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航母奶媽」高調服役前,第7艘「星級」偵察船悄然亮相

「航母奶媽」高調服役前,第7艘「星級」偵察船悄然亮相

中國海軍第7艘815系列電子偵察船即將開始試航。圖片來自浩漢防務論壇,感謝作者。

進入9月,中國海軍又迎來新型戰艦服役高潮。這個高潮的序幕主角有點特別,不是此前吸睛的055型、052D型等水面主力戰艦,而是一艘綜合補給艦。經過幾天的輿論發酵,大家想必對這艘4萬噸級、綽號「航母奶媽」的呼倫湖艦已相當熟悉。官方對呼倫湖艦的描述是這樣的:呼倫湖艦舷號965,是我國自主研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綜合補給艦,可為我海軍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

那麼除了呼倫湖艦,這個月,中國海軍很可能還會迎來至少4艘056A輕型導彈護衛艦的入列。這樣的節奏,正是遠海近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略的鮮明體現。說了這麼多,今天文章的主角卻不是上述這5艘戰艦中的任何一艘,而是一艘排水量不過6000噸,既沒配導彈,連艦炮口徑也沒超過30毫米的支援艦——中國海軍第7艘815系列電子偵察船。

沒錯,就是前一兩個月時而在澳大利亞海域圍觀美澳「護身軍刀」聯合演習,時而去阿拉斯加附近海域瞅瞅美軍「薩德」反導系統試驗現場的815系列電偵船的最新成員。

本月,包括557艦在內的多艘056A輕型護衛艦有望交付中國海軍。圖片來自浩漢防務論壇。

國內軍事論壇發布的照片顯示,近日在上海某船廠,中國海軍訂購的第7艘815系列電子偵察船已整裝完畢,即將開始試航。嚴格來說,目前海軍有1艘815型、5艘815A型偵察船。所以這艘準備試航的偵察船,也是815A型的第6艘。

由於中國海軍電子偵察船均以「XX星」,比如海王星、開陽星等命名,所以815系列偵察船也被軍迷稱為「星級」偵察船。據國內資深軍事觀察家介紹,815及其改型電子偵察船的研製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起因是1991年海灣戰爭。那場戰爭對解放軍決策層的震撼極大,令其深感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落後,故而開始規劃研製新一代電子偵察船。

當時中國海軍的設想是總共建造6艘偵察船,技術上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但限於極其拮据的國防經費,最後只建造了1艘,而且技術上也沒有完全達到預期,很多艦載技偵設備不得不採用國外的設備。這艘「獨苗苗」首艦,就是815型偵察船的唯一一艘成品,在海灣戰爭爆發8年後才服役的北極星船,舷號851。

未經過現代化改裝的851北極星號電子偵察船。

雖然只有一艘,但北極星船可是穿島鏈、赴大洋,見過大場面的「孤膽英雄」艦。比如下圖,經過現代化改裝,就是艦上增加了數座球狀雷達罩,以及進行了不可描述的其他升級後的北極星船。這熟悉的照片風格顯然出自中國海空軍「御用攝影師」、日本海上自衛隊之手。

照片涉及的是2012年5月14日22時至23時的事情。當時北極星船與2艘054A型導彈護衛艦一道,通過位於日本沖繩宮古島東北約110里處公海,從太平洋方向駛往東海方向。這顯然是這支艦艇編隊完成任務後正在返航。在此之前,包括北極星船在內的3艘軍艦在沖之鳥礁以東約700公裏海域進行了無人機起降訓練。

2012年5月14日,完成在太平洋海域任務後返航的北極星船。

在815型首艦北極星船服役之後長達9年的時間裡,中國海軍都沒有再獲得一艘新電子偵察船。主要原因還是經費不足,有限的資源必須優先投嚮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艦艇身上。直到2008年,在軍費相對寬裕,海軍才開始恢復建造815系列電子偵察船。

重新開工的815系列電子偵察船比北極星船有所改進,型號也變為815A型電子偵察船。從外觀上看,新型號偵察船的桅杆改為塔桅,艏舷牆有折線,自衛武器精簡為兩座H/PJ14型單管30mm艦炮和兩挺14.5毫米機槍。綜合中國船舶工業近年來的發展來分析,815A型與815型電子偵察船相比,在電磁兼容性和自動化程度,以及電磁波信號的監聽數據收集、分析和處理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可以更好地完成多維立體的電子偵察任務。據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尹卓將軍此前透露,815A型電子偵察船擁有衛星偵查能力,這也是軍方首次談及該型船的偵查能力。

815A型偵察船首艦天王星船(舷號853)於2010年加入海軍南海艦隊。

天王星號電子偵察船。

天王星船本身顯然還帶有試驗性質,因為在其入列將近5年後,2015年2月,第二艘815A型偵察船天狼星船(舷號854)才交付海軍。天狼星船與天王星船非常相似,採用了相同的船型設計,電子設備有改進。其排水量約6000噸。天狼星船主要用於偵察目標電子設備性能及參數、位置配系和指揮關係,獲取對方無線電信息,並對艦艇編隊進行監視、跟蹤。

這一年,一共有天狼星船、天權星船(舷號855)、海王星船(舷號852)3艘815A型偵察船服役,時間分別為當年2月、8月和12月。

天權星號電子偵察船。

海王星號電子偵察船。圖片來自網路搜索,感謝作者。

據「當代海軍」雜誌介紹,天權星船能接收並記錄無線電通信、雷達和武器控制系統等電子設備所發射的電磁波信號,對一定範圍內各種目標實施全天候、不間斷偵察,掌握其部署動向。美國媒體則報道稱,海王星船裝備了更加靈敏的電子監聽設備,將幫助中國進一步提升其收集對手(比如美國海軍)情報的能力。

今年1月,815A型偵察船的第5艘開陽星船(舷號856)加入北海艦隊某作戰支援艦支隊。從開陽星船開始,815A型偵察船電子設備再次出現變化。最打眼的就是艦橋上安裝了一座「水桶型」雷達整流罩。軍隊媒體稱開陽星船是我國自行研發的新一代電子偵察船,能夠對一定範圍內各種目標實施全天候、不間斷偵察,掌握其部署動向。

開陽星號電子偵察船的電子偵查設備再次得到改進升級。

有國內軍事觀察家認為,從開陽星船開始,中國海軍電子偵察船擁有了監測彈道導彈的能力,那座「水桶型」雷達就專門負責偵測彈道導彈發射、飛行數據。

在總共擁有6艘815系列電子偵察船後,中國海軍海上偵察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按照30%艦船可隨時在航的比例來看,中國海軍已可保證隨時有1-2艘偵察船在某個利益攸關海域保持不間斷巡航。

只是,類似的海域可不止一個,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這3個海域都是與我國海上安全和發展利益關係極為密切的海域。要想在3個海域保持電子偵察船的不間斷存在,中國海軍至少需要9艘現代化電子偵察船。根據公開資料,在本文開頭提及的第7艘「星級」偵察船即將開始試航之時,第8艘同型號偵察船已在某船廠船台,為下水做最後階段準備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戰刀 的精彩文章:

一口氣奔襲2000公里打靶,我軍戰機已可直達第二島鏈
中國空軍經過8年艱苦努力,終於實現戰機常態化巡航高原
防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方向,殲20預計首裝我軍兩大戰區
武直10搭上2萬噸級登陸艦,中國海軍陸軍聯合「奪島」
殲16裝備空軍東海方向部隊,日本F15J離累散架不遠

TAG:百戰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