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你揭秘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獅子王》的背後故事!

為你揭秘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獅子王》的背後故事!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7月18號宣布:華特迪士尼大劇院的首個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獅子王》的中文版開啟倒數100場演出,2017年10月8日將成功收官。看到這個消息後,筆者也連忙去看了一場,竟然出乎意料的好看,由此慶幸沒有錯過這部百老匯經典。

創作背景:看完動畫片產生了興趣

《獅子王》在百老匯熱度排名一直居高不下,1998年它在美國戲劇最高獎—托尼獎上包攬了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導演在內的六項大獎,導演朱莉·泰默(Julie Taymor)亦成為戲劇界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

談到製作《獅子王》的緣由,導演朱莉說:「最初接到迪士尼戲劇集團總裁托馬斯·舒馬赫的創作邀請時,從來沒去過非洲,也沒看過動畫片,他當時就笑了,恐怕我當時是全美唯一還沒看過《獅子王》的人吧。但我自己創作過很多故事,有一些神話背景或者是民間傳說的背景,而且跟動物有關,迪士尼是一家非常擅長故事講述的企業,我可以看到我們在這個方面有些共同之處。於是我就看了那部動畫片,當中有一幕就是大草原上所有的動物在追捕奔跑,這一幕讓我對把《獅子王》搬上舞台產生了興趣,這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會很有意思,怎麼在舞台上呈現非洲的草原、叢林、各種不同的動物,是我願意去探索的。」

GIF/1K

但將電影故事改編成一部音樂劇的話,朱莉認為它還不夠豐滿,因為電影中的故事比較短,所以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在故事上去做一個深挖和發展。電影的主角是獅子辛巴,它在家庭中非常叛逆,他離開家之後,要經歷一番歷練才能重新回到家。跟原來的電影作品相比,辛巴的經歷在音樂劇當中會更加豐富,有些地方會像童話一樣,稍微有一點黑暗的成分,而辛巴最後撥開黑暗,找到了光明。

朱莉和兩名編劇合作,發展出音樂劇第二幕:小獅子辛巴離家後歷經艱難阻礙,最終贏得獅王稱霸的權力,重返家園。這是一則在各文化中主題共通的寓言,關於成長的寓言。

角色塑造:新增女薩滿形象

製作音樂劇《獅子王》的時候,有自南非的一位歌手,名叫圖莉,她很希望能參演這部音樂劇,同時她也是朱莉的好朋友,兩人的對話如下:

朱莉:我只能說抱歉,劇里沒有一個角色可以給到你。

圖莉:哎呀,女性演員到了一定的年齡,怎麼任何一部劇都沒有角色排給我了。

這時候朱莉有了新的靈感。

朱莉:在你們南非,那些通靈的神里有沒有女性?

圖莉:基本上那些強的、有實力的都是女性。

於是劇本就有了一個最大的改變!那就是將拉飛奇設計為一個女薩滿的形象,這個角色也給這部劇帶來了很多精神層面、靈魂層面的東西。這個貫穿全劇的角色,唱響了全劇第一首歌《生生不息》,像一個指引者,把整個故事串聯起來。

拉飛奇

劇中另一象徵家園的溫暖符號,女性角色娜娜,相較電影也更為強大、豐滿、矯健。她會是一個非常堅強、非常有個性的女性。她需要應對一切,主動尋找辛巴,喚醒他的意識,讓他回家,「大家都知道,母獅才是真正的強者,她們可是什麼活都乾的」。

娜娜

表現形式:雙重呈現

朱莉不想把演員藏在面具之後,更不想讓他們躲在繁冗的道具服里,於是開創出一種「雙重呈現」(double event)的表演形式—演員頭戴動物面具,同時露出面部表情。朱莉說這個靈感來自於有一天她在看電影的時候,尤其是看到刀疤這個角色的時候,雖然只是一個動畫電影,但是配音演員語句的運用,再加上動畫表情的呈現,我覺得我彷彿就看到那個配音演員本人在演這部電影,感覺到人和角色是融合在一起的。

所以她決定用雙重呈現的表演方式,演員站立時,觀眾看到的是擬人化的動物,亦能看清他們的面部表情;當他們彎腰,面具前傾時,瞬時又變成了非洲大草原上野性外露的動物。這些面具都不重,最重的木法沙面具也不過310克,並不妨礙演員表演。朱莉用碳石墨取代木頭做面具,碳石墨很輕且能制模,看起來還有木頭的厚重質感。

刀疤與木法沙

在非洲傳統文化中,面具就是佩戴在頭上的,所以這種戴法並非朱麗編創,而是她吸取當地文化的一種做法。朱莉一人操刀了所有的面具設計,形象設計里也暗藏了不少小心思。

比如木法沙,圓形的元素在他身上也有非常多的呈現,他的面具是圓形的,他還披著一個袍子,也是圓形的,而且木法沙他身上的元素都是對稱的,讓他作為國王有一種非常莊重的感覺。演員的每個步子都非常穩、非常莊嚴。他直立時身帶佩劍,表現出國王的身份,當他變得兇猛,身體前傾與地面平行,面具探出時,呈現的又是猛獸的形態。

木法沙的面具

刀疤,走路的時候腿腳是稍微有點瘸的,他一直拿著一個權杖,他要依靠權杖走路,所以他的走法就跟木法沙不一樣,不是那麼穩,而是有一些左右歪斜,重心永遠都在發生變化。同時,他面具的設計也不完全對稱,有很多的變換和稜角。站立時,權杖便成為其行走使用的拐杖,當他要表現動物性,頭朝下,身體往前傾時,權杖就成了動物的第三隻腿。

刀疤

沙祖,它體現一個「雙重呈現」的概念,就是它既有動物的形象,又有人的形象。你把裏手里的那隻木偶鳥拿掉之後,只看他本人就會讓人聯想到英式管家的形象,因為他的工作就是國王的管家,他從木法沙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照顧木法沙,他的帽子非常正式,衣服又讓人聯想到燕尾服,脖子上的設計有點像鳥類的羽毛,又有點像襯衫領子。

沙祖

年輕時,朱莉曾遊走各處,吸收各類木偶面譜製作的技藝。在《俄狄浦斯王》等早年戲劇中,她亦有豐富的使用木偶道具的經驗。丁滿和彭彭的靈感來自於日本凈琉璃文樂木偶和傳統車木偶,演員坐在一個小的盒子上,一方面是用手來提線操作,另一方面,木偶的兩隻腳就固定在演員的兩隻腳上,所以他們要蹲著行走來操縱這個小木偶,我看了很受啟發,就把這個設計用到了丁滿和彭彭身上。我把兩個木偶的身高做得更加高,它們的頭上有兩根線連到演員頭上,這樣演員在轉頭的時候,木偶的頭也會跟著動。然後是它們的手,演員既可以用手去操作這兩隻手,也可以把兩隻手固定在腿上,這樣演員走路的時候,木偶的手自然就會有動作。

丁滿

全劇有200多個木偶道具,包括手托木偶、皮影木偶和等身大小的木偶。最高的動物是長頸鹿,高5.5米,練過高蹺的演員需腳踩長梯,閑庭信步橫穿整個舞台;最大的動物要數大象,長4米高3.5米,需要4名演員配合著走路;最小的動物是刀疤權杖上玩魔術的小老鼠,只有13厘米。

長頸鹿

再說說服飾,朱莉不想用皮草製作動物服飾,這種做法在她看來太平淡,太無聊了。於是台上鋪天蓋地都是帶有非洲元素色彩和圖案的花布,斑斕、絢麗,奪目。朱莉用非洲搜集而來的原始圖案展開設計,再借用東方的印染技巧,手工完成了這些精美的圖樣。

導演《獅子王》之前,朱莉沒去過非洲。有一回飛倫敦的途中,她有機會到訪南非當地動物園,才發現非洲動物的顏色大多是褐色和灰色的,而她設計的動物形象,顏色太豐富了。但她慶幸自己沒去過非洲,反倒塑造出一個放縱不羈、想像中的非洲。

辛巴

舞台設計:樸素,回歸最原始的方式

音樂劇開場第一幕叫作「太陽」,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時,非洲大草原蘇醒了,萬獸群集,榮耀歡呼,共同慶賀獅王木法沙的小王子辛巴的誕生,這是非常吸引人的第一幕,講述的也是生命像圓這樣的一個輪迴。圓形是貫穿《獅子王》整部音樂劇一個中心的圖像。今天有非常先進的技術,如果舞台上需要一個太陽的話,一般就做一個投影,把一個很漂亮的非洲太陽投影在屏幕上,但這不是朱莉想做的,她覺得這樣觀眾就感受不到神奇感,也感受不到精神層面的東西。她所做的太陽,全是手工做的,首先是有一片一片的竹片,然後上面覆蓋著染過顏色的絲綢,在演員們上場歌曲開始之前,它整個疊在地上,中間有一條一條繩子把這些竹片用絲綢串起來,等到歌曲響起來,配上劇院里的風、燈光,給了它一些閃耀的顏色和一些律動,它就像是一輪真正的在非洲大草原上升起來的太陽。

這種效果,在朱莉看來,就是戲劇的精髓。她說,這樣的舞台表現手法,目的是讓觀眾身臨其境。主創並沒有告訴觀眾這是「日出」,而是通過竹子、絲綢和光影,讓觀眾逐漸代入故事場景,主動識得日出,有一種充實、圓滿的戲劇體驗。

日出

同時,在第一幕中,製作團隊利用轉軸,在轉軸上放上一些動物木偶的形象,每次轉的時候就感覺有很多動物跑過來,在利用男女舞者的舞蹈、面具配合,營造出一種千軍萬馬,各種野獸在大草原上奔騰的景象。不需要把所有的東西,比如說所有動物展現給觀眾,只要讓觀眾看到一個側面,他們自己會在腦海中去補充整個完整的景象,所以製作團隊對這些事物的呈現,不是採用一種很直接的手段,而是更加有詩意。還有來自音樂的輔助,草原上追逐奔跑的這一段,採用了非洲鼓,中國版可能會選用中國大鼓的方式,讓大家感到這不是一個靜態的,而是一個非常有動感、有韻律的場面。

宣布小獅子

百老匯音樂劇如何本土化?

中文版《獅子王》是這部音樂劇在全球上演的第23個製作版本,第9個語言版本。每做一個新版本,朱莉都要面對劇本的本土化問題,而最難翻譯出來的,是那種幽默感。

幽默是很當地的元素。百老匯版《獅子王》包含的是與紐約客、猶太人相關的幽默元素,但這些幽默元素很難跨越到其他地區的文化里。

朱莉最擔心劇中的幽默元素,能否翻譯到位,能否照顧不同地域中國觀眾的口味。身為一個不懂中文的美國人,她並不能把控,只有看到觀眾笑了,或者埋怨了,才知道幽默元素有沒被翻譯和調整到位。

從中文版來看,劇中一些色彩性角色——犀鳥沙祖、狐獴丁滿、山豬彭彭,三隻土狼班仔、桑琪、阿德的語言,都做了本土化的處理。沙祖一個勁兒地喊辛巴「小主子」;丁滿操起了一口麻溜的北京腔,唱起了《小白菜》、《最炫民族風》;土狼則是一口地道的東北方言,「俺們」、「啥玩意兒」都蹦出來了,從現場反應看,這些幽默確實奏效了,也確實讓中國觀眾會心一笑了。

前段時間微博上還有人對這件事吐槽,覺得是在詆毀東北人,只能說玻璃心啊玻璃心~

土狼

選中國演員的標準?

中文版團隊花了兩年時間,在中國及亞非十多個城市選出52位演員,其中10位來自南非。女薩滿便由南非演員扮演,有紮實的非洲文化背景和澎湃的唱法做底,這個角色也更讓人信服。最難找的是扮演辛巴、娜娜的兒童演員,因為兒童成長太快,不能提前太早去找。

辛巴和刀疤

朱莉選人的標準,是演員必須對這部音樂劇有熱忱。以前選演員時,她碰到過對木偶不耐煩、不喜歡的演員,覺得木偶妨礙了他們的表演,「這樣的演員就行不通」。所以進行演員招募時,第一輪無需木偶,第二輪才用到木偶。有些演員不用木偶時表演很精彩,一旦戴上木偶和面具,會迷失掉,所以,「我們必須找到能夠把表演能量傾注到木偶和面具上的演員,才能讓角色栩栩如生」。

辛巴打敗刀疤

演出前,演員們進行了工作坊培訓,學習如何進行單關節運動,如何把身體和面具區分開來,如何正確使用面具表演。團隊還為其安排了面具表演專家授課,以及9周帶道具排練。要想熟練掌握這些技術,可沒那麼簡單。

「這齣劇的目標是涵蓋各層次組別的觀眾,如我朋友打的比方,敘述故事的目標就像搭電梯,電梯會到頂樓,但乘客可在任何樓層出電梯。」朱莉希望,不同觀眾均能從此劇有所收穫,有些喜歡顏色,有些喜歡音樂,有些喜歡故事,也希望它能在精神上觸動到你。」

彩蛋:辛巴面具製作詳解

1 每個面具需耗時34個小時製作。

2 為了看起來像天然實木,所有面具都是手工描繪。

3 獅子鬃毛採用馬毛,皮革全純手工切割。

4 辛巴的面具重量少於16盎司,就大概是一個足球的重量。

5 至今僅存32個面具。

如果你也喜歡音樂劇的話,相信這是一部你不能錯過的經典!10月8號收官,想看或者沒看夠的小夥伴抓緊吧!畢竟下次想再看,你可能要多買一張飛機票了!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看演出 的精彩文章:

2017年上半年舞台劇最爛Top10

TAG:一起看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