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威尼斯:私人小島上的VR電影節和現場的中國團隊
圖片來自CreditIan Gavan/Getty Images
當地時間8月30日,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在義大利威尼斯的麗都島正式開幕。近年來,隨著《愛樂之城》、《鳥人》等奧斯卡獲獎影片最初都選擇在威尼斯作為開幕影片首映,古老的威尼斯電影節已經成為秋季電影節的重要門戶。
8月30日—9月9日曆時十天的本屆影節,如同以往一樣星光閃爍大咖雲集,包括喬治克魯尼、馬特達蒙、亞歷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等明星名導都踏上了紅毯。中國藝術家AI WeiWei反映全球難民潮的紀錄片《人流》,歷經23個國家拍攝地,被認為是一部「擁有驚人視角和無情道德審判」的作品,也是主流媒體和金獅獎的高光目標。
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電影節,本屆威尼斯還有一個highlight內容:把VR作品列入正式競賽單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有VR電影作品入圍的傳統電影節(戛納和其他傳統電影節都尚未把VR作品列入正式競賽單元)。以美國導演John Landis領銜組成的評審團,將在入圍的22部VR作品中,評選出最佳VR電影獎、VR評審團大獎以及最佳VR創意獎三個獎項。最後誰將摘得全球第一個金獅大獎,還需要幾天後才能揭曉,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屆威尼斯的「VR影展」區域並不在麗都島,而是在距離麗都島不遠的一個私人小島Lazzaretto Vecchio(需要坐船前往)。這個15世紀作為隔離麻風病人的小島,保存著古樸的建築風格以及與之相配的環境。與VR作品和設備的科技風格形成反差,共同組成了這屆威尼斯影節最具有整體藝術感的環節。
在等待最後結果的過程中,本屆入圍VR作品正式競賽單元的兩支中國團隊,Sandman Studio(《Free Whale》)、Pinta Studio(《拾夢老人》)已經與IN2連線,實時報道這次威尼斯VR展映單元的實況、作品體驗和關鍵人物對話。以下是連線前方Sandman Studio的圖文報道:
【黃七陽@Sandman Studio】雖然路途艱辛卻沒有影響大家的熱情,開展兩天(Lazzaretto Vecchio)島上的人越來越多。如同聖丹斯、翠貝卡等成熟的VR單元展映一樣,威尼斯的VR影展也採取網上提前預約。不同於上述電影節即使預約成功,現場也避免不了大排長龍的狀況,Lazzaretto Vecchio上基本不用等太久,如果預約未能及時到場,後面的觀眾還可以提前「插隊」。
整個VR影展也是按照通常的做法分為三個區域:VR theatre(主要展映360度視頻)可容納幾十名觀眾同時觀看,installation區域是裝置與互動的VR體驗,standup區域顧名思義觀眾只需要戴上頭顯觀看即可(其中只有一部作品使用Vive設備並涉及到輕度交互)。觀眾在預約時可以選擇不同的pack,一個預約名額可以看到3-6部作品。
作為VR主場,小島雖然不大卻也五臟俱全,除了三個展映區域還有中庭花園可供休息與用餐,大廳也設置有寬敞的坐席給觀眾和媒體休息和工作。小島的建築有種破敗的文藝氣息,搭配其中的「未來感」活動,讓上島的觀眾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老建築和新科技配一臉。
因為press review已經在29-30日兩天率先舉行,31號正式開展後,上島體驗作品的多是普通觀眾和電影愛好者。不少人應該是第一次接觸VR。展位上都安排了志願者為大家穿戴設備,並在過程中適時「提示」觀眾如何獲得最佳體驗。新的東西總會帶來新的體驗,不少上了歲數的觀眾也對VR非常感興趣。
Sandman Studio在自己的展區展映競賽作品《Free Whale》
Pinta Studio帶著自己的「吉祥物」萌犬羅卡進入自己的展區(攝影@雷崢蒙)
《拾夢老人》展映區
作品方面,兩部時長最長的影片都是實拍作品,其中最長的是蔡明亮導演的《家在蘭若寺》,其次是Felix&Paul的Miyubi,CG動畫佔了展映作品的大半江山,其中包括中國的兩部參賽作品《自游》和《拾夢老人》。Penrose也帶來了自己的Arden"s Wake,有趣的是兩天看了十一部作品後,覺得最好的正是兩部來「友情站台」的作品Dear Angelica和Miyubi(這兩部作品已經在聖丹斯上首映不能再參展別的影展)。(以上是來自黃七陽的現場報道)
關於更多作品的體驗,請關注前方兩個參展團隊陸續發回的觀後感。IN2從其他外媒獲得的相關信息如下:
台灣導演蔡明亮的長篇《家在蘭若寺》相對來說是獲得關注較多的作品,蔡明亮在接受Variety採訪時表示:自己與(VR)這種新媒介的第一次接觸似乎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方式:「無法忍受的圖像質量和不切實際的笨重頭盔」(The image quality was 「unbearably digital and unrealistic (and) the headset was heavy and clumsy to use.」—by Variety),雖然因為對後期製作過程的不熟悉和感覺影片質量上有較大損失,但是蔡明亮對自己在新媒介敘事上的探索還是很樂觀的:「我希望在三年的時間裡,會有一個比較理想的方式來呈現我的作品。」
《Free Whale》
《拾夢老人》
Sandman Studio的《Free Whale》和Pinta Studio的《拾夢老人》都是CG動畫作品,在設計風格和敘事邏輯上都有著屬於各自的鮮明的風格和特色。
《Greenland Melting》(圖片來自網路)
此外在入圍作品中,來自「VR教母」Nonny de laPe?a的「Greenland Melting 」、 USC Shoah Foundation製作的」The Last Goodbye」,以及「 Melita」和「Alice:The Virtual Reality Play」等作品也是媒體和影節都關注的目標。
想實時了解威尼斯電影節的VR影展現場及作品體驗,請關注我們的後續報道。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Sandman Studio提供。特此鳴謝。
相關報道:
第74屆威尼斯影展VR單元曝光 22部VR電影展映
英法團隊引領歐洲VR內容創作 威尼斯電影節競爭激烈
[IN2原創資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Sandman Studio提供]


※HypeVR嘗試ARkit 用手機隨時進入6自由度全景世界
※理光Theta新品升級 429美元支持4K全景拍攝
※以星戰的名義測試:這個200美元的AR頭顯值不值?
※擋風玻璃不僅僅是下一代電影屏幕 也是VR/AR各種娛樂平台
※拍得了大牌廣告去得了戛納展映 實力VR影視工作室融資並不多
TAG:IN2虛擬現實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