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白生的真諦,才能從容赴死

明白生的真諦,才能從容赴死

01

上周和朋友去廣州看泰坦尼克號打撈文物精品展

場地不算大,東西也不算多,但我逛了一圈下來,仍然覺得物超所值。

值在心靈的觸動上。

從一進門開始,每一件文物,一件復原擺設的文字引導,都能帶你回到那艘在當時極度奢華的游輪上。哪怕你對泰坦尼克一無所知,在這些文字引導里,你也能夠逐漸還原出當時的歷史細節。

其中有一些人的故事很觸動,也不是老將軍,真的是不要隨便插flag啊!

比如這位海軍准將,從小家境困難,通過自己一生的不斷努力,終於干到船長一職,原打算在1911年退休,無奈業績超群,被航運公司強行挽留。

臨行前他曾向妻子女兒保證,航行結束就退休。

最終在自己的退休航行中殉職。

還有這位嘴巴開過光的小夥子,好的不靈,壞的靈。

他原本準備搭乘大洋號去紐約旅行,誰料由於煤礦工人罷工,作為船動力的煤炭嚴重不足,許多航線取消。而泰坦尼克號由於已經推遲航行近一個月,航運公司不想再延遲,於是搜颳了開普敦港口全部的煤炭,保證它的航行如期。

於是小夥子帶著滿滿地怨氣和朋友抱怨:我雖然正在乘坐世界上最好的輪船旅行,但我一點都不開心,好希望泰坦尼克號沉睡在大洋底部……」

然後,我們都知道他願望實現了。

更喪的還有這位被倒霉如影隨形的金女士。

年僅40,因倒霉而出名。

替誰工作誰出事兒,在連續攻克了同一家航運公司的奧林匹克號、suevic號後,終於在泰坦尼克號上完成三殺。

白星航運公司:??????

但論令人唏噓上,都比不過接下來的這兩個。

電影《泰坦尼克號》上有一個片段是即將沉船時,樂隊在甲板上繼續為頭等艙的人演奏。

他們曾站在豪華的船艙中演奏過歡快的樂曲。

如今也在四周倉惶逃竄時,依然保持鎮定,演奏完最後一曲,為逝去的亡魂,為得救的生靈,也為等在被收割的自己。

更令人難過的是,因為他們既不屬於船員,也不屬於遊客,因此他們甚至連選擇生死的機會,都不曾擁有過。

還有每年黑五都會放出超值禮包的「梅西百貨」創始人夫婦,施特勞斯和他的妻子。

當時船上遵循的原則是:「婦女兒童先走」,她們的丈夫、父親、兒子則留在船上,為她們爭取一線生機。

但是施特勞斯的妻子在已經登上救生艇後,發現自己的丈夫還站在船上,便義無反顧的從救生艇上跳下,選擇與丈夫「生死與共」。

一如二等艙的collyer所說:「有人反覆高喊著,『讓婦女兒童先走!』,這句話意味著我自己是安全的,但是同時也意味著我將遭受一生最大的損失——我丈夫的生命。

在逛展時,還有一個人我記不太清楚,他可能是一位巴西商人,帶著他全家,賣掉了在巴西的旅店,準備去美國開始他們的新生活,對未來他們沒有非常明確的構架,也許會繼續開旅館吧……不過管他呢,反正全家人在一起,到了新地方再想也不要緊,總之馬上就能開始美好新生活了。

可泰塔尼克號沉沒時,他的妻子孩子上了救生艇,對他的最後印象是,他站在甲板上抽著雪茄對他們揮手。

最後也沒能活下來。

後來他的妻子孩子還是回到了他們出發的地方,因為未抵達的地方滿是悲痛,回憶至少還保留了些許美好。

03。

我從展里出來時,全然沒有剛進門時的嘻嘻哈哈,直到剛剛我為了寫完整上面那段,又去查了些資料,耳邊放著《Nearer my God to Thee》,眼淚就不受控地往下掉。

和今天看《敦刻爾克》一樣, 戰爭的殘酷,讓人如芥子漂浮在海上,不知何去何從。不知何時會突降的天災人禍,也讓人束手無策。

我記得看展時,好多文字引導都在反覆強調:「許多人搭乘泰坦尼克號都是為了去美國尋找新生活,帶著滿滿的憧憬與希望。

比如英國的香水商AdolpheSaalfeld,拎著他裝滿香水小樣的提包登上泰坦尼克號,希望自己的香水,能在美國找到暢銷的渠道。我猜他一定每天期盼著船著陸的時刻,把推銷的台詞反覆練習了一遍又一遍。

然而船沒等到抵達,就沉沒了。幸運的是,他登上了救生艇僥倖活命。不幸的是,他大部分香水小樣遺失,不過這已是不幸中的萬幸。

時隔近一個世紀後,許多被打撈上的珠寶瓷器依然完好的保持著當年的模樣,而當初擁有他們的主人,已不知魂魄歸於何處。

04。

蕭伯納名言:

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魯迅也曾說過:

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在逛展之前我對泰坦尼克號的全部記憶,只有甲板上那經典一幕。

也曾為「以你之姓,冠之我名」感動過,痛哭過。

直到我意識到,我所窺見的情深不壽與悲劇源頭,不過是那沉沒在大洋底的巨輪,所有故事中的冰山一角。也許還有更多可歌可泣的人,尚來不及將他們的故事講與世人聽。

比如,那個被數次要求棄船,卻始終堅守在崗位上的船長,人們對他最後的印象是,救生衣就放在他的手邊卻被置之不理,他用盡所有辦法,讓露出海面的船頭堅持的更久一些……

比如,送走妻子、孩子的父親,一起站在甲板上,抽完他們人生中最後一支雪茄。

比如,那個本輪不到他登船的船隻設計師;下等倉從容面對死亡的貧民……

他們留下了比自己生命更珍貴的東西,替自己延續生命。

也許只有明白了生的真諦,才能從容赴死。

生,也許不夠公平。但在死亡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以後會不定期開一貼在周末,用作好書推薦,或者推薦一些我自己很喜歡的展覽、戲劇等,恩,希望你們也喜歡。另外微博上的抽獎還在繼續,這個月送我女神priest的書,喜歡可以去看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啃笙 的精彩文章:

TAG:桃啃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