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天才文學青年王勃寫出《滕王閣序》後前往越南,渡海探親不幸溺亡

唐朝天才文學青年王勃寫出《滕王閣序》後前往越南,渡海探親不幸溺亡

作者 錢江

( 在今天,年輕讀者在書店裡買不到一本「中越關係史」著作,說明了學術界、外交界在這方面的缺失。中國是一個有著眾多鄰國的國家,中國與鄰國的關係是怎麼發展來的?應該是認真研究,推出成果,才不會在事到臨頭的茫然無所知。以是為鑒。

隋唐時期,尤其是唐代,是中原和今天的越南(古交州或交趾)關係最緊密的時期。當時唐朝國力強盛,治理穩定,對地方管轄也相當有效,交州——「三郡」完全是大唐版圖的一部分。

初唐時,幾位大政治家、大詩人、文學家和交州(越南)的有生死之交。

初唐著名文學家王勃的祖父王通是著名的儒家典籍研究者。王勃的父親王福疇也曾為官一方。但是青年王勃犯事牽連了父親,致使王福疇受貶,從故土山西跋涉來到交州這塊熱帶土地當交趾令。

父親遠行了,遠在中原的兒子王勃遠行交趾探親。

王勃在前去省親的路上途經江西洪都(今南昌),興緻昂揚,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傳誦至今。他繼續南行來到廣西的北部灣海邊,在乘船前往父親任所的航行中不幸落水溺死。(《新唐書·王勃傳》)

因為王勃寫了《滕王閣序》,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屢廢屢興。在20世紀改革開放年代,終於建造起自建閣以來規模最宏大的新滕王閣,至今已經是江西南昌的代表景觀。

很遺憾王勃最終沒有到達越南,否則,他可能也會留下令人誦讀不已的名篇佳作。

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城外。在滕王閣1361年的歷史中,前後重建了29次,最近一次重建完成於1989年。如果不是因為父親在越南,王勃去探親,也許就沒有《滕王閣序》這篇千古傳誦的名篇。 圖片來源:昵圖網

初唐時曾到安南(交州)的著名文學家還有杜審言等人。杜審言是五言詩名家,有《旅居安南》詩一首流傳於世,詩曰:「交趾殊風候,寒遲暖復吹。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開。積雨生昏霧,輕霜下震雷。故鄉逾萬里,客思倍從來。

不過,相對於著名的初唐詩人,唐朝開國時代,與越南結緣最著名的人物當數唐朝開國政治家、大書法家褚遂良(596年-658年),他字登善,明翟(今河南省禹州)人。父親褚亮博學多才,精通文史,是唐太宗李世民倚重的文學家。

褚遂良在李世民即位後逐漸受到重用,他提出的治國方略有許多為李世民所首肯和採納。褚遂良的書法達到極高成就,是「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直到今天,走進大城市書店,仍然可以買到褚遂良的書法作為臨摹翻本。

褚遂良書《倪寬贊》

唐太宗李世民臨終時,託孤於長孫無忌諱和褚遂良。隨即,他在擁立唐高宗李治的政治博弈中立下大功,李治感謝他,將他封為「河南公」。

但6年之後,在是否立武則天為皇后的問題上,褚遂良和高宗李治發生矛盾,最終削官遠貶,到交州(今越南)當刺史,治所在今天的河內附近。褚遂良來到交州後,曾寫了一封信給高宗,訴說自己曾為高祖和太宗效勞的忠誠,結果無濟於事。659年,禇遂良在今天的越南河內附近死去,時年63歲。

褚遂良臨摹的王羲之《蘭亭序》

褚遂良的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他在越南寫下的致高宗書寫的詞情懇切。遺憾的是,在他生命最後兩年在越南度過時,未見有書法作品流傳下來,可能是因為心情受到破壞,越南又無精筆良紙所致,因為褚遂良寫字有一個特點,要求紙筆兼佳。當年的越南是西南邊陲,這樣的條件就不容易具備了。

武則天臨死前,表示對褚遂良加以原諒。唐神龍元年(705),即褚遂良死後46年,他獲得平反。天寶六載(747),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將褚遂良作為功臣,配祀於高宗廟中。德宗貞元五年(789),皇帝下詔,畫褚遂良像於凌煙閣,以示他與唐初開國元勛同樣的功勞。

褚遂良書《大字陰符經》

這些,將生命結束在今之越南的褚遂良都看不到了。但我們審視歷史可以發現,唐代政治確實大大推進了交州(越南)的經濟文化發展。

唐朝初建不久的公元621年,唐朝設置交州總管府。679年,改為「安南都護府」,是為全國四大都護府之一,「安南」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的。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江說當代史 的精彩文章:

錢江:張磐石一生創辦三個人民日報 之三:太行新聞戰士

TAG:錢江說當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