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回一次鄉里

再回一次鄉里

再回一次鄉里

雖然我在鄉里,但是還是覺得自己不在鄉里。借著堂弟要上大學的機會親人們都來慶賀一翻,此時我也再回一次鄉里。

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在鄉里住,但是工作都在城裡,而且平時沒有什麼事情也也沒有什麼機會讓大家聚在一起了,除了過年除了生老病死的一些大事。

我一直在說一件事,那就是回鄉,此時我有些越來越說不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了。我所說的回鄉是指親人聚在一起,儘管我們都在這裡但是關係沒有以前親密,至少我是這麼感覺的,也許事因為不種田的原因,所以我們的聯繫交流的方式更少了,以前或者借什麼農具,一起種田相互幫忙協作,曬在稻場的糧食如果是下雨了一灣人都過來幫忙收。也許是社會生產更加專業分工更加明確了,我們所面對的問題遇到的事情都不同了,所以失去了長久的共同話題了,不再是幾時下秧扯秧栽秧打水除草除蟲割谷種花生收芝麻了。

中午過來吃飯的時候,因為面前的幾碗菜都吃過了,沒有別的菜吃了,那邊還有打唱的在打唱收錢呢,我忍不住吃了一個肉丸子,然後四爹爹說,這個肉丸子是講禮用的,還冒講禮呢,當然今天是自嘎屋的,在外面吃飯就要休息了。我聽的出來,四爹爹作為長輩在提醒我講禮也作為長輩維護著我,他說了幾次這裡都是自家人之類的話。其實以前我都知道,只是今天我在自己屋的人的席上有點忘了沒怎麼注意沒在乎太多。可是那些規矩我只是模糊的記得,比如此時我依然不知道一席二席是怎麼做在那個方位是哪個做(對大門得左手還是右手邊,舅爺還是姑爺做,再不同的場合誰做一席……)

四爺給我倒飲料,我有些不好意思,作為晚輩還要長輩倒喝的,但是我又不是酒司令也不好自己倒再給其他親人倒。四爺看我沒有放開肚子吃,因為媽媽在桌子上,桌子上的菜都是比較可口的想吃又怕吃香難看,又比較油膩又怕體重升上去了,所以不知道怎麼吃菜。我想起那時我結婚時,過去娶親都是自己大伯二爺四爺五爺他們過去的,那是沒有找其他人,那時有一種什麼感覺呢,還好有他們不用外人幫助,如果真的是外人幫忙那感覺就不一樣了,說明了什麼族不夠大,娶親的都不是親人隔著一層的。我記得去娶親的時候要算好人數,去的時候要單數回來的時候萬雙數。

大伯提著燈,在家裡還要演練磕大頭,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左腳邁第一步,磕頭的毯子不能給人槍走了,燈也不能給人搶走了,那都是要用煙換回來的,幺爹說到了之後各人注意自己的東西,拿燈的管燈,磕頭得毯子要兩個人總腳踩著不能讓人搶了那得一條煙來換,還囑咐我上菜的時候如果飯碗上有紅色的紙條還有給封子……我如臨大敵一樣絲毫不敢懈怠,又如同趕考一樣怕因為禮節不周丟了親人的見面說不懂規矩。

過去娶親的時候,我為了快速結束女方親人的設置的難關,一下子把包的封子都給出去了,我記得大封子在表袋裡,小封子在褲子袋裡,沒有發錯。在吃飯的時候我一直都盯著飯碗上有沒有紅色的紙條,不敢馬虎大意,吃也沒吃多少,怕自己一吃忘記了在家裡交代的一些事情到時候丟了丑。

一直都沒有看到那個紅紙條,我正慶幸呢,可是我大舅爺對我說吃飯要換個碗,之前那個吃了菜的,換了碗之後才知道要給封子,我手裡已經沒有了,我最後幾個封子還是給新娘手裡拿的,我不知道怎麼搞,臉都紅了,我問大伯怎麼辦,大伯只能淘了一包煙。

差不多五年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此時二爺坐在窩旁邊,我問了二媽怎麼沒有來,二爺說在上班。上班讓我們錯過了好多時機,那些在外地的遊子錯過不是與親人相聚一堂的時機更錯過了那些親人的生老病死和生離死別。

不管我結婚妹妹出嫁,孩子出生過周歲都是二媽掌勺,媽媽得身體不好做菜也沒有二媽燒菜好吃,所以我特別感謝二媽,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去表達,只能在過年時帶一提優酸乳。二爺也是的,爸爸不會家裡那些燈管開關電線的修理,二爺來了兩次為這事,二爺不是和我門住在一起的,還有五分鐘的路程。

二爺二媽對我們照顧我記在心裡。

姑婆也來了,帶著她的孫女。看見姑婆我想起那時二十多年前我八九歲的歲的時候去姑婆家裡玩,因為我沒有姑媽,每當別人去姑媽家裡玩的時候我都有些失落,所以我特別喜歡去姑婆家裡玩,那時六月份姑婆家新蓋的樓房過客,我多玩了幾天,記得天還沒亮姑婆就和姑爹去把菜洗好拉到菜場去,回來還要給我燒飯……姑爹應該是在我結婚的第二年過世的吧,我記得我剛結婚的年底開春和媳婦一起去姑婆家裡拜年,因為姑爹卧病在床(好像是因為是中風所以不是很方便吃喝拉撒的在老房子里),不怎麼方便當時就沒見,之後過世了,我特別後悔最後一面本來可以見到的,因為沒有去所以錯過了。

好幾年了都

吃飯之後媽媽在廚房後面洗碗,三婆在用拖把拖地上的垃圾,看見三婆佝僂的身形,我準備去接過手來拖地的,又想找個掃把掃地,猶豫之間三媽接過了三婆手裡的拖把。

三爹爹在後面坐著的,我想起了印象最模糊的大曾祖父,在安陸被日軍佔領後大曾祖父跑到了西邊(木梓)憑著自己的勤勞精明有了積蓄買了田地,後來土改的時候被沒收了財產,之後又通過自己的努力積累了財富在文革被整,後來還是想給子孫留點什麼,最後在八十年代買的銀元全是假的。

所以爸爸經常說百年出個買賣人。

以後這樣親人歡聚一堂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人也越來越老也會越來越少的,面對這樣的悲涼卻無能為力,什麼也做不了。我們要哭著送走那些笑著迎接我們的人,這就是血脈親情。

我們的宗旨是:不娛樂致死不商業致殘,所謂玩物喪志,聲色犬馬,酒囊飯袋。

一個人,一個店,一條街

一個故事,一個夢想,一個時代

版權所有:如有轉載請聯繫小編

另外,歡迎朋友們推薦或者投稿文章給本微信公眾號,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雲 的精彩文章:

TAG:青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