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品李永平書法,看到了王羲之書法的影子

品李永平書法,看到了王羲之書法的影子

書法特指漢字書法,是漢字的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世界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因此,每一種文字都有書法家。如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英文書法等,但是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由筆畫構成的文字。由於,漢字是由筆畫構成,它具備書法藝術最基本的特點。

漢字傳說是皇帝時期的造字官倉頡所造,最開始是象形文字,後來發展為甲骨文(篆刻在獸骨和龜甲上的文字),再後來至西周時期,發展為金文,又稱為「鐘鼎文」(澆鑄在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再後來秦國統一六國後,以小篆為主流書寫形式,結束了六國無章法、無依據的隨意性書寫文字,到漢代漢隸書寫形式出現,楷書的形成應從魏晉時期開始,所謂「建安風骨」體現於此。所以,漢字書法確切地說應該起於象形文字時期,要知道有了文字肯定就有書法。

漢代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到魏晉時期,造紙術已經成形,再加上楷書的固定形式出現,於是晉代出現了王羲之這樣的大書法家。晉代處於門閥社會,政治黑暗,文人雅士都寄情于山水,以文濟世,如「竹林七賢」。王謝家族是當時最大的士族家族,因此,王羲之不用為生活奔波,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書法,他的書法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到唐代,國家流行科舉制度,文人雅士接踵起,著名的書法家如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到了宋代又出現蘇東坡、黃庭堅、宋徽宗等書法大家,唐宋時期中國漢字書法發展到鼎盛時期。元代由於是蒙古人統治,書法藝術陷入蕭條局面。明清時期,書法藝術再次活躍起來。

書法家李永平(右)與友人

近代以來,卓有成就的大書法家寥寥無幾,民國四大書法家譚延闓、胡漢民、吳稚暉、于右任,整體成就並不大。新中國成立後,硬筆的出現逐漸替代了毛筆,毛筆書法陷入危機。雖然當代書法家屬龐中華、司馬彥名氣最盛,但是此二人以硬筆書法著稱。

李永平書法

南充籍書法家李永平多年來,堅持傳統漢字書法藝術的探索,在研習古代書法名家的基礎上,力主創新,於是有了「李體」書法獨有的形式。據李先生透露,先生曾得到過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林嶠的指點,加上學習明代書法大家宋克和今人王邃常的章草記憶,書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近年來,李先生又學習了孫過庭的《書譜》以及王羲之的《十七日帖》等,他集百家之所長,自成一體,於是有了「李體」書法特有形式。

李永平書法

王羲之書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一千多年來未有人超越,可以說已經達到一種爐火純青的地步。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王羲之的書法啟蒙老師還是一群鵝,他從鵝的姿態中找到靈感,王羲之運筆的技巧主要來源於鵝。

李永平先生在寫字

李永平先生由於博採眾長,沒有繼承固定的書法家風格,因此在他的書法體里可以看到多位名家的影子。仔細看他的書法,不完全是草書,也不完全是行書,應該徘徊在草書與行書之間。如他寫的那個「之」字依稀可以看到王羲之書法的影子,他的運筆瀟洒,幾乎每一個字能一氣呵成,一筆概之,頗有大家風範。「草行體」只是李先生書法的一種,李先生的楷書也是值得觀賞的,且運筆有神,瀟洒如意,骨體均勻,觀之深有味道。

書法並沒有固定的形式,集大成的書法家更能創造和發明書法體,這跟模仿書法名家的初學者那是天壤之別,毋庸置疑,李永平先生的書法就已經達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境界。我很少寫書法評論,但是李先生的書法確實感動了我,於是提筆為先生寫點什麼,如今這樣一個物質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充斥著傳統文化,能夠沉浸下來搞創作的藝術家不多,李永平就是這樣一位。剛滿知天命之年的李永平在多年前就已經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這讓很多同行望塵莫及。當然,他的書法藝術能被專家認可,肯定有他的獨到之處。

李永平: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任中共南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南充市文聯主席。

評者:代言,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代言 的精彩文章: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再不戀愛就老了

TAG: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