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明使者王首雁:用愛與奉獻將光明灑向高原

光明使者王首雁:用愛與奉獻將光明灑向高原

8月29日,「高原·故園·夢圓」2017年聶拉木光明行暨煙台對口援助聶拉木白內障患者大型公益活動圓滿落下帷幕。作為醫療隊中的首席專家,煙台愛爾眼科醫院院長王首雁親自為37名藏族白內障患者實施了手術。而在手術台上沉著冷靜的王首雁,今年已56歲了。8月30日王首雁與醫療隊一起離開了聶拉木,並於9月1日返回了煙台。而9月2日一早,記者卻在煙台愛爾眼科醫院見到了他,為了不耽誤患者治療,他要為18位患者開展手術。連軸轉已經成為了這位眼科專家的工作常態。而在聶拉木的日子裡,他更是展示出了一位醫者的「大醫精誠」。

跨越:4153.8公里與5000米海拔

「天路」崎嶇令人望而生畏

「年齡大了,真有些吃不消啦!」在聶拉木光明行活動結束後,滿身疲憊的王首雁院長終於向記者說了「實話」,而在整個活動中,這位儒雅的專家卻從來不服老。

由於苛刻的自然條件和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白內障在藏區的發病率居高不下,許多藏族同胞因此面臨失明的危險。作為煙台著名的眼科專家,王首雁院長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聶拉木光明行醫療隊首席專家的重任。而就在啟程前往西藏的前一天,他仍然堅守在自己的診室里。

「我這幾天都有服用抗高原反應的藥物,我對自己的身體還是蠻有信心的。」在煙台愛爾眼科醫院專家診室中王首雁院長信心滿滿,而他身邊的護士趙苓宇則悄悄告訴記者,王院長已經56歲了,之所以不回家休息,根本原因其實是心疼在屋外等候治療的患者。

煙台距離聶拉木有4153.8公里的距離,幾乎橫穿了整個中國。為了儘早抵達聶拉木,王首雁院長與工作人員於8月24日晚上11點從蓬萊國際機場啟程飛赴成都,再從成都轉機前往日喀則。當大家踏上高原時已經是次日9點了。而在這個過程中,王首雁與工作人員只在成都草草休息了不到兩個小時。

高海拔讓王首雁院長有些吃不消

日夜兼程下,已年過半百的王首雁顯然有些吃不消,而由於聶拉木當地沒有機場,大家需從日喀則換乘8個多小時的汽車才能到達目的地。而在這趟旅程中,大家還要橫跨三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當汽車沿著崎嶇的道路蜿蜒向上,高原反應猛然襲來,王首雁院長半靠在車窗旁臉色煞白。頭疼、胸悶、噁心讓他痛苦難忍,但為了儘快趕路,王首雁只是在路邊短暫吸了吸氧氣便又上了車。「我們的時間很緊迫,耽誤不起。」王首雁坐在座位上,閉著雙眼催促著大家快些趕路。

在藏區,王首雁的「緊迫感」是必要的。因為西藏地區氣候多變,加之聶拉木縣面積較大且交通不便,許多患者需要走上很久的路才能到達手術地點,所以每耽誤一分鐘,都有可能讓藏族同胞多承受一分鐘的痛苦。

堅守:120個小時與37位患者

王首雁院長親自為藏族同胞實施手術

經過艱難跋涉,8月25日晚上近8點鐘,王首與第二批工作人員終於到達了聶拉木縣衛生服務中心。「太艱苦了。雖然之前有過心理準備,但親身走一遭才能體會什麼叫天路。」王首雁院長走下車,望著廣袤的高原大地非常感慨。「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一定會受到很大挑戰。」雖然已經疲憊到了極點,但王首雁還是以一名「醫生」的視角解讀了聶拉木的「風光」。

藏族同胞的感激之情讓王首雁十分感動

在聶拉木縣3700米的海拔作用下,隊員們無時無刻都要承受著高原反應所帶來的不適,王首雁作為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成員,不適感顯然要更重一些。但為了不耽誤篩查與治療,他休息了一宿後,再次來到了大傢伙身邊,與大家並肩作戰。

從8月25日開始,一直到8月29日,在5天,120個小時里,醫療隊共篩查藏族患者近百人,並為其中37名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進行了手術。而在這中間,王首雁一直奮戰在最前線,37位患者,37台手術,他均親力親為力求完美。

王首雁院長親自為小患者揭開紗布

由於患者人數眾多,王首雁和他的「戰友們」每天都要忙到深夜。而作為主刀醫生,他消耗的體力與精力是最多的。8月27日,首批藏族患者揭開了覆蓋在眼上的紗布,光明重新映入眼帘,幸福與喜悅在聶拉木廣袤的土地上四溢流淌,而離他們不遠的手術車上,王首雁卻趴在了副駕駛位置上起不來了。

「今天他一早起來就有些站不住了,我們讓他回去休息他就是不聽。」煙台愛爾眼科醫院醫生崔益乾告訴記者,接連幾天的高強度工作讓王首雁吃不消,雖然已經到了筋疲力盡的地步,但他還是執意要親自為患者複查。「王院長太拗了,我們根本說不動他!」崔益乾醫生眼裡流露出的責備與心疼讓記者印象深刻。

王首雁親自為患者檢查手術恢復情況

「讓大家擔心了,不過我沒問題。可能是有點太累了,所以不太舒服。大家的手術是我做的,我肯定要負責到底,這樣我才放心啊。」王首雁再次站起來,來到患者跟前認真進行檢查,當確認手術效果良好後,他露出了笑容,並有些不好意思地向大家保證,以後一定會多注意自己的身體,不再「逞強」了。

「王院長是個大好人,但在這件事上,他肯定會食言的。」護士李涵琪告訴記者,不僅僅是在高原上,平時工作當中王首雁也是個拚命三郎,只要有病人,他就習慣性地「忘我」了。

趴在手術車上的王首雁讓人心疼

李涵琪的話果然在第二天就得到了印證。8月28日,中國傳統的七夕節。這一天聶拉木下起了雨,陡降的氣溫和大批前來篩查及手術的患者讓醫療隊應接不暇。這一天,王首雁院長共為27名藏族同胞完成了手術。雨與寒風增加了手術難度,但王首雁埋頭於手術室中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所有手術。當最後一名患者走下手術車,時鐘已經指向了23:30。深夜,聶拉木異常安靜,而王首雁院長則極度疲憊地走向大家。

「今天氣候比較複雜,對手術有一定影響,但還好我們頂住了壓力,所有手術都非常成功!咱們應該給自己好好點個贊。」王首雁院長疲憊而又如釋重負地說。

忠誠:34年行醫路與1個心愿

聶拉木縣縣委書記頓珠為王首雁院長頒發「光明使者」榮譽證書

「王院長是我的活菩薩,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他。」聶拉木縣衛生服務中心院長格桑占堆一隻眼睛在國內多家醫院輾轉治療無效後失明,另一隻眼睛則患上了白內障患,此次手術成功,終於讓他重見光明。格桑占堆一面送上了錦旗,一面緊緊握住王首雁的手動情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面對一名藏族漢子的真情流露,在場的人都十分感動,許多年輕護士還偷偷地在一旁抹眼淚。而像格桑占堆這樣心懷感恩的患者還有太多太多,大家都在用藏民獨有的虔誠為王首雁院長的付出而真誠祈禱。

「此次光明行活動,我們每天都被感動包圍著。我們與藏族同胞雖然語言不通,但心靈卻是連在一起的。這種感覺特別奇妙,可能就是大家常說的同根同族的緣由吧。」回憶起這些天來經歷的點點滴滴,王首雁院長頗為感慨。「這幾天說實話實在是把我累壞了,有的時候真是有種天旋地轉的感覺。但當我把手術做完,看到藏族同胞又能重見光明了,我從他們的眼睛裡讀到了許多令人振奮的正能量。」在這幾日的工作當中,王首雁與患者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談到藏族同胞的真情,王首雁很感動。而這種感動也伴隨著他34年的行醫路。

聶拉木縣衛生服務中心院長格桑占堆送來的錦旗飽含著患者對王首雁的感恩

1983年,王首雁成為了一名眼科醫生,也正是從那時起,他和患者之間便有了一種心心相惜的認同感。「很多人說是醫生拯救了患者,但在我心裡,醫生其實更需要患者來成全。」王首雁告訴記者,自己行醫三十餘載,最令他驕傲的並不是榮譽或者所謂的地位,職業的幸福感其實是普普通通的病人給予自己的。

本次聶拉木光明行中,一位母親在重見光明後第一件事便是捧起兒子的臉龐看了又看。「我已經很久沒有看清楚兒子的模樣了。」老母親的話像是一團火,讓王首雁的眼裡熱乎乎的。「醫生什麼時候最快樂?我可以很確定的說就在此時。這些天我們沒有任何酬勞,為什麼還要拼盡全力?那是因為有一種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在支撐著我們。」王首雁院長愛笑,但說到自己對職業的理解他卻變得十分嚴肅。

為患者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是王首雁最開心的事情

8月30日,醫療隊結束了所有工作後準備返程,而就在王首雁院長準備行李的時候,多位藏族患者熱情地圍住了他。雖然語言不通,雖然王首雁不能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但大家熾熱的情感卻讓人熱淚盈眶。

在巍峨的高原雪山之下,在質樸的藏族同胞中間,王首雁院長說出了自己多年來的一個夢想:「人過了50歲就會有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現在我已經56歲了,再不『逞強』就真沒機會了。我希望在有限的職業生涯里能多為患者解除痛苦,特別是對有困難的患者多奉獻一些,這是我的一個小小心愿。」

記者手記

聶拉木光明行活動結束了,而感動卻像雅魯藏布江的水,長久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此次聶拉木光明行活動中,王首雁院長被授予「光明使者」榮譽稱號。作為一名權威專家、作為一名長者,他用最質樸的語言、最堅定的行動承擔起了「光明使者」的重任。他是那麼平凡,平凡到就像藏族同胞的兄弟般,可以推心置腹。他又是那麼可貴,可貴到每每回憶起他趴在手術車上的情景時總讓人熱淚盈眶。在這個已經足夠繁華的世界裡,質樸的「光明使者」王首雁值得我們去崇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煙台大眾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煙台大眾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