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蔡襄拒絕給貴妃寫碑,卻細心地為韓琦寫《晝錦堂記》

蔡襄拒絕給貴妃寫碑,卻細心地為韓琦寫《晝錦堂記》

蔡襄拒絕給貴妃寫碑,卻細心地為韓琦寫《晝錦堂記》

陳能雄/文

蔡襄是「宋四家」之一,他的楷書端正雄秀,深得顏真卿之法;他的行草手札溫婉流美,令人賞心悅目。蘇東坡對蔡襄的書法極為推崇,他說:「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在文人相輕的時代里,蘇東坡這樣詩書畫三絕的文豪,都給出這樣高的評價,可見蔡襄書藝之精。

蔡襄在當時有很多書法粉絲,人們都想求到他的墨寶,若能請到他寫碑,更是家族的榮光。這些粉絲里包括宋仁宗,他非常喜歡蔡襄的書法,把他呈上來的表文,好好珍藏著,時時拿出來欣賞。蔡襄的字這麼受歡迎,這是一條生財之道,可是他有固定俸祿,不屑於賣字。蔡襄還有個「怪脾氣」,宋代朱長文曾言:「蔡襄書頗自惜重,不輕為書,與人尺牘,人皆藏以為寶。」蔡襄愛惜自己的筆墨,不輕易為別人題字,認為給人寫碑就如工匠一樣,哪裡有文人士大夫的體統。

皇祐六年(1054年),宋仁宗寵愛的張貴妃去世了,當時的皇后是曹氏,宋仁宗卻要追封張貴妃為「溫成皇后」,以皇后之禮給她下葬,並罷朝七日以示哀悼。宋仁宗喜歡蔡襄的字,敕命他撰寫《溫成皇后碑》。蔡襄不肯從命,拒絕書寫,他說:「皇上,撰寫碑文是待詔的職責,不是我份內的事。」宋仁宗就說會有重金賞賜,蔡襄仍是固執己見,他認為自己如果為了賞賜去寫碑,這不是搶待詔的飯碗嗎,以後有什麼臉面見這些同事?

其實,蔡襄拒寫碑文,還有一層原因是,宋仁宗以這麼高的規格為張貴妃治喪,這有違禮制,蔡襄和其他正直大臣多次上書勸諫宋仁宗收回成命。宋仁宗痛惜張貴妃,不聽勸諫。蔡襄覺得,自己既然沒有辦法諫止皇上,總不能去寫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溫成皇后碑》,那豈不是讓後人恥笑!

蔡襄堅持自己的人生操守,他寧可被皇上治罪,也不願違心寫碑。蔡襄「不輕為書」,只是不喜書畫應酬,他對自己敬重的人,則會專心致志地為他書寫作品。如北宋名相韓琦,膽略過人,曾與范仲淹共同防禦西夏、參與慶曆新政,做了三朝賢相,為人又高風亮節,蔡襄對他仰慕已久。

韓琦是相州人,他回家鄉出任相州知府時,在州署後院修建了一座堂舍。在《史記·項羽本紀》里有一句話:「富貴不歸鄉,如衣錦夜行。」韓琦富貴而歸故鄉,大施德政,澤被鄉里,把這座堂舍取名為「晝錦堂」。當時的參知政事歐陽修,讚譽韓琦的美德,寫了一篇《相州晝錦堂記》。

歐陽修的文章寫好後,要勒石樹碑,他去請書法聖手蔡襄書丹。如果是別人求取墨寶,蔡襄可能又要借故推辭了,而韓琦和歐陽修,都是他敬佩的人,一個是輔國賢臣,一個是文壇領袖,怎能不用心去寫呢?

古來有文章因書法而傳世的,也有書法因文章傳世的。蔡襄看了歐陽修的《晝錦堂記》,見文采縱橫,不由得拍案叫絕,這更堅定了他寫碑的決心。蔡襄寫這篇碑文,用心到什麼程度呢?古代書法家書丹都是直接拿著毛筆在碑上寫字,蔡襄則別出心裁,他把《晝錦堂記》每個字都先在紙上寫上幾十遍,然後挑選出最佳的一個字,把這一個個字拼合在一起,附在石碑上,再請工匠刻字,「百衲碑」之名也由此而來。

《晝錦堂記》又稱「三絕碑」,主要是人奇、文奇、書奇,韓琦、歐陽修、蔡襄交相輝映,一篇作品彙聚了當時的政壇、文壇、書壇的領袖。蔡襄所寫的《晝錦堂記》,字字規整,端莊秀美,有《多寶塔》的遺風。這個碑帖就以單字來看幾近完美,但創作過程類似於「集字」,字與字間的氣息稍欠連貫。初學楷書的人,都要經過單個筆畫、單個字體的反覆訓練,《晝錦堂記》不失為一個好的臨摹範本。蔡襄力求每個字都盡善盡美,毫不懈怠,這是他治學嚴謹,同時我們也可以在一筆一划、一字一列間看出他對韓琦的敬仰之情。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者心畫 的精彩文章:

賈府其他人過生日都很歡樂,只有林黛玉過生日像送別會

TAG:文者心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