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困擾明朝兩百年的問題,清兵入關後就消失了

困擾明朝兩百年的問題,清兵入關後就消失了

流民現象是明朝最突出的一個社會現象,甚至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流民其實說白了,就是大規模的失業群體,當然,在明朝時期,流民主要是因為天災人禍而失去田地,又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沒飯吃,沒人管,只是想討條活路的老百姓。

流民

中國的老百姓相當的勤勞,忍耐力極強,而且膽小怕事,雖然不時會流露出自私和狡猾,但是他們畏懼朝廷、畏懼反抗、畏懼暴力。能夠讓他們拿起武器的,就只有死路的威脅。

明代的流民現象主要是因為明朝土地高度兼并和明朝所謂「戶籍制度」造成的。

明朝初期實行「戶貼制度」,以後改為「黃冊制度」,把戶口簿作為征派徭役和納稅的重要依據,明朝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頒布了不準農民離鄉的禁令,便於管理。在明朝初期,因為農民都可以依靠土地賴以生存,所以倒還安居樂業。

但是憲宗初年,出現了由宮中直接派遣宦官管理、收取租稅的皇莊。

皇莊是由皇室直接管轄的田莊,是有歷史傳統的,西漢時候有「苑」,唐、五代時候有「宮庄」,宋代有「御庄」等等。

明代的第一個皇莊是在永樂初年,後來,仁宗時候有仁壽宮庄,以後又有清寧宮庄、未央宮庄,不過在當時還是王室擁有的少數宮庄。直到憲宗年間皇莊交到太監手上管理才變成了大規模的土地兼并。

明憲宗

明憲宗是著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間,明朝皇室的費用急劇增加。比如皇室一年消耗的雞、鵝、羊、豬,正統時候每年約三、四萬兩銀子,到了憲宗時候就增加了四倍。憲宗還特別寵愛太監,憲宗朝的宦官數量達一萬多人,皇室的揮霍浪費,窮奢極欲,造成了皇室的財政危機,憲宗將內庫積累金子花完後,就開始打皇莊的主意。

憲宗一即位,就沒收太監曹吉祥的土地,建立宮中莊田,曹吉祥的莊園原來不過一千多畝,到了嘉靖時候,這座莊田已經達七千五百畝。數十年間就增加了土地七倍多。

明孝宗

孝宗年間,皇莊四處,官田不到兩千頃,後來漸漸發展到五處皇莊,佔地一萬二千八百餘頃,到了武宗時候,皇莊增加到了三十六處,佔地三萬七千多頃,加上以前的幾處莊田,一共佔地五萬三千多頃。

皇莊之危害,遠不止侵佔土地這麼簡單,各處皇莊設有太監管事,太監和地方惡霸流氓勾結,為禍一方。「凡民間撐駕舟車,牧放牛馬,采捕魚蝦,靡不刮取」。

《明會典》

皇室開闢皇莊,其他王爺、宦官、文臣武將們紛紛效仿。《明會要》記載,洪武二十六年,田地總數是八百五十多萬頃,到了弘治十五年,減至四百二十二萬多頃,這減少的一半,就是被皇室豪門兼并了。

土地減少了一半,但是朝廷的賦稅絲毫沒有減少,《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共征夏稅秋糧二千九百多萬擔,弘治十五年共征二千七百萬擔。

事實上,皇室豪門兼并的還大都是良田沃土,農民種的都不是什麼好田地,「吳中之民,有田者什一」,而史書記載,明朝松江人民的實際負擔「十倍於宋」,決非虛言。

明英宗

正統之後,農民的賦稅徭役越來越重,比如正統年間的「金花銀」,憲宗年間的糧食折銀,總之花樣翻新,層出不窮,農民僅正賦一項就增加了三倍,加上私賦還重於公賦。

皇莊的剝削和欺壓,使廣大的農民失去土地,大規模出外逃亡,明代何良俊曾分析過這一趨勢。他說,正德以前,百姓十分之九「安於農畝』;過了四、五十年,因不堪日益繁重的田賦徭役,便紛紛棄農。「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農」。

農民大量逃亡,加上不堪重負的工匠和士兵,明朝中期有的地區逃亡者超過了一半,甚至達到十分之九,這些被迫離鄉的農民,扶老攜幼,風餐露宿,許多人活活餓死,而明朝政府的態度是嚴格執行封禁政策,把農民的活路給堵死,這樣就形成了明代屢禁不止的大規模流民造反現象。

明朝流民起義

流民造反起義爆發在湖廣、河南、陝西、四川各省交界的勛陽地區,英宗年間,該地區流民達一百五十萬,可是明朝政府採取的是驅逐出境的政策,對於不服從者進行屠殺,從而逼反流民。

在明朝後期,曾經採取過一些安撫養民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明朝末年朝廷無能,其時內憂外患,天災人禍,朝廷行政效率低下,處理不當,最終鬧到無可收拾的地步。李自成揭竿而起,一呼百應,幾經周折,終於打進了北京城,結束了明王朝的統治。

清兵入關後,免除了農民的額外賦稅,並且推行生息養民的政策,國家出現了相對的繁榮和穩定,困擾明朝兩百年的流民現象也就消失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吧唧嘴 的精彩文章:

漢高祖時「外甥」挑釁「舅舅」,漢武帝時「舅舅」狂毆「外甥」
漢武帝時期特意安排小官管大官,到東漢被玩壞了造成軍閥割據!

TAG:吧唧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