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廈門老街,在音頻中等待您的傾聽

廈門老街,在音頻中等待您的傾聽

請戴上耳機,在地人帶您逛廈門的老街啰| 「在地人帶你游廈門」音頻節目日前推出,節目共37期,由廈門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廈門日報社聯合製作。節目中兩個主持人以在地人視角穿插廈門話講述本土故事,介紹廈門的人文歷史、風光建築、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旅遊攻略等。

愛上一座城,就要去走那裡的老街。這裡沒有高樓林立,沒有繁花似錦,有的是人間煙火,市井氣息。長長短短、窄窄仄仄、曲曲折折的老街,一磚一瓦間,都是老廈門人割捨不掉的記憶。

於是在這個節目中,熱情的廈門人邀請親愛的金磚客人帶上耳機,在音頻的帶領下開啟廈門的老街訪古之旅,感受最原汁原味的古樸情懷。

音頻里有中山路片區,展現的是局口街和一等郵局

【局口街:200米老街400年歷史】

許多屬於老廈門的記憶,就是從這裡生根發芽。逛中山路步行街時,你會看到一條熱鬧的小巷,這就是有名的局口街,中山路幾條支路中最著名的一條。街不長,大約只有200米,巷也不寬,不足2米,卻有著423年的悠久歷史,是廈門僅存5條保留乾隆年間街名的街道之一。

局口街也叫「女人街」,街上有五六十家經營時尚女性服飾為主的店鋪。這條小街每天上演著古老而時尚的故事。早些年,不少年輕的女生逛街除了廈大一條街之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局口街了。

【一等郵局:百年老郵局】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正式開辦大清郵政,一年後,廈門郵政成立,時稱「大清廈門郵政局」,設廈門郵界總局。宣統三年(1911年),廈門郵政總局改稱「廈門一等郵局」,是福建省惟一的一個「一等甲級郵局」。

解放後,這座英式樓房一直沿用至70年代。1972年拆去了舊房,在原址建起了28米高的6層框架建築,成為廈門郵電的綜合業務大樓。2003年,在鷺江道改造完工之時,相關部門對它的外立面進行了改裝,恢復了它百年老局的風貌和地位。

思明東區,帶客人流連古廈門城南大門舊址

【古城路:古廈門城南大門舊址】

沿著中山路往文化宮方向走,就來到了古城路口。古城路口所在的區域稱之為「思明東區」,保留了像第七市場、思明電影院、台灣公會等具有濃厚民國風格的建築。

以前的廈門城很小,城內僅有水師提督署、玉屏書院、中府衙、城隍廟、南壽宮等機構等建築。這個南門就是曾經廈門城的古城大門舊址。

廈禾片區,欣賞著「浮嶼」和華新路的流韻

【「浮嶼」:島中島見證城市變遷印跡】

縱觀廈禾片區的街巷名,你會發現不少海邊的遺迹。

比如「浮嶼」,就是現在本地人常說的「思北路口」。在以前,浮嶼曾是篔簹港中一島嶼,後與陸地連為一起。早年的浮嶼是廈門最繁忙的水陸聯運港口,明末清初發展成對外貿易口岸;「海岸街」,位於篔簹港旁;「後海墘巷」,是一條從篔簹港分出的支流流經的地方;而廈門六中廈禾校區的「打索埕巷」,曾是打造船舶繩纜的場地。

【華新路:紅磚洋房的詩意之地】

這裡有著鼓浪嶼般的詩情畫意。漫步在華新路,閩南文化獨特的韻味撲面而來。始建於1957年的華新路,60年的滄桑變化,使原本僅有50幢別墅的街區,如今已形成了以中山公園一周為分布的市中心近百幢老別墅集中區。

這樣一條隱匿於喧囂之外的老街,近些年來也發生悄然改變。不少老別墅改為茶館,書店、以及創意工作室,為老街增色不少。

廈港片區:這裡有華僑博物院和「最廈門」的沙坡尾

【大生里:最具騎樓建築風格的老街】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之前,在如今大生里的位置上還只是一片山地,當時人們行至此處總要翻山而過或者繞周邊的小路才能通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劈山開路之後,當時的華僑興業公司購買下這塊土地,並建起了現在的沿街騎樓式建築,並將西面的一片區域稱為西里,東面也就是現在靠近鴻山的一片區域稱為東里,東西兩邊合稱大生里,大生里名稱便由此而來。大生里的騎樓至今仍保留了較為原始的模樣,是拍照的好所在。

【華僑博物院:海外閩南赤子的精神家園】

華僑博物院由著名華僑陳嘉庚先生帶頭捐款倡辦, 1956年始建,1958年底竣工,1959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座魏峨壯麗、潔白莊重的民族形式大樓,正面6層,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在牌樓式的大門上鑲嵌著廖承志先生題寫的匾額。華僑博物院被著名的英籍女作家韓素英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華僑歷史博物館"。

【沙坡尾:當復古遇上文藝】

沙坡尾是廈門鬧市裡唯一的避風塢。明代以前,廈門港是一灣弧形的海灣,這一帶海灣呈月牙型,金色的沙灘連成一片,故有「玉沙坡」的美稱。早期玉沙坡分為沙坡頭與沙坡尾。民國時期,廈門市政督辦公署在沙坡尾修建避風塢,並沿用至今。如今沙坡尾仍保持了其原始的漁港模樣,因此許多人把沙坡尾稱為最廈門的地方。近年來,政府將沙坡尾一帶的建築風格保留,並打造成文化創意基地。

廈門老街之行,在繁華的都市中尋找古老,在古老的小巷中尋找記憶,在泛黃的記憶中尋找文明。從過去到現在,改變的是多了些許燈火闌珊;不變的,依然是閩南文化所蘊含的智慧和態度。感謝老街的留存,讓我們觸摸到最古老的廈門。

提示:相關音頻請登錄廈門日報APP百家村欄目收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廈門 的精彩文章:

TAG:最廈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