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有效评价幼儿促进新教师成长

有效评价幼儿促进新教师成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三方面都对教师了解和评价幼儿提出了相应要求。在“激励与评价”这一专业能力中,明确要求教师“能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

全美幼教协会(NAEYC)颁布的《早期教育专业人员准备标准》(2009)的第三条“观察、归档和评价”要求教师“了解系统观察、记录以及其他有效的评估方法,并会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

纵观这些权威性文件,有效了解和评价幼儿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笔者观察研究多位新教师,认为这一问题还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树立专业的态度,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幼儿

今天中午,孩子们都到睡室午睡了,可是五分钟过去了,瀚瀚迟迟没有加入。主班老师想这孩子平时就自由散漫,不用说,现在肯定是跑去玩别人的玩具了。于是她强忍着脾气,走到活动室,刚想批评瀚瀚,却发现瀚瀚在轻手轻脚地整理椅子。看到这一情景,这位教师恍然大悟,班上另一个孩子曾因做过类似的事情而受到她的表扬,想不到瀚瀚会去模仿同伴的行为,他内心该多么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老师把瀚瀚叫到身旁,表扬了他乐于助人的行为,同时提醒他睡觉的时间到了,瀚瀚高兴地答应了一声,到睡室睡觉。以前午睡时,瀚瀚需要老师坐在床边提醒他保持安静,但是今天中午,瀚瀚独自入睡了,睡得特别香。

刚入职的老师,很容易在未全面客观了解幼儿的情况下,仅凭一两次行为观察,便给幼儿贴上各种标签,甚至将这种判断泛化到幼儿的所有行为上。《标准》在“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一栏中明确指出:“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应“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瀚瀚事件”应该让我们意识到,随意给幼儿贴标签不仅无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甚至会阻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新教师应克服认知偏向,经常反思了解和评价幼儿的方式,避免武断地判定和记录。

共性与个性兼顾,克服关注个别忽略一般

新入职的教师凯丽第一年接手中班,每天忙着照顾30多个孩子们的生活、学习,还要保障幼儿的安全,由于精力有限,她只好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些表现“特殊”的幼儿,如关注某些特别活泼好动的孩子,避免他们在室内追逐打闹发生安全事故,却对大部分的幼儿“视而不见”。

离园时间,家长问凯丽老师“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时,她总是难以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描述,只好用“挺好”“挺不错”等含糊的词语带过。她很困苦,也深知这样的做法,必然不能为每一名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对幼儿的发展评价要“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这就对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过程提出了客观化的要求。

克服凯丽老师这种只关注个别幼儿、忽略一般幼儿的态度倾向,笔者建议新入职老师尝试制作“幼儿情况记录表”,优化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方法,通过分环节、分小组的方式将全班幼儿“化整为零”,每天记录每一名幼儿在园的情绪、进餐、午睡及如厕情况。通过这样的做法,教师的关注视野就能从个别幼儿扩大到全班幼儿,从而对班级的幼儿有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发展理论

《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具备“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等专业知识。同时,《纲要》提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的过程”。专业知识特别是有关儿童发展规律的知识,是教师了解幼儿个体特点的基础。教师每天都在观察幼儿,但是否能读懂幼儿,与能否运用儿童发展理论来获取信息进而解读信息密切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是造成教师不会准确、深入分析幼儿行为的重要原因。在观察和调研中,笔者发现,许多新入职的老师对幼儿的观察和评价只停留在表面上,还不懂得运用儿童发展理论分析内在心理特点或行为发生的原因。

今天的教师教研主题是“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琪琪的作品(见图一)老师是这样评价的:“琪琪今天认认真真地画完了这幅画,用色饱满、线条流畅、构图结构较好,琪琪今天心情愉悦、学习态度认真。”

教师的这一评价,只是评价了态度和画面呈现的要素,其实并没有深度关注儿童的发展阶段。深入分析琪琪的作品,可以以发现:琪琪的画作色彩鲜艳,反映她画画时心情愉快。从空间认知来看,琪琪将每一栋楼房都画出来,说明她还没有掌握遮挡关系的处理方法。另外,中间房子的烟囱垂直于屋顶,说明她还不会使用水平垂直关系作为稳定的参考架构。经过重新分析和评价,教师可以知道琪琪的发展“短板”,明确“应该加强对琪琪在空间概念方面的支持和引导”这一教育方向。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加强学习幼儿评价和分析方面的理论学习,掌握系统而全面的专业知识,新教师才能切实地促进幼儿发展。

巩固专业能力,多种方法评价幼儿

今天的美术活动的主题是“自画像”,轩轩趴着桌子上发呆没有动笔。我指导了轩轩几次,轩轩都说不会画自己,再三催促下,轩轩匆匆画了几笔,便把画交给了我。

只见画纸的一个角落画了一个小小的脑袋,绿色的身体,两个身体部分并不相连,轩轩的自画像没有耳朵、四肢,缺失了一些身体部位,(见图二)。

深入分析后,轩轩的自画像向我传递了这样的信息:画面的颜色单一且是冷色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轩轩的情绪状态比较低落;从画面的大小来看,轩轩的画面很小,说明他可能有不自信、自我评价低的倾向;从人物的结构来看,轩轩的自画像画得不全,可能表明他对自己的整体缺乏认识;从画面的位置来看,他将自己放在画面的一角,可能表明他的安全感较低。

根据轩轩的情感、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情况,放学后我与奶奶沟通,奶奶的话语却打破了我对轩轩的看法。“轩轩在家挺爱说话的,每天放学后跟瀚瀚、多多等好朋友到花园玩一会儿才回家,跟在幼儿园内向的性格截然不同。”看来,轩轩并不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他只是在幼儿园放不开,我该做点什么呢?

已有研究表明,日常观察法是教师最常使用的方法,而且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可以对幼儿的个体特点和潜力做出诊断。而档案袋评价、作品取样系统等了解和评价幼儿的方法经常被作为展示、收集的功能使用。在单一使用观察法的情况下,新教师容易陷入“不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号脉不准,不会分析”的境地。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笔者综合使用观察法和作品取样法、访谈法之后,终于对轩轩的情感、与同伴交往、个性、自我认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对轩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轩轩并非什么时候都沉默不语,他在幼儿园表现内向可能与他和老师之间未形成安全依恋有关,这为笔者的下一步教育活动打开了缺口。

经过一番了解,笔者决定把轩轩最喜欢的超人作为切入点,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跟轩轩聊超人的话题。一聊起超人,轩轩眉飞色舞地介绍超人家族,如数家珍。笔者还专门为轩轩举办了“超人分享会”,让轩轩向小朋友们展示和介绍超人玩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交流,轩轩渐渐地敞开心扉,早上来园主动向老师问好,交往的朋友也逐渐多了起来。

有效地评价幼儿要求新教师必须树立客观的态度,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运用多元化的方法真实地描述和分析幼儿学习以及活动,真实客观地评价幼儿,这是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快乐成长提供适宜支持和帮助的过程,亦是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作者:李丽华,作者单位: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7年09月03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国教育新闻网 的精彩文章:

勇于推进理论创新
家长真的要考“执照”了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提高效率还是学会合作(一)
作业如何布置得优质又高效?快看看这位资深名师的建议|教学
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今秋启用

TAG:中国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