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末日里,女人們的絕望與死亡

末日里,女人們的絕望與死亡

01

深田晃司執導的影片《再見》,在虛構的末日中,展現了人類極致的絕望。

影片故事的背景:日本國內,核電站爆炸,多個地區被核輻射污染。日本政府向他國申請避難,日本籍國民相繼被送往國外。

逃亡的日本國民,需要按照政府的排列名次相繼出逃。

逃亡需要按照順序,但死亡不需要。

影片中的女人們在等待避難號碼的時段里,或被絕望殺死,或在被絕望侵蝕的過程中逐漸死亡。

儘管這部影片有著緩慢、冗長的敘事風格,和不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但整部影片所營造的末世絕望感卻直擊人心。

死亡,在不慌不忙地發生著,絕望,在不緊不慢地進行著。

02

影片具體描繪了三位女人臨近死亡的絕望狀態。

第一位是女主角譚雅,她以南非難民的身份居住在日本。

第二位是陪伴譚雅長大的蕾歐娜,她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

第三位佐野,她是譚雅的朋友,她曾經犯過殺人罪。

一個難民、一個機器人、一個殺人犯,她們都是號碼非常靠後的逃難者,或許,她們根本等不到逃離的那一天。

而最先死亡的是佐野。

影片前半段,有佐野和譚雅帶著期待騎車去政府查看避難號的場景,也有譚雅陪同佐野開車去探望佐野兒子的場景。

這兩個場景里的佐野,顯得平靜而正常。

不管是影片的灰暗色調,光影效果,都在刻畫絕望和死亡的嚴肅與悲哀,雖然整部影片籠罩在絕望的氣氛之下,但佐野的死亡是影片第一次絕望的集中爆發。

佐野在得知兒子與丈夫即將到他國避難的消息之後,陷入絕望。

不同批次的難民去往的國家不同,佐野此次與丈夫和兒子的分離,是生與死的分離。

當她看到廣場中燃燒的火焰時,她看到了自己的葬身之處。火光照亮了她的臉和眼睛,她顯得異常的平靜。

所以,在她毅然決然地走向火時,她特寫中的表情已經給出了預示。

佐野死亡的快速剪接,延續了絕望爆髮帶來的壓抑感受。

03

譚雅未等到拿到避難號碼的那一刻,她較差體質已支撐不住她生命的繼續。

譚雅的死亡在影片中是自然發生的。

影片中的譚雅,在開始出場時就是毫無生機:她安靜的平睡在緊靠窗邊的沙發上,與景框的底部平行。

畫面的平衡,被不斷飄擺的窗帘打破。

窗外的風不斷的吹拂進打開的左窗,撩動著景框內的窗帘。

原本緊閉的窗被打開了一道縫,風吹動窗帘,畫面的突兀與不和諧,讓譚雅開始處於危險中。

死亡與絕望,便於此時在譚雅的生命里競相上演。

譚雅習慣了生命中的絕望與死亡,因她見過族人的死去,經歷過父母的死亡,因她身邊只有機器人蕾歐娜。

導演深田晃司用譚雅依靠沙發的躺、睡、坐的大量場景,顯示生命的無意義的流逝。

譚雅的身體因病痛而嗜睡,譚雅的意識用嗜睡來逃避絕望的侵襲。

導演深田晃司借用索科洛夫的傾斜變異的失真場景,來表現譚雅內心對於即將到來的死亡的恐懼,和對過去美好的留戀。

或許,在這一刻,機器人蕾歐娜也懂得了人類的名為悲傷的情感。

04

機器人蕾歐娜見證了譚雅的死亡過程。

見證了她停止呼吸,見證了她的屍體被風乾,見證了她僅存骨骸。

蕾歐娜守著譚雅,守著房子。

遠古的風從窗戶中吹進來,吹到窗帘破爛,也未停止。

導演將影片的最終絕望的爆發,集中在蕾歐娜的死亡場景中。

機器人的死亡過程,是壞掉的過程。

原本不具有情感的機器人,在沒有了主人的裝扮之後,成為了又臟又破的只會移動的廢物。

蕾歐娜看似沒有感情,卻記得在譚雅彌留之際和譚雅一起去看的竹海。

她離開譚雅和屋子的在小道上行走的遠景,是最終絕望爆發的開始。

她出發去那片竹海,急切地想要在自己壞掉之前到達。然後她便從行走的輪椅上跌落下來,開始了爬行。

此時,極致的絕望在蕾歐娜艱難爬行的近景或者中景鏡頭裡,被無限放大。

影片最終停留在那片幾十年或者幾百年才開花的,即將死亡的竹林上。

所有生命如同塵埃一般,風起,便消失無蹤。

05

影片中,人類對核爆對末日的巨大驚恐與絕望,蔓延到了機器人的身上,賦予機器人情感。

其中的機器人蕾歐娜的扮演者是一個真正的機器人。

讓機器人蔘演電影,是影片的最大創新。

除卻影片的創新性,由機器人對比而出的整個人類世界的絕望才至關重要:

如同心被挖出了之後胸腔徒留的空洞感,也如同跳出了人類世界,對或繁華或落寞景象走馬觀花的荒誕感。

末日里,三個女人的絕望與死亡,就是具象化了的人類悲苦。

#無戒21天寫作訓練營 第二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影院廣告方聯名投訴《戰狼2》搭載預告片不付錢
《戰狼2》預告片爆發的紛爭 但願能促使中國電影市場進一步規範
北美票房:「老面孔」發力 影市止跌回升
李冰潔再超亞洲紀錄:失敗和成功都讓我成熟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已承諾貸款30億美元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