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人人喊打,從未打仗卻自請北伐,回朝後功高震主被逼自殺

此人人人喊打,從未打仗卻自請北伐,回朝後功高震主被逼自殺

此人人人喊打,從未打仗卻自請北伐,回朝後功高震主被逼自殺

東漢明帝永平五年(62年),少年竇憲親眼目睹了一場家族悲劇—祖孫三代先後或病死,或被關進監獄拷問至死。他們的慘死令涉世未深的竇憲大為震驚—曾祖父不是朝廷的大功臣嗎?祖母和母親不是尊貴的公主嗎?竇家不是公認的第一豪族嗎?悲劇為何還會發生?

帶著這一連串的疑問,竇憲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雖然家門不幸,但母親沘陽公主足以讓竇憲及他的弟妹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如蒙上天眷顧,這些帶有皇族血統的孩子們,將平穩而庸碌地度過此生。但是,上天顯然不是這樣安排的。

竇憲進入官場的第一個身份是郎官,後來升至侍中、虎賁中郎將,相當於皇帝侍從兼警衛團團長,雖官位不高,但能在皇帝身邊工作,再加上妹妹竇皇后寵冠後宮,他的政治前途可謂一片光明。可在關鍵時刻,竇憲卻犯了個大錯誤,幾乎自毀前程。

沁水公主是章帝的妹妹,竇憲看上了她家一片上好的莊園,以低價強買了過來。公主畏於竇憲的勢力,不敢與其相爭。一天,章帝出行時經過此園,問竇憲這是誰家的,竇憲支支吾吾不說實話。章帝知道真相後,勃然大怒,將竇憲痛罵一頓,並撩下狠話:「國家丟棄竇憲,不過像丟棄幼鳥、腐鼠罷了!」竇憲嚇得不輕,竇皇后忙摘去鳳冠為他求情,章帝這才既往不咎。

竇憲是因為喜歡那個園子,想要據為己有嗎?不見得!還是章帝聰明,那天他召來竇憲,劈頭就問竇憲是不是想學趙高「指鹿為馬」?真是一語道破天機,竇憲分明是棋出險招,借沁水公主的莊園掂量自家的權勢呢!雖然章帝沒有治竇憲的罪,但竇憲仍為自己的莽撞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此事過後,章帝對他「不授以重任」。

眼看就要崛起的一顆政治新星,就這麼沉淪了下去。好在,竇憲沉淪的時間並不長。

章和二年(88年),章帝英年早逝,和帝登基,竇太后臨朝聽政,令竇憲主持政務。在眾人挑剔的目光下,竇憲大展身手,他薦用賢才,把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有人開始把他與古代賢相伊尹、呂尚相提並論。

然而,竇憲很快就消除了人們的這種「誤解」。眼下大權在握,他覺得應該為父親報仇了。可是時隔20多年,父親一案的主審已死,怎麼辦?竇憲自有辦法:他派門客去殺了主審的兒子(一說殺死的正是當年的主審本人),割下首級,拿到父親墳前去祭奠。竇憲這種行為令人不齒,畢竟主審的兒子是無辜的。這還不算,竇憲接著幹了件英雄好漢都未必敢幹的事。

當時,章帝侄兒、都鄉侯劉暢來京城弔唁章帝,成了竇太后宮中的常客,漸漸也成了竇憲的「眼中釘」。竇憲對付他的方式簡單而粗暴—暗殺。他也不挑地方,派人在宮中警衛處把劉暢「咔嚓」了。為了查出「兇手」,竇憲親自過問此案,並把劉暢的弟弟鎖定為嫌疑人,派人嚴刑拷問。但真相還是很快水落石出。竇憲殺害宗室,已是死罪難逃,殺完了還嫁禍於死者的弟弟,朝野上下群情激憤。竇太后只好把竇憲關進了內宮。

此時正值秋季,宮內落木蕭蕭,一片肅殺之意,攪得竇憲的心越發惶恐不安。不久前他還是眾人仰望的執政官,現在卻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死亡的恐懼煎熬著他,不知過了多久,他突然想到一個好計策,決定抓住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此時,除了竇憲自己還在為怎樣體面地走出內宮而犯愁外,其他人都無暇顧及他,他們眼下的熱點話題是匈奴。

此人人人喊打,從未打仗卻自請北伐,回朝後功高震主被逼自殺

當時的匈奴分成南、北兩支,相互為敵。臣屬於東漢的南匈奴上書朝廷,請求合兵攻滅北匈奴。朝臣們正爭得不可開交呢,突然傳來一個消息:竇憲自告奮勇要北征匈奴。所有人都傻眼了:竇憲?沒搞錯吧。竇太后當即封竇憲為車騎將軍,令他整頓軍隊,擇日北伐。此令一出,輿論嘩然。竇憲之前壓根沒打過仗,最多當過幾天警衛團長,讓他當遠征軍總司令,這不是開玩笑嗎?然而竇太后充耳不聞。

等到永元元年(89年)春天,當竇憲即將率大軍出發的時候,朝中再度掀起反對聲浪,三公九卿一個不落,全都站到了竇憲兄妹的對立面。此時的竇憲已經重新回到了權力中樞。北伐匈奴於他如果只是一種借口,完全可以見好就收了。歷史上這種「扯張虎皮做大旗」的事層出不窮,比如東晉權臣桓玄,一邊摩拳擦掌要去「北伐」,一邊又以皇帝名義下詔「不準北伐」,然後對眼巴巴盼著他能收復失地的人們說:「我遵旨取消了北伐計劃。」此事淪為千古笑柄。

反觀竇憲,既然北伐的阻力這麼大,他比桓玄更有理由取消原計劃—誰願意沒事跑幾千里路,去干打仗這麼危險的事?但竇憲不是桓玄那樣的懦夫,他堅持按原計划行事。為貫徹自己的意志,他大發淫威,拿激烈反對北伐的尚書僕射開刀,逼得他自殺身亡。因此,當竇憲終於在這年夏天踏上征程時,身後除了零星的歡呼聲外,只剩下一大片質疑聲和謾罵聲。前路茫茫,沒有人看好他,除了他自己。

此人人人喊打,從未打仗卻自請北伐,回朝後功高震主被逼自殺

竇憲沒讓自己失望,這位軍事菜鳥展現了其驚人的指揮天賦,他判斷敵情準確,用兵迅如閃電,出塞三千餘里,戰果累累。捷報傳到洛陽,很多人的心情變得十分糾結:在為竇憲取得的空前勝利而振奮的同時,他們也極不情願地看到他升任大將軍,再次權傾朝野。讓人大感意外的是,當朝廷論功行賞,封竇憲為武陽侯、食邑二萬戶時,竇憲堅決辭封。第二年,和帝再次下詔封竇憲為侯,他仍然選擇了拒絕。

不求名,不求利,竇憲又一次讓人看不懂了。不僅如此,竇憲又主動離開洛陽,跑去鎮守偏遠的涼州(今屬甘肅)。永元三年,他派部將出塞五千餘里,一舉蕩平了北匈奴,更是威震天下。有一次,和帝到西都長安祭祖,召竇憲前去會面,官員們迎接竇憲時,有人居然提議要對竇憲行叩拜大禮,口稱「萬歲」,此議雖然最終作罷,但竇憲的權勢之盛可見一斑。

功高震主,這是危險的徵兆。竇憲兩度辭讓侯爵,還把南單于送他的「仲山甫鼎」轉獻和帝,可見他不是不懂這個道理。可是,一個人的習氣終難改變。繼任尚書僕射的樂恢上書和帝,指出「諸舅寵盛,權行四方。若不能自損,誅罰必加」。這本可視為逆耳忠言,卻惹得竇憲大怒,他暗示州郡採取行動,逼得樂恢自殺。從此,「朝臣震懾,望風承旨」。但竇憲仍有足夠的理由高枕無憂,他的權勢已今非昔比,再加上竇太后的權勢,可以說是雙保險。而且,竇氏黨羽遍布朝野內外,盤根錯節,榮損與共。而他的外甥漢和帝,還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呢!

竇憲哪裡知道,這個孩子已經在著手「維權」了。和帝當時只有13歲,沒多少政治經驗,但身邊卻有廢太子劉慶為其出謀劃策。劉慶與竇家有殺母之仇、奪位之恨,可謂不共戴天。奇怪的是,竇憲連已辭官歸鄉的樂恢都不放過,卻對眼皮底下的劉慶視而不見,放任他與和帝成天泡在一起。

永元四年四月十八,竇憲回到洛陽,對面臨的危險渾然不覺。六月二十三,和帝一伙人突然發兵封鎖了洛陽城,然後以謀反的罪名收捕了竇憲的幾位重要黨羽,同時沒收了竇憲的大將軍印綬,強行封他為「冠軍侯」。竇憲這才意識到自己低估了對手,可是為時已晚。他回封地後即被迫自殺,此時距他攀上人生頂峰不過短短三年。

「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少年時代發生的家族悲劇,讓竇憲很早就看清了這一真相。他那傳奇的一生,是從下流出發、「逆流而上」的一生,他不僅努力要站在權力的上流,而且也努力要站在道德的上流。當這兩者不可避免地出現矛盾時,他往往只能選擇前者。最終,竇憲被權力的慾望所毀滅,並且道德也未能拯救他。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趙 彥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安祿山到底有多重?唐玄宗問他肚子里有什麼,他的回答絕了
一個太監想衣錦還鄉,10萬大明軍人因此陪葬,皇帝因此受奇恥大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這首歌居然來自明朝?居然是為了反腐?
這人舌頭絕了,吃了口雞肉,竟嘗出「此雞生前喜歡露天休息」
天安門前的神獸,在西遊記里為何墮落成孽畜?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