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煎藥智能化:浸泡、加水都編入程序

煎藥智能化:浸泡、加水都編入程序

煎煮中藥「智能化」,浸泡、加水都被編入程序;患者用微信挑選就診時間,踩著點來看病......近日,現代快報記者在江蘇省中醫院採訪發現,醫院無論是醫療服務還是臨床思維都展現了新的變化。江蘇省中醫院院長方祝元認為,「中醫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給醫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讓更多的病人享受到了江蘇省中醫院的名醫名方名葯。」

通訊員 馮瑤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安瑩/文

徐洋/攝

患者迎來「好時光」:

手機預約診間支付,看病踩點來

9月1日早晨,江蘇省中醫院患者門口告示牌吸引了60歲的徐江(化名)的注意。牌上寫著:挂號繳費不排隊,分時就診不等候,8月27日起江蘇省中醫院推出全新分時段全號源……

老徐患高血壓多年,每半個月就要到省醫院複診、調葯。每次挂號都要起早,最遲6點半就要到醫院排隊等候,才能保證掛上專家號。「分時就診就是踩著點來看病,這太方便了。」 不太會用手機的老徐決定嘗試一下這種「時髦」的挂號方式。

他走到醫院的服務台,戴上老花眼鏡,掏出手機掃了微信挂號二維碼,接著在醫院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輸入手機號、驗證碼、身份證號、選擇科室、選擇專家、選擇就診時間段、挂號、繳費……老徐一步一步學會了在手機微信上挂號。「我雖然不太會用手機,但也要學。」老徐說。

老徐在學習微信挂號的同時,也有其他患者圍了上來。李阿姨站在身後,踮著腳尖,伸著頭,手裡拿著手機,認真地按照工作人員所說的步驟,學習註冊挂號。她說:「上了年紀了,跑不動了,在家挂號、候診,這種方式挺好。」

解讀

江蘇省中醫院門診部副主任束雅春介紹,醫院挂號窗口前「延綿不絕」的長隊一直是道「風景線」,網路醫院上線後,每天有三分之一的門診患者使用互聯網醫院挂號就診,通過省中醫院APP、微信公眾號、12580電話、省中醫院官網以及自助機現場預約五種途徑實現了挂號繳費不排隊、分時就診不等候。比如一個外地病人上午10點才能到達醫院,可以預約十點到十點半的就診時間,到了之後直接到診室候診,而患者無需再去收費處繳費,只要手機掃描列印單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通過支付寶支付。

現代快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江蘇省中醫院每天的門診量近兩萬人,這意味著每天有數千人踩著點來看病,大大節約了時間和醫院的就診空間。

煎藥智能化:

浸泡、加水都被編入程序

從2017年5月份開始,在省中醫院代煎拿葯的患者會發現,拿葯的手牌上有一個條形碼,可別小看了,它就像一張「身份證」,服藥熬製程序全記錄。看過專家,將中藥處方交給門診代煎窗口,上午收處方,下午就能在門診二樓代煎中藥收發處取到,省時又省力,最重要的是有效成分煎煮充分,療效大大提高。

為了一探究竟,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江蘇省中醫院的煎藥車間,這裡是全省最大的中藥代煎中心。房間里,146台智能化煎膏系統都冒著滾滾熱氣,每台「爐子」邊上都有一台小小的掌上電腦,七八位熬藥工在穿梭忙碌著,濃濃的中藥味透過窗口飄散在石鼓路上。 江蘇省中醫院主管中藥師倪昌榮介紹,中藥煎膏系統全部採用人工智慧操作,當患者選擇代煎後,系統會生成兩個條形碼,一個給患者,一個到代煎中心,患者可根據條形碼查詢中藥的煎煮進展,而代煎中心掃碼識別條形碼,可生成這服藥的熬製程序。現代快報記者拿起了掌上電腦,發現每一服藥的加水量、浸泡時間、煎煮時間,也都由系統實時記錄。比如,滋補類熬制的時間是40分鐘左右,如果只熬了20分鐘,想按「結束鍵」根本無法結束。

解讀

以前很多人覺得,醫院代煎的葯會不如自己煎的好,擔心煎藥工會不會搞錯中藥材……倪昌榮介紹,如今的信息化操控中,全程到底符不符合煎藥規範要求都能通過信息檢索,如幾點幾分收到方子、開始浸泡、開始煎煮一目了然。且改變了過去只煮一次的弊端,可進行二次煎煮,且可根據功率來調火候,功率從800瓦到3500瓦共七擋進行調節,完全模擬了古法煎煮。」據了解,省中醫院日門診量近2萬人次,患者等待藥房配藥,排隊至少半小時,如果選擇讓醫院代煎中藥,可省去排隊取葯環節,就診時間會節省半小時以上。目前,該院患者中,每天大約1800人次選擇代煎,同比增長12%。

中醫特別適合於

人工智慧研究

當古老的中醫遇上信息化時代,會碰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江蘇省中醫院院長方祝元表示,中醫興盛於農耕時代,落後於工業時代,騰飛於信息時代。「互聯網+」特別適合中醫大數據的應用,中醫臨床的經驗也特別適合於人工智慧的研究。

比如,一名老中醫可以把大量醫案輸進電腦,以後老中醫不能看病了,只要學生按照老師的思維模式,把望聞問切、施診摘要等內容往電腦裡面一輸, 就可以智能化地出具一個處方。另外還可以把治療某一種疾病的所有名老中醫的驗方進行智能化處理,優化最佳治療方案。這樣也真正體現中醫同病異治,因人而異的學術思維模式和臨床就診模式,更能促進中醫現代理論的創新。

「數據大」

並不是大數據

我們常說進入了大數據時代,那麼大數據和中醫藥有什麼關聯?方祝元認為,「數據大」和大數據有本質區別,但醫院將近500萬的門診量還不能稱為大數據,因為臨床研究應用的數據還沒達到中醫臨床研究更高的要求。對此醫院做了很多嘗試,研究初見端倪。方祝元透露,2013年,江蘇省中醫臨床研究院成立,這也是實現中醫大數據化最重要的抓手。這是在進行中醫臨床大數據研究基礎上,真正實現讓中醫臨床資料變成可利用的、產生新理論、新臨床經驗研究的結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早早早 的精彩文章:

第一次看3D電影,小姑娘有點暈
大學分配宿舍得聽聽學生建議
省內醫保目錄9月起實施患者不再望「葯」卻步
星空琴行一夜間全國關店 濟南人被套學費至少200萬
復旦大學迎來2017級本科新生

TAG:娛樂早早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