平方米。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申請委託辦理房屋過戶變更手續附件

另有一份同時期申請委託辦理房屋過戶變更手續的附件,由原籍日本山形縣的木村謙怡,系青島電氣會社員,時年41歲,擬將住址為青島湖南路拾號的住宅申請過戶給中村順之助的委託證明。

當時的「在青島日本帝國總領事館」,擁有上百名武裝警察和憲兵,橫行霸道,根本不把民國政府放在眼裡,儼然是青島的太上皇。抗戰勝利後,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奉令於1946 年3月對該館進行接收。

偽興農合作社遍布

為進一步加強對東北農業的控制和統一管理,康德七年(1940年)3月23日,偽滿洲國政府公布《興農合作社法》,將偽金融合作社與偽農事合作社合併,於4月1日成立了偽興農合作社;採取興農合作社中央會、各省支部及興農合作社的三級管理機制。

實際上,興農合作社通過強制性的契約協定,使農民成為了合作社的依附者,無法再通過一些有限的物質配給,便將農民以及漁民等無條件地置於興農合作社的絕對控制之下。當時的農民80% 以上都欠有興農合作社的債務,廣大農民深惡痛絕,恨之謂「坑農社」。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1941年2月20日,由義縣興農合作社721號社員張桂林簽訂的短期專項農業貸款證書,中文樣式

一份貸款證書記述的是康德八年(1941年)2月20日,義縣興農合作社721號社員張桂林,住址義縣第一區四方台村,向該社短期貸款國幣壹佰圓(偽滿幣制),歸還日期康德八年(1941年)12月10日,貸款利率是每壹佰圓每天二分八厘,如若延期支付則按每天三分五厘交納。貸款證書上還註明了其他嚴苛的貸款條件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1942年7月1日半年度貸款證書,日本制式

另外一份貸款證書的內容與上述證書大同小異,為半年度貸款,貸款金額為國幣貳拾圓(偽滿幣制),日利率是每佰圓每天壹分,延付則每天壹分叄厘;於康德九年(1942年)7月1日簽訂,康德九年(1942年)12月15日到期,專項用於棉花耕作,借主仍是張桂林,同時增加了蔡景禮和黃金德兩位。

由此不難看出,偽興農合作社實質是日本侵略者從生產和流通兩個領域對農村以及農民進行殘酷殖民掠奪的專政機構。

據有關史料統計,1941年後遍布東北三省各地的興農合作社將近400個,各種農產物、家畜、水產交易場地有200多個;通過這些交易場所,日本人將東北三省的大量農產品、煤炭、木材等資源掠奪回本土;特別是偽滿後期「殺雞取卵」式的搜刮和掠奪,成為中國人民最深重的災難之一。

成立國策會社

日軍侵華戰爭期間,曾先後組建了三個龐大的經濟侵略集團,以攫取中國巨大的經濟財富以及無數的戰略資源,成為維繫和支撐日本帝國主義進行侵略戰爭的紐帶。它們分別是東北的「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簡稱「滿鐵」;華北的「北支那開發株式會社」,簡稱華北開發公司;華中的「中支那振興株式會社」,簡稱華中振興公司。是以投資融資性為主體的國家壟斷資本財團,即根據戰爭發展的需要在華北組建並監督有關戰略性資源的企業,從事龐大的經濟「開發」和產業「建設」活動。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1944年6月由日本政府擔保北支那開發株式會社發行的拾年期北支開發債券

一份由日本政府擔保北支那開發株式會社發行的拾年期北支開發債券,並特指第壹回發行,幣製為中國聯合準備銀行券壹佰圓(即聯銀券),發行時間為昭和拾九年(1944年)六月壹日。當時,此種債券的發行總額為聯銀券貳千萬圓,面額分別為壹百圓、五百圓、壹千圓和壹萬圓四種,年利息5分5厘,可在朝鮮銀行、橫濱正金銀行、日本勸業銀行等九大銀行進行兌付,註明至昭和貳拾九年(1954年)六月壹日兌付完畢。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此債券在發行一年零二個月後,即至1945年8月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時便成為一張廢紙。此券所附帶的10枚年度定期支付兌息憑券中,剛好剪付去了第1枚1945年6月壹日的年度兌息憑券,成為佐證這一歷史時刻的最好史料。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1940年4月4日偽滿時期的滿鮮拓植株式會社受領證

一份偽滿時期的滿鮮拓植株式會社受領證,便註明領用國幣弍拾七圓五拾錢(偽滿幣制),上面貼有兩枚偽滿洲國紅色1分農耕圖收入印紙,蓋有「通化省同興福」公章,系由當時的通化省(偽滿洲國19省制之一)內的同興福木鋪領用,時間康德七年(1940年)四月四日。(註:現吉林省長春市解放大路81號的吉林大學數學樓即是滿鮮拓植株式會社的舊址。)

龐大的間諜情報網

二戰時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建立起了十分細密而又龐大的間諜情報網。除軍部、政府、憲兵三大間諜情報系統外,還有眾多的殖民公司、「機關」、「公館」甚至妓女等都附有從事收集情報的任務,且無孔不入,無所不探,分外猖獗,幾乎所有重大事件的發生都離不開間諜活動的身影。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1941年4月19日發行的絕密檔案資料「嘉獎券」

一份侵華日軍的絕密檔案資料「嘉獎券」,時間為昭和十六年(1941年)四月十九日。該券包含著諸多的歷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非常罕見。此份由昭和株式會社不動貯金銀行支出的極秘級獎金,上面並無具體的金額數量,估計凡是頒發此類嘉獎,概由日本軍方高層特別制定,且不具體公開其數目。獲獎間諜之化名「THE TZU CHIN」,所述職業是「帝國派遣軍情報員」,所屬部隊陸軍第二十師團第二十聯隊,駐紮地彭城鎮地區憲兵隊三河底,頒獎人則是第二十師團的師團長川岸文三郎。

但需說明的是,上述嘉獎券中所關聯的時間是昭和十六年(1941年)四月十九日,與上述第二十師團及師團長川岸文三郎的相關描述有些出入,這或許是有待研究的節點之一。筆者認為,當時的第二十師團第二十聯隊憲兵隊是駐紮在彭城鎮地區的第二十師團余部。因戰爭期間侵華日軍為不斷滿足兵力日益增長的需求,對其師團的編製和擴充十分龐雜,不排除第二十師團當初被調回朝鮮時作為日軍憲兵部隊特殊編製的少量余部,仍留在中國執行特別任務的可能。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作為一名中國人,必須牢記:每年的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也記住這些為了我們現在和未來而不顧安危的英雄們!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更多傳統文化及歷史相關!歡迎關注文藏頭條號!

《河神》完結,時代背景描述的那場洪水可以說是世紀災難

看民國瓷上的摩登女郎時尚秀

欲知曉更多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搜索「中國收藏」並下載《中國收藏》雜誌App。

抗日硝煙散盡後,實物史料替我們保存的歷史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国画·大师作——潘天寿作品赏析(一)
品味宋代,現在看來那些無比奢侈的閑事與雅器
你知道嗎?瓷器時代是在南北朝揭開序幕的!
小道消息,蘇軾這廝不僅能書善畫,他還玩收藏?!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