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打不過金兵是因為缺少戰馬?宋朝皇帝一年能吃掉一萬匹戰馬 還有兩萬匹戰馬白送金國

打不過金兵是因為缺少戰馬?宋朝皇帝一年能吃掉一萬匹戰馬 還有兩萬匹戰馬白送金國

看到很多人都認同一個觀點,那就是北宋失去了養馬之地,所以建立不了足夠強大的騎兵部隊,所以無法抗衡金兵鐵蹄,只好丟掉半壁江山偏暗江南。但是筆者掌握的資料,卻是金兵一次進攻,佔領一個北宋馬場,就能繳獲兩萬匹戰馬,而且在議和條件中,還專門有一條:北宋需要送給金軍一萬牛馬!

宋朝缺少戰馬?別逗了,實際情況是:戰馬是有,但是不能給一線部隊用,要留在京郊,給養尊處優的禁衛軍用!

宋朝皇帝和大臣們並不缺少養馬的地方,更不缺少戰馬,他們缺乏的是一種戰鬥精神,他們有的只是對邊將的猜忌。

現在稍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只要有錢,就沒有買不到的東西,而宋朝就是不差錢兒——每年幾十萬金銀送給遼、西夏、金,眼睛都不眨一下:跟物華天寶的大宋相比,這點小錢兒毛毛雨啦……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當年大漢肇建,即使是漢高祖也找不到四匹同樣毛色的馬來拉車,丞相級別的高官只能坐牛車,但是百年之間,衛青霍去病北征,就已經有了十四萬精銳鐵騎,一戰功成,搶回戰馬數以百萬計。

漢朝的馬政,不是本文主題,所以暫且放在一邊,咱們說的是宋朝究竟缺不缺戰馬。

翻開《宋史》,我們就會看到:宋朝的戰馬遠比金、遼、西夏的優良,而且因為來源不同,品種多達十一個,比較差一點的品種宋人還看不上,只是讓它們來拉車。

當年不像現在這樣,宋朝的敵人(金、遼、西夏)會阻止戰略物資輸送給宋朝,而且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宋金是盟友(一起對付遼),只要你宋肯出錢,好戰馬大宋要多少金國給多少。

我們先來看看宋朝戰馬的品種:西北蕃馬,來自西藏青海,當時缺少金銀和手工製品的吐蕃、回紇、党項、藏牙族求爺爺告奶奶地想把自己的良馬賣給宋朝,就是想換點鍋碗瓢盆,要是能換到綾羅綢緞,那真是做夢都會笑醒。

另外北宋還有來自陝甘寧乃至山西的好馬,宋人給它們取了一個名字,叫西馬,另外還有河北馬與契丹馬雜交出來的河北本群馬,還有來自山東和河南、江蘇的東馬,前面說的這四種馬身材高大、耐力持久,是當時一流的戰馬。

而來自江淮地區的淮馬、四川貴州的川馬、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蠻馬、雲南的大理馬(就是滇馬,看過《鹿鼎記》的人都知道,是以耐力著稱的),這些馬宋朝統治者都看不上眼,他們喜歡的是廣西的果下馬、兩浙(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的兔兒馬,這種馬身高不足三尺,正好給弱不禁風的宋朝皇帝妃嬪和達官貴人騎乘——掉下來都摔不痛。

還有一種最差的馬,就是來自福建的本地土馬,因為身材不高、力量不大、耐力也不行,宋朝皇帝難得大方一回:給邊防軍(廂軍)用吧,你們不願意用?那就用來搞郵政(馬遞鋪)傳遞消息吧!

看明白了吧?在那個有錢能使磨推鬼的年代,全球第一大土豪宋朝,是根本不缺馬的,因為宋徽宗鬧花石綱的一塊石頭的運費,就足夠搞個騎兵營的。

好馬朝廷不肯給,沒有騎兵又沒法跟金兵打——金兵打輸了騎馬開溜,宋軍兩條腿也攆不上金兵四條腿,所以即使打贏了,也是個擊潰戰,難易形成合圍殲滅。

那麼可憐的宋朝邊將(禁軍將領沒這個煩惱,他們有的是好馬,還不用打仗)要想組建自己的騎兵怎麼辦呢?只有一個字:搶!

無論是岳飛還是之前的韓世忠、張浚,都知道朝廷是指望不上的,人家有錢還搞園林建設呢。

於是宋金戰史上搞笑也最可悲的一幕出現了:大宋天駟監數萬匹戰馬趴著養膘,八十萬(這個數量一直有變,從三十萬五十萬到一百二十萬)禁軍每天就是操演,前方的邊將豁出命去搶金兵的戰馬。

岳家軍十萬人,但這十萬人只有兩萬是騎兵。那麼岳飛明知道自己的騎兵是抗金利器,咋就不多組建一些呢?不要說十萬騎兵,就是有五萬,也有可能直搗黃龍呀——金兵也沒多少,每次出動也就是個十來萬,比如被韓世忠包圍在黃天盪的,就是金兀朮的十萬兵,還不全是騎兵(相當一部分是水軍和步兵)。

岳飛只有兩萬騎兵,因為他只搶到了兩萬匹戰馬,朝廷連個馬駒子都沒給他。

岳飛的第一撥戰馬,是他手下的悍將楊再興搶了偽齊劉豫的一個馬場,那裡有兩萬石糧食一萬匹馬(估計是金國人給的,看來金國比大宋靠譜),岳家軍這才有了成規模的騎兵部隊。

有這一萬匹戰馬墊底,岳飛有了底氣,在其後的作戰中,岳飛派遣手下的大將四處出擊,既殺人也搶馬:張憲在內鄉縣(今河南西峽縣)一戰中搶到五百多匹;牛皋領著八千步兵在方城縣(今河南方城縣)戰役中搶到三百多匹;董先和牛皋搭檔在一個叫做「牛蹄」的地方,繳獲戰馬三千多匹。

就這麼搶來搶去,岳飛靠搶來的戰馬,組建了踏白、游奕和背嵬三支騎兵部隊。

而當時的南宋小朝廷,不但不給戰馬,連軍糧都不給足了,弄得岳飛不得不屯田,每年能收個二十來萬旦大米,夠岳家軍吃個半飽。

我們讀史書,都知道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為什麼要這麼表揚岳飛的軍紀?原因很讓人悲傷:其他的軍隊吃不飽,只好去搶老百姓的糧食!

這時候我們可以有時間回過頭來看看皇帝身邊的戰馬都在怎樣享福、下場又是如何了。

完顏宗望(完顏阿骨打次子,就是小說中的「二太子」,不過不叫粘罕,粘罕叫完顏宗翰,是金國宰相完顏撒改長子)用五天時間靠幾條小船渡過不設防的黃河,拍著撲撲亂跳的心臟慶幸:「這要是有一兩千宋兵守著,我們插上翅膀也飛不過來!」

然後宋朝又送給了他一個更大的驚喜:同樣不設防的牟駝崗天駟監,兩萬匹膘肥體壯的良種戰馬一個個毛色油亮精氣十足,跟這些「天馬」比起來,自己騎的就是兔子!

這裡插一句,宋代不但錢多,科學技術也很發達,在畜牧業上同樣如此:早在宋神宗宋熙寧年間,大宋的畜牧工作者就發現廣西南寧境內有個天馬山,山上有野馬十餘匹,疾迅若飛,於是他們選取優秀母馬去跟野馬雜交,「後生駒,駿甚」。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宋朝沒有養馬的地方,那純屬扯淡,因為宋朝雖然大部分疆土在黃河之南甚至長江之南,但是那時候根本就沒這麼多人口,跟現在相比,簡直就是地廣人稀,他們有大量的草場用來養羊,而且當時的貴族根本就是只肯吃羊而不肯吃豬(參見蘇東坡《豬肉頌》: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至於為了供應御用羊肉要多少草場,我們來看看比較「節儉」的宋神宗就知道了:一年消耗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也就是十萬多隻羊,即使按十隻羊的草料供養一匹戰馬計算,這位「節儉」的皇帝老兒,一年就要吃掉一萬匹戰馬!

話題回到完顏宗望,他在兵不血刃得到兩萬匹戰馬後,把饞蟲勾上來了:你們要講和,可以,但是再給我一萬牛馬,要不然你們給我的這五百萬兩金、五千萬兩銀我運不回去!用繳獲的兩萬戰馬馱?你當我是你們宋朝皇帝這樣的敗家子兒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此人一策,保江山34年此地成王朝屏障,最先進兵種和武器集中於此
驕傲中國魂:我們國家在一千年前依舊如此強大!
為什麼說北宋是基本統一的王朝?
三百年宋朝,原何被滅得那麼憋屈,皇帝都出逃海外不肯上岸
一千年前,中國漢字演化出兩個極端,一個極繁,一個極簡!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