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數據「畫像」貧困新生 智能匹配資助方案

大數據「畫像」貧困新生 智能匹配資助方案

藉助大數據,不僅購物網站可以對用戶進行精準營銷,網路媒體可以對受眾進行個性化信息推薦,高校也可以實現對學生進行資助方案的精準匹配了。9月3日,記者從電子科技大學了解到,該校今年資助迎新工作推陳出新,利用時下最先進的大數據系統,提前為1400餘名貧困新生進行「畫像」,從而量身定製了個性化的資助方案。

採集約40類新生數據

提前評定貧困狀態

電子科大今年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推出資助數字化迎新工作。所有2017級新生獲取電子錄取通知書時即可訪問學校資助中心的「智助系統」,完成個人信息填報、在線照片上傳等環節,而他們的「校園身份證」—校園一卡通也是通過郵寄方式與錄取通知書一併提前送到新生手裡,新生在註冊報到當天即可通過校園一卡通查詢學院、書院、班級、宿舍等相關信息。

「通過智助系統,學校提前便可以採集到約40類貧困新生數據,包括學號、專業、宿舍、生源地、高考成績、是否單親、是否殘疾、是否五保戶、是否辦理生源地貸款等全面信息。在此基礎上,系統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全面分析新生的家庭經濟情況、生源地經濟情況、家庭組成情況,並對他們的貧困狀態進行提前評估。」電子科技大學學工部部長於樂告訴記者,系統將貧困狀態劃分成了特別困難、困難、一般困難和不困難四個級別。針對每位新生的數字畫像,為他們生成相應的貧困指數,從而匹配對應的貧困等級。在系統里,輔導員和相關管理人員可以看到對應管轄學生的實時最新數據。這為輔導員提供了全面、智能的感知環境,也為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的智能管理與決策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此外,學生一次填表即可實現數據共享,大大提高了效率。

生成貧困生特徵集

量身定製資助方案

在對貧困狀態進行精準評估後,系統還可以全面刻畫貧困新生的群體畫像,從而形成貧困學生特徵集,將貧困學生劃分為低保家庭、貧困地區、家庭負債、意外事故、單親家庭等10大類。由於不同的貧困學生有不同的貧困原因,所需也不盡相同。系統通過對新生的困難程度、應急程度等劃分了資助優先順序,並根據其貧困狀態智能匹配個性化的資助方案。

於樂說,該校在資助方面共有143項資助項目,包括保障性資助和發展性資助兩大類。進校之初,學校的資助方案以保障性資助為主。保障性資助涵蓋助學金、助學貸款、特困補助、臨時困難補助等97項,這是給予學生的基礎物質性保障,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學業不受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比如,針對偏遠山區的學生,系統進行特徵識別後,智能推送給他們新生路費和生活補助的資助方案;針對需要助學貸款的新生,我們會提前推送信息提示所需材料、辦理流程等,並為他們開通綠色通道。

44項「升級」菜單

為學生長遠發展提供保障

而除了這些保障性資助,學校考慮到貧困生進校後的全面發展,還人性化地為學生提供了44項發展性資助菜單,幫助學生成長。它們涵蓋了各類獎學金、素質提升計劃、啟夢留學計劃、短期出國交流等。據了解,這是鼓勵困難新生努力發展自身學業和綜合素質,鼓勵他們增長見識,提升個人能力。在對歷史數據的分析中發現,困難學生成績、去圖書館頻次高於學校平均水平;困難學生錄研率和出國率卻低於平均水平,這就為學校進行針對性的發展性資助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撐。有了這些方案,就可以更加全面地為學生長遠發展提供保障。

據了解,學校在資助工作中特別重視人文關懷。除了為學生個性化匹配資助方案外,學校也十分關注來自學生的需求。今年,該校推出個性化定製的愛心大禮包。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自身需要,讓他們從20多種日常生活用品和學習必備用品中自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15種。為了更多地聽到來自學生的聲音,學校也特意在「智助系統」的平台上開通了留言功能,讓學生可以提出校方暫時未覆蓋到的需求。

學校還建立了一對一幫扶制度,選取本校表現優秀但同樣經濟困難的師兄師姐給困難新生提供經驗和引導,幫助他們適應學校生活。學校還設立「貧困生心理諮詢室」為貧困生提供幫扶,不但通過經濟、物質資助對貧困生「輸血」,還通過專業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問題,提高心理素質。

據悉,學校在新生入校前總共為困難新生髮放了10餘萬的各類補助,確保每一個貧困生不因貧困而輟學。「學校提供給貧困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物質的資助,還應該注重學生的發展,為學生能力提升提供引導和支持。」於樂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 王李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第一現場 的精彩文章:

世界知名書店8日齊聚蓉城 探討書店如何塑造城市風格
一些垃圾需要保持乾燥
世界城市案例看綠道實施
錦城綠道首期工程啟動建設 明年春節前建成主幹綠道34公里
保護臭氧層 我們責無旁貸

TAG:科技第一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