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緬甸:羅興亞人危機愈演愈烈,昂山素季「女神」形象受損

緬甸:羅興亞人危機愈演愈烈,昂山素季「女神」形象受損

近幾日,緬甸若開邦羅興亞人的遭遇引起輿論高度關注。

BBC9月3日報道,在過去一個星期,若開邦的羅興亞人地區有2600多個房屋被燒毀;聯合國難民署表示,大約5.8萬羅興亞人逃至孟加拉國。據信有數百人在衝突中喪生。

是為該地區「幾十年來最致命的衝突」,「半島新聞」則稱之為「人道主義危機」。

逃往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 (圖片來源:theguardian.com)

對緬甸政府來說,羅興亞人是個棘手的問題。

生活在該國西北部若開邦的羅興亞人,認為自己在此生活歷史很長,是本地合法居民,但緬甸國內主流民意和政府認為他們是來自孟加拉國的「非法移民」,並非緬甸的一個民族。羅興亞人多信奉伊斯蘭教,而緬甸85%的居民則信奉佛教。

2012年五六月間, 羅興亞人與若開族人發生族群衝突,導致上百人死亡。緬甸政府在若開邦實行緊急狀態,此後局勢有所緩解。

2016年10月,若開邦孟都地區3所邊防警察局遭到武裝襲擊,9名警察死亡。緬甸政府稱之為恐怖襲擊,國防軍和警察部隊隨後在孟都等地實施清剿,至今年2月結束。

上周若開邦的衝突,則是緬甸2011年民主轉型以來發生的新一輪暴力事件。

針對最近最近的暴力事件,緬甸政府認為事件是由羅興亞人,尤其是「羅興亞救世軍」襲擊警察導致,並指「羅興亞救世軍」是恐怖組織。

但國際社會更多關注的是,緬甸政府軍和警察的報復行為,羅興亞人成群逃亡鄰國孟加拉國的悲慘命運。聯合國的調查指緬甸軍警在處理這些衝突時,有不少侵犯人權行徑。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媒體在分析時,都特地批評身為緬甸政府國務資政的昂山素季,認為這位當年以和平抗爭軍政府統治、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政治「女神」,在執政後沒能在羅興亞人事件上公平處理。

昂山素季不僅不承認羅興亞人的公民地位和相應權利,甚至不願稱他們為羅興亞人,而稱「賓格利人」(Bengalis),意指他們是來自孟加拉國的非法移民。

BBC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篇報道中,指責昂山素季政府禁止國際媒體進入衝突地區採訪,並指責國際媒體報道不公平。

BBC的報道甚至稱,昂山素季猛轟「國際媒體造假」方面,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相媲美」。

澳大利亞的《悉尼先驅早報》9月2日發表一篇評論稱,羅興亞人的「人道主義危機」,不是發生在一個獨裁者的統治下,而是發生在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執政下,實在難以令人容忍。

該文章甚至說,「現在,也許是昂山素季交回她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了」。

對於國際社會和西方媒體的批評,緬甸的媒體也有說法。「伊洛瓦底」網站9月2日刊登一篇討論文章,認為局勢發展的這一步,正是「羅興亞救世軍」刻意所為的結果。

因為該組織知道,只有把事情鬧大才能引起國際社會注意,也才能讓國際社會和西方國家向昂山素季施加壓力。

以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領導的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8月24日介紹該委員會最終報告時,的確敦促緬甸政府,採取措施儘快在羅興亞人公民身份認證、檔案、權利和平等等方面取得進展。

因此,《緬甸時報》9月1日刊登一篇文章稱,緬甸政府目前要在「兩條戰線」作戰,一是在若開邦的地面戰,另一個就是在網路世界的「信息戰」,也就是新聞輿論戰。

該文認為,當今社交媒體非常發達,緬甸政府目前試圖限制新聞採訪的做法,無疑會助長流言和不實信息的傳播。要想贏得國際社會和當地民眾的理解,昂山素季政府應該更加開放和透明,允許媒體前往當地採訪報道。

這個建議非常合理。不過鑒於緬甸社會民意以及若開邦衝突所結下的仇怨,即便開放透明,衝突也不會很快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克錦外媒筆記 的精彩文章:

「通俄門」調查:特別檢察官拿到特朗普的一封信
特朗普稱要捐100萬救濟災民,媒體:不會「詐捐」吧
印度「大師」,為何在法庭上痛哭「耍賴」?
默克爾的確是令人尊敬的政治家,特朗普差很遠
特朗普開始使用特赦權!CNN稱他「想做帝王式總統」

TAG:錢克錦外媒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