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里的中秋節,你還記得有哪些習俗嗎?

記憶里的中秋節,你還記得有哪些習俗嗎?

編輯丨張雪燕

河南人極為重視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夜明月當空,清輝灑地,秋高氣爽,是一年中月亮最為皎潔的夜晚。這一天,新禾入廩,遊子當歸,都要在這天力爭趕回,合家團聚。如有家人身居異鄉,必在賞月時念念有辭,致以懷念。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晉時已有中秋賞月之風,唐朝人的中秋充滿奇幻色彩,民間流傳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廷的傳說,玩月之風漸興。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中秋又稱「團圓節」,明夜懸空,清輝遍地,異鄉的遊子回家與親人團聚,無法回家的人則望月興嘆。

北宋中秋習俗主要是賞月,文人雅士對月寫詞賦詩,往往通宵達旦。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月亮一升起來,家家戶戶就開始祭月。祭月後,人們開始吃月餅,以示「團圓」之意。當時,月餅還並不叫月餅。皇宮裡吃的是宮餅,民間吃的是小餅、月團。

河南歷史久遠,人文積澱深厚,而且地域廣闊,各地區過中秋雖然大體上不外乎賞月、吃月餅、家人團聚,但也有一些頗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有些流傳至今而不衰,有些已成為歷史的沉寂。

鐵塔燃燈

鐵塔燃燈是開封人自漢代沿襲下來的習俗,每年元宵節和中秋其事最盛。鐵塔所在地的開寶寺(明代以後人們稱為鐵塔寺),景色佳麗,是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們的遊樂苑圃。燃燈是開封人民自漢代沿襲下來的習俗,每年的元宵節和中秋節其事最盛。

繁華如過眼雲煙,如今的開封已經不是「國際大都市」,而是一個安逸的小城,但中秋夜節依然過得有滋有味。人們可以爬鐵塔,逛龍庭,游清明上河園。開封的夜市小吃,全國聞名,一家人邊賞月,邊吃大排檔,也是一大樂事。

蒸月餅

中秋節安陽湯陰過去家家都要蒸月餅,白面裡面放上糖,蒸成圓餅狀,再用木梳、頂針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中秋夜月上樹梢時,用月餅水果之類供奉月亮。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百姓經濟寬裕,市場上月餅品種繁多,多數人家已不再蒸月餅,上供時用買的月餅和水果。供過後,要把月餅分給家人吃,以圖吉祥團圓。

夜設茶果月餅焚香祭月

舊時南陽地區中秋夜設茶果、月餅於庭院,焚香祭月,稱為「圓月」,以示秋季豐收,合家團聚之意。祭月由家庭婦女承擔,在自家庭院擺上供桌,上置蘋果、柿子、石榴、棗、梨等「五色供果」。現「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餅,走親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節倍思親」之語,說明了人們對這一節日的重視。

供煮毛豆

豫西人則要供煮熟的毛豆角,月餅置於供品正中。周口一帶還把印有月宮、桂樹、嫦娥、玉兔木刻畫的「月宮碼」擺在諸多供品之前。祭月後,全家老幼團坐一起,將祭月的餅分而食之,以示「團圓」。在豫南桐柏等地,八月十五晚,年青的婦女在圓月之後,多相互結伴,悄悄到瓜地里摘冬瓜,然後送回家中床上,意為娘娘送子,祈祝來年添生貴子,俗稱「摸瓜送子」。

面向月亮許願

在鞏義,節前人們向親友饋送月餅,全家團圓:殺雞為餚。有「男不願月」之俗。晚上在院內設案,擺月餅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許願,這叫「願月」。此外,在駐馬店地區,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餅的風俗。

捏泥咕咕

浚縣的泥咕咕手藝,流傳至今,幾位手藝人掌握其技藝。臨近中秋,「泥咕咕」手藝人趕製「玉兔搗葯」,忙得不亦樂乎。和泥、捏泥、塑型、上彩,大約一個小時的功夫,一隻活靈活現的玉兔便從他們的手中誕生了。用嘴一吹,小玉兔還發出「咕咕」的聲響,十分好玩。作坊里的陳列架上,擺滿了「獅子滾繡球」「馬上封侯」等大大小小神態各異的「泥咕咕」。月宮裡有玉兔司管搗葯,「玉兔搗葯」有祛病消災、造福人間的含義。

走親戚

在河南的部分地區,中秋節還有「走親戚」習俗。杞縣南部和民權一帶人講究要在節前「走親戚」,稱作「追節」。在泌陽,八月十五走親戚多是給剛出嫁的女兒送棗糕,屆時,舅姑姨姐都要去,連續三年,婆家要熱情招待。滎陽有給出嫁女送月糕的習俗。故民間又稱八月十五為「閨女節」。

一輪明月寄相思,月亮的清輝灑滿中原大地,也灑向每個漂泊者的歸鄉路。中秋回家,以解河南遊子思鄉愁!

世界豫商雜誌社融媒體(世界豫商雜誌/世界豫商網/世界豫商網手機版/世界豫商網APP)

協辦單位:安哥拉河南商會/澳洲河南商會/捷克河南商會/辛巴威華商聯合會/羅馬尼亞祖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馬來西亞沙巴龍脈商會/美國河南聯合總商會/摩洛哥華人華僑工商聯合會/寧夏河南商會/西班牙河南同鄉總會/新加坡河南商會/香港豫商聯合會/英國華文教育交流研究會/英國文化商貿總會/西藏自治區河南商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豫商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豫商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