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國內遊戲主播迎降薪潮 真實觀眾遠低於人氣值

國內遊戲主播迎降薪潮 真實觀眾遠低於人氣值

前職業解說、《英雄聯盟》主播7號(ID:中年人拳師七號)8月29日在直播時爆料,稱遭鬥魚方面要求將目前待遇降薪為十分之一,讓風傳的全直播行業降薪潮一說再添有力證據。

國內遊戲主播迎降薪潮 真實觀眾遠低於人氣值

次日晚7點25分,有ID名為「鬥魚TV_CEO」的用戶在貼吧回應稱,「我們按照數據給工資」,主播工資的確降了,但縮水成「十分之一」過於誇張,只是博同情之舉。此前該用戶曾秀出鬥魚入選2017年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的榮譽證書,儘管本人否認為鬥魚CEO陳少傑,但真實身份為鬥魚內部或相關人員概率很高,所說話不單純是編造。

待遇十去其九確實有駭人聽聞之嫌,根據此前鬥魚主機遊戲區降薪60%的傳言來看,此次針對一般人氣主播降薪50%的可能性更高。

降薪傳聞早就存在,該來的總會來

由於高度依賴融資、而投資者耐心不再,到2016年年末,直播行業就已經傳出將大面積降薪傳聞。

2014年,頂級主播簽約費在2000萬元封頂;去年是直播行業風頭最勁的一年,根據一張流傳甚廣,不過真實性存疑的表格顯示,頂級主播簽約費已經到達4000萬量級。促使2016年行業融資不斷,各平台爭取在最後的洗牌階段衝刺,希望能成功擠入直播行業的下半場。

國內遊戲主播迎降薪潮 真實觀眾遠低於人氣值

行業普遍認為,直播是以內容為導向的產業,觀眾目的以打發時間為主,平台就需要通過大量主播去填充觀眾時間。這也就意味著觀眾用戶忠誠度不高,會跟隨主播跳槽一同流失。因此,去年直播平台整體戰略,仍以重金挖人氣主播為主,預算圍繞頂級主播服務。眾心捧月之下,2016年行至一半,頂級主播簽約費用已經超出平台承受能力。

一直互相挖牆腳下去,只有主播收益,平台多敗俱傷,直播商業模式長此以往難以為繼。許多平台開始尋找新的突破點,希望擺脫大主播鉗制。鬥魚傾注資源培養新人、使人氣主播相互均衡;熊貓效仿視頻網站,押寶新興遊戲做自製內容;虎牙背靠歡聚時代,復刻秀場模式走粉絲經濟等等。

如今鬥魚持續坐大,熊貓在狼人殺、絕地求生等熱門遊戲中分量十足,而以秀場模式起家並一直堅持的虎牙,東家歡聚時代在2016年年末公布的第三季度報表中,直播服務營收同比增長54.5%。是眾多一線直播平台中唯一亮出真金白銀的。

而2017年5月初,曾風光一時的映客賣身宣亞國際,似乎打開了直播行業一個小小的決堤口。雖同月熊貓直播宣布獲得10億元投資、虎牙直播宣布獲得7500萬美元投資、花椒直播宣布完成10億元融資。不過早有業內人士指出,2017年多數投融資數額有注水情況,並稱2016年年中開始,早期直播投資者已經在為尋找下家做準備,虛高的投資額容易刺激後來者入局,造成行業投資依然火熱、可隨時拿豐厚回報撤離的假象。

2016年8月底,網上曾流傳某直播平台融資失敗將倒閉消息,9月28日該平台便以宣布3億元併購了一家上線不到一個月的移動直播平台,並完成5億元融資作為回應。而據消息人士透露,上線不到一個月的移動直播應用,原本便是該平台旗下,同時5億元融資也經歷部分投資人退出、到賬不齊等坎坷路。

去年下半年開始,直播行業間的燒錢挖人大戰基本結束,只在部分熱門領域還存在著一些局部摩擦。飛鳥盡、良弓藏,當平台間的競爭擺脫粗暴的互挖牆腳階段時,主播的薪酬降低幾乎是必然,區別只在於誰先降、降多少、何時降而已。

WeGame或許亮出了直播平台的底褲

9月1日,是騰訊WeGame正式發布的日子,在已經可供下載的體驗版本中,WeGame有提供資訊的主頁、販售遊戲的商店、強調社交的直播三大標籤。WeGame直播功能在TGP時代就已經存在,採取與其他平台合作的方式接入。

相對其他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觀看人數,WeGame的直播間觀看人數相對稀少,連許多人氣主播都沒有過萬,基本處在千一級別。在觀看了許多直播間後,我們發現相同直播間,WeGame顯示的彈幕和直播平台顯示的彈幕沒有任何差別。

如果將查看對象轉向人氣小的主播,這一現象會更加明顯。觀看了多個主播發現,直播平台顯示的彈幕,同樣會在WeGame直播間顯示。這引發了一個大膽的猜想,如果WeGame連同畫面和彈幕一起接入,會不會連真實觀眾數也一同照搬?為此筆者專門做了個簡單的小實驗,最終發現:

在WeGame發送的彈幕,只會顯示WeGame直播間,不會顯示在直播平台的直播間;而通過直播平台發送的彈幕,會同時顯示直播平台和WeGame的直播間。

有理由懷疑,WeGame顯示的直播人數,可能並非WeGame觀眾人數,而是直播平台真實的觀眾人數。

如果觀眾人數是WeGame自己的,為何從幾十到上萬觀眾的直播間,沒有出現彈幕差別於直播平台的情況?當然,不排除WeGame用戶天生就不愛發任何彈幕。

國內遊戲主播迎降薪潮 真實觀眾遠低於人氣值

以英雄聯盟某名主播為例,8月31日下午4點30分,該主播在鬥魚人氣值為120萬,而在WeGame的觀眾數為1.6萬(這是當時WeGame區人氣最高、唯一過萬的主播),相差整整75倍。如果該1.6萬人都是WeGame的用戶,WeGame直播間為何沒有出現彈幕。也就是說WeGame 1.6萬人同時形成默契、靜靜地看著直播,不發一語。如果真就如此,1萬多個沉默的觀眾,同時看著你,還是挺驚悚的。

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於數字早已經沒有了什麼概念,要知道,1萬人已經相當於一所中等規模的學校。其彈幕數,應當是非常誇張的,佔據滿屏也不算過分。

直播盈利模式出路在粉絲經營

其實,直播人數造假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多數人只是不知造假幅度到底多大,神秘的係數究竟是多少倍。目前對比WeGame和直播平台來看,如果猜測屬實的前提下,各平台、各主播不盡相同,並呈現關注數注水遠高於人氣值的情況。

與平台簽約的大主播,顯示人氣值大概在20到50倍之間,如果平台近期力捧,這個數字也會輕鬆上升到50倍以上。人氣值顯示為1萬的小主播,實際相差甚至會達到200倍之多。許多看似人氣過萬的主播,實際人數可能只有幾百人,一些明面人氣幾千的主播,實際人數甚至只有幾十人。

直播人數造假,是一個歷史複雜的問題,基於吸引用戶、競爭、融資等多方面考慮。表面上看不得已而為之,實際用戶、平台、投資者心知肚明,平台早已經騎虎難下。

如果真實觀眾數字的確只是幾十分、甚至幾百分之一,許多主播降薪幅度超過腰斬實際並不冤枉,或許還有繼續下探的可能。而真實觀眾人數遠低於檯面數字,其背後更象徵著直播基於高流量設想的多種變現模式基本破產,許多「人氣」主播的廣告效果,恐怕還不如高級寫字樓里的一部電梯。

這使得直播平台想靠主播人氣買廣告盈利變得極不現實,流量主的位置坐不住,廣告主只要投放一次,就能通過慘淡的數據知道此路不通。如何經營好現有用戶,提取更多用戶價值,才是直播首要考慮之事。直播已經是一個存量市場,但好在粉絲用戶的消費能力驚人,除了傳統的禮物外,有平台嘗試開發更多的套路誘使消費。

比如上半年鬥魚就已經通過設立官方粉絲徽章體系,開闢新的盈利點。能不能稱為粉絲,原本就是用戶的自發行為。而直播平台售賣單獨主播粉絲標識,相當於將用戶自稱粉絲的權利收取,再有償發回給用戶,相當於給了一個有成本的名分。每月都要繳費續簽,更像是用戶固定向平台朝貢,提供比禮物更穩定的收入。

兜兜轉轉,直播彷彿又回到了秀場模式,但用戶消費對象從單純的顏值、性感,慢慢囊括了技術、幽默等多種人格魅力層面。直播平台從早先被戲稱拉皮條的,變成了偶像的塑造,參與到造星的過程中。

某種方面來講,直播平台定位有可能向經紀公司靠攏。目前來說,平台的造星方式還比較單一,最有力的武器也不過是調直播間人氣。但如果真的要考慮讓直播成為一個成熟的、有盈利能力的行業,對於粉絲經濟的深入挖掘,必不可少。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MGAME 的精彩文章:

《不義聯盟2》新角色雷電、地獄男爵設計圖泄露
Win 10遊戲性能開倒車?Steam玩家紛紛換回Win 7
FF15製作人田畑端:沒有計劃將DLC整合到遊戲主體

TAG:3DMG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