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吃飯前的三念五觀你知道嗎?

吃飯前的三念五觀你知道嗎?

出家人用飯前有三念,首先用調羹吃三口湯,每一口作一念觀想:

第一念是「願斷一切惡」。斷惡,包括吃飯時不生分別心,不去分別這個有味道,那個沒有味道。有什麼便吃什麼,不要揀飲擇食,或者打其他妄想。不要想:這個地方真不好,吃飯時不準講話,很不自由。我來拜佛,還有這麼多規矩,真沒趣! 要是這樣想,吃下去也不容易消化。不要總是找人家不對,常瞅人不對,是自己苦未了。為什麼你不好好地迴光返照,反求諸己?

第二念是「願修一切善」。要發願改過一切習氣毛病。修道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三念是「誓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吃飯時應存五觀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先計量自己有何功德來受此供養,又計算農人要經多少勞苦來耕耘這份米糧。應該籌量碗里食糧的來歷,是很不容易得來的。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忖者,度也。看看自己的德行,是否圓滿了?我能夠對得起這缽飯嗎?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戒備己心,離開過非,不生貪念。不是說好吃的就多吃一點,不好吃的就不吃。不要揀飲擇食,好吃或不好吃是平等的,要以此為宗旨。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什麼要吃飯呢?要把它當做良藥,資助身體。汽車沒有汽油不能走動,人不吃糧食不能生存。吃飯不是為貪好味,而是為治飢餓的病。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吃飯不是為了要吃好東西,而是為了修自己的法身慧命,成就道業。

以上三念五觀,是吃飯時策勵身心的準繩。不能迷迷糊糊,得過且過。這些都是最切身的問題,應該了解得一清二楚。

歡迎結緣書籍支持我們

【新書簡介】

長夜安隱,多所饒益;緣起緣滅,大夢一場。活著就是一場醒來的修行。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聚散離合,紅塵變化。了無牽掛,萬緣放下。大夢初醒,緣來如此。筆者以順緣、塵緣、人緣、習緣、業緣、邊緣、情緣等七個角度重新詮釋《紅樓夢》,因果業力,唯心所造,緣起緣滅之間,才知道繁華不過是「緣來紅樓夢一場」!

GIF/74K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以利益他人來利益自己
「大勢至菩薩」名號的含義?
智敏上師:有信心 才能求得「加持」
如瑞法師:修行不能按照自己的性情而來
佛法中說的三時中到底蘊含什麼密義?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