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董明珠和雷軍的10億賭注,出結果了!

董明珠和雷軍的10億賭注,出結果了!

百度搜索作者

問:怎麼每天都能免費收到這種文章呢?

記得董明珠和雷軍打得一個10億的大賭嗎?雙方互相不服,當時「格力」屬於強勢,小米屬於「得勢」,雙方各自堅持自己模式,互不相讓。如今過去了兩年,今天結果已經見分曉了!

先來看看小米的近況。

作為中國最引人注目的創業公司,小米的估值曾高達450億美元。在2014年的小米粉絲節上,雷軍意氣風發,號稱今年要賣出1億部手機。後來發現有點高了,於是將年度目標調整為8000萬部。實際上這就是小米危機的開始!

2016年一季度數據已經出來,在其它品牌都增長的情況之下,尤其是華為銷量增長了60%,而小米竟然是負增長!

在中國國產品牌的銷量排名中,小米已經由第一跌落到了第三,未來甚至會更低!

第一:華為 總銷量3200萬部 國內市場銷量1657.7萬部

第二:OPPO 銷量1600萬部

第三: 小米 總銷量1480萬部(其中國內市場大約1400萬部)

此外,還有步步高家族的另一個品牌ViVO也達到了1400多萬部,與小米不相上下,意味著小米甚至有可能滑至第四的可能。

最初小米憑藉營銷模式贏得了關注度,如今小米「營銷神功」的光環正在褪去,不得不直面市場競爭。但由於產品本身缺乏附加值,再加上競爭對手的紛紛效仿,小米的先發優勢逐漸喪失,致使其450億美元的估值遭到了質疑。

可笑的是:以「抄小道」起家的小米手機,正在被60幾家同種性質的公司在「抄後路」。松柏認為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抄襲,抄襲是抄襲者的墓志銘!

小米的銷售模式已經眾所周知,與其說小米是「互聯網+手機」模式的開拓者,不如說小米是第一個享受「電商渠道」紅利的企業。就像聯想CEO楊元慶曾經所說,「我們的銷售方式那麼傳統,從分銷商、代理商、零售商,再到用戶,手機渠道,40%多的利潤費用被瓜分,而小米們沒有這些,我們怎麼跟它競爭?」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電商渠道」的紅利已不在。常言道: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一個企業到底有沒有戰鬥力,必須赤膊殺敵、衝鋒陷陣的時候才看的出來!

由於小米缺少線下直銷店支撐,一般在4級以下城市,幾乎沒有維修點能夠處理。當用戶需要到營業廳來反映問題,需要由營業廳再送到地級城市(三、四級城市)售後的檢查,如果要返廠,一般也需要至少10天左右。而農村用戶不像城裡人每人擁有多部手機,這個等待時間確實有點長。

因此,小米知名度和關注度做到了極致,但是用戶體驗感受仍然非常缺憾。這使他很難追的上蘋果或者三星。獨特的「渠道模式」曾經是小米的法寶,如今也成了小米的死穴。這叫:成於渠道,敗於渠道。

曾經「高高在上」的小米如今開始「磕磕絆絆」。

另外,小米雖然在中國家喻戶曉,那是因為中國不夠重視專利。而在整個歐洲,看不到一部小米手機,因為專利問題使小米根本無法進入歐洲市場!

正是專利問題,小米在2014年剛進入印度時,就受到了來自愛立信的專利訴訟。真是成於抄襲,敗於抄襲。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卻逆勢飛揚。華為和小米這一減一增,差距就此形成了,一向沉默內斂的華為,厚積薄發,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實。

再來看看賭局的另一頭——格力。

4月28日,隨著格力電器發布了2015年年報,過去一年空調行業的艱難處境最終也以數字的形式在格力電器的年報上反映出來。去年全年,格力公司營收977.45億元,比上年下降29.04%,凈利潤為125.32億元,比上年下降11.46%。

據艾肯空調製冷網統計,2015年中國中央空調市場的整體容量約為660億元,同比2014年下滑9.6%。對以空調為主營業務的格力而言,市場環境的惡化意味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今年年初,格力、美的的舉報鬧劇就是空調行業承壓的外化表現,今年格力依然面臨考驗。

格力對電商渠道的不重視是其銷售量和銷售額雙雙下滑的重要原因。我們認為格力的困境是必然的。早在2012年末,家電行業已然成為夕陽行業,在成本上升、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董明珠仍然提出要將格力做到2000億元。強於開拓市場、打造線下渠道,使得董明珠沉浸過去的成功之中。格力錯失了智能家居的轉型時機。

而實際上,早在2014年其他家電巨頭紛紛轉型,比如海爾最新定位就是「互聯工廠」和「創客工廠」,由「大企業」向「大平台」去轉變。而格力卻選擇了繼續加碼投入傳統渠道,固步自封。

董明珠確實有很強的能力,格力空調質量也確實很好,這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無論多麼強悍的能力優勢,面對時代浪潮,固步自封都必然被淘汰。

就在一個月之前,也就是3月8日,董明珠群邀了幾個大V幫她站台,還帶上了上百家媒體,一起發布她的自媒體平台。並且通過各大視頻網站,發布自媒體平台宣言,已經62歲的董明珠,也搖身一變成了一名「高齡」網紅。水木然認為:未來的中國,結婚不是成功女人的標配,但網紅一定是。出名才是女人與生俱來的需求。

總結:格力和小米,一個是根深蒂固的「強勢者」,一個是飄忽不定的「得勢者」。他們代表了企業在互聯網時代下的兩個極端行為。一個是左派,一個是右派,互相喊著打倒對方。在這場革命的大結局沒有到來之前,我們只有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

下面我們再看看中國企業的變化趨勢。

第一大特點就是:分散和強化。「價格」曾經我們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什麼都靠價格競爭,在海外更是這樣。而傳統大規模、低要素成本的模式已經失效,今後中國各行各業,將更加垂直化和細分化,分工和定位必須十分明確,你才站的穩腳。每一個企業都要思考「差異化」在哪裡?

第二大特點就是:跨界和互聯。行業之間的邊界已經沒有了,小米之所以能成為互聯網公司,也是因為它的跨界打劫。只是因為產品基礎太差,最後又脫節了。

互聯,既是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的互聯,也是用戶跟企業的互聯。傳統的銷售,有總經銷商、區域經銷商、分銷商、零售商,層層傳遞。現在有了互聯網,你就大膽的改造和縮減這些環節吧。

第三大特點就是:供應鏈逆襲。以前是工廠先做研發,大量的生產出產品,然後再通過各級經銷渠道銷往全國,而今後是消費者先向工廠下單,工廠必須消費者需求去做定製化和個性化生產。以前是從生產到消費,今後是先有消費再有生產,供應鏈開始逆襲了。

小米的預售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只是它的生產過程依然粗放,小米的產品並沒有真正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高的消費需求。所以:無論多麼前瞻的商業模式,沒有優秀的產品做根基,依然隨時倒塌。

因此,董明珠和雷軍兩人都輸了。松柏認為他們不是輸給對方了,而是輸給這個時代了。總之,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年代。無論你是「向來強勢」還是「一時得勢」,唯有腳踏實地、志存高遠,否則很快會被打回原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頂尖商業智慧 的精彩文章:

跟#著#政#策#走#就#等#於#財#富!
盤點近十年的賺錢機會,別再用自己的時間 去見證別人夢想成真!

TAG:頂尖商業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