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管帶你看》都市中的江湖情-飛牌達人伍毅明

《老管帶你看》都市中的江湖情-飛牌達人伍毅明

中國古代的防身應用中,出現的中國的飛鏢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種就是這樣柳葉形的他的手法和飛刀大致相同有90度直飛180度

旋飛360度旋飛等。

第二種就是後面有穗子的飛鏢也俗稱穗子鏢。

第三種就是如圖所示的這種飛鏢中國叫流星鏢、十字鏢、四星鏢、四方鏢、血月飛鏢也就是日本的手裏劍忍者鏢。

飛鏢運動歷史悠久,它起源於十五世紀的英格蘭。

據記載,古羅馬軍團的士兵被羅馬皇帝派到遙遠的不列顛島,多雨的英國氣候不便於他們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於是,他們在板棚中,把箭投向用柞樹橫切面製成的靶子,由此逐漸發展成現代飛鏢運動。

另一種說法,飛鏢運動是由英國的弓箭手在近距離作戰時使用的一種10英寸長的投擲武器演變而來的。

第三種說法和具體的歷史人物有關。英國國王享利七世體質較弱,考慮到打獵既危險又辛苦,決定不再打獵,製作了一種短柄鏢槍向柞樹的橫切面投擲以達到健身的目的,不久,王宮大臣們也喜愛上了這種運動,逐步流傳到民間。

現代飛鏢運動出現在十九世紀末,英國人貝利恩.甘林被認為發明了的飛鏢計分系統。1902年英國選手約翰.雷德第一次創造了單輪180分的記錄。

飛鏢運動是一種集競技、健身及娛樂於一體的紳士運動。

彎曲形投擲器械。起源於澳大利亞(飛鏢運動起源於15世紀的英格蘭而不是什麼澳大利亞)。最初曾是澳大利亞土著人用於捕獵或打擊敵人的武器。分為兩種。一種為不可飛回的飛鏢,僅可做直線飛行,一般為棒狀,有一端呈鶴嘴鋤狀。另一種為可飛回的飛鏢,由不飛回的飛鏢發展而成,在飛行中會突然轉向,體輕而細,多用堅硬的曲形木做成。可飛回的飛鏢一般長約30~75厘米,重約340克,其形狀有V字形、十字形、螺旋槳形等,以V字形最為常見。

投擲可飛回的飛鏢作為一種體育運動在澳大利亞、美國、法國等國家相當普及,足球場、馬球場或空曠的郊外,都可以作為投擲飛鏢的場所。投擲時,手持鏢的一葉,利用腕部力量將鏢向前擲出,使飛鏢的旋轉平面與水平面成一定角度。1983年第一屆世界飛鏢錦標賽在澳大利亞舉行。美國也在每年的6月舉行一次好萊塢國際飛鏢銀杯賽。在這項運動中,澳大利亞運動員的水平較高,他們在動作的精確性及速度上都佔有優勢。而美國運動員更喜歡做花樣投擲,在動作技巧和表演難度上領先。比賽分為幾種形式:一種比在一定時間內連續擲出和收回飛鏢的次數;另一種比飛鏢飛行距離;再一種是比飛鏢飛行的時間。

是古代戰場上常用的暗器之一,亦稱脫手鏢,無論在馬上或步下,飛鏢的作用不亞於弓箭,百步以內可打擊頭部各要害,或者腿部、身體軀幹等部位,殺傷力頗大。鏢以銅製,

頭為三棱形,尾為平頂,長12厘米,重300-350克。鏢有三種:鏢尾系有長約7厘米的紅、綠綢者,名帶衣鏢;不帶衣者名光桿鏢;用毒藥煎煮或在鏢頭上塗有毒藥膏者名為毒縹。練習時,先以中指、食指和無名指攏成槽形,挾住縹之三平面(中指挾於較闊的一面),拇指挾住鏢背,鏢根抵住手心,小指緊靠無名指,以中指為準,用腕勁直摔發鏢。鏢法有:陰手鏢。手心向下,向正面或外側發射,目標低於胸部。陽手鏢。手心向上,向正面或內側發射,目標高於胸部。回手鏢。手心向下,向後面發射。接鏢。閃身讓過敵鏢,隨即抓住鏢尾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管噴噴 的精彩文章:

《名家書畫》本期人物-張燃之

TAG:老管噴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