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愚蠢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愚蠢

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

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By 錢鍾書)

有人在《娛樂至死,我們最終的結局》和《你好,吃人的時代》文章下面留言說,希望再多出這個系列的文字。我答應了。時隔一個月,終於又讓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前幾天在知乎看到了一個問題《哪些事件讓你覺得「大多數普通人是愚蠢的」》,看完心裡一片蒼涼,其實不是我們真的愚蠢,而是這個世界的所有變化,都在努力把我們「變得更愚蠢」。

這種被動喪失思考能力的感覺,實在是如鯁在喉。

·壹·

沒有人能逃避,來自這個世界的大型洗腦

洗腦,這是個我們都聽的反感的詞兒,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賊聰明,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全部生活,都是構架在別人精心設計的一個又一個陷阱之上的。

洗腦,就是給我們的大腦建立一個「固有認知」。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概念,來描述這種現象,叫做「知識的詛咒」。它指的是:當我們熟知一個信息之後,就很難跳出這個信息的框架去思考問題了。

比如「收禮就收——腦白金」,「扭一扭舔一舔——奧利奧」,「去屑就用——海飛絲」……雖然你認為你只是聽了,沒有真的去買去使用,就是沒有掉進它的陷阱,但現在如果跟你講「去屑就用花王」,你肯定會覺得彆扭。

他們成功地給你的大腦下了「詛咒」,當這兩個完全不相干的概念,每天在你面前聯結、碰撞時,自然而然的,就會被你組合成同一種事物。

你大概不曾懷疑,為什麼鑽石能夠代表愛情,這個聯結是哪裡來的?這就是被洗腦,被商業,被利益驅使,反反覆復的印刻在我們的腦海中,就像思想鋼印,主導著我們的生活。

這一次我真的不想再拿《烏合之眾》來說事兒了,因為一味的譴責民眾「你怎麼就這麼喜歡跟風,這麼容易被洗腦」,簡直是一種暴行!

誰掌握了這個世界的話語權,就自然的掌握了世界的價值觀,我們有權利說不嗎?

試問,當滿大街都宣傳七夕是情人節,你就是要給女朋友買買買,你敢跟女朋友說「七夕其實不是情人節,我就是不過節」嗎?我看你是想要自由了。

我們再拿「娛樂至死」來舉個例子。

娛樂是什麼?真人秀,遊戲,綜藝,電視劇……這些東西看的時候我們都不用動腦,但他們對大腦的刺激確是密集的,這種低投入高回報的愉悅感,慢慢就讓我們沉浸其中了,我們會覺得,這些娛樂,等於愉悅感。

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說,自己看不進去書,寧願去聽「一些人」給你把書本拆開了念,也不願意去讀原著?這些人的借口很多——「忙,靜不下心,沒時間,讀不進去」……其實無非就是,從乾澀的書本上,沒有從娛樂工具里得到的愉悅感多而已。

你的大腦已經被娛樂洗腦,再也無法從文字的刺激里找到快感了。

被洗腦之後呢?接踵而來的就是喪失思維能力。

·貳·

反獨立思考教育,

讓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急迫中

我們先看看獨立思考如何得來,很簡單,就是去觀察,去體驗,去感受,在經過你自己的分析之後,形成對事物的概念,那是你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

在這裡我不是一味的反對經驗,但至少,在成年之前,去廣泛的認識世界和觀察世界,對你是有利的,起碼能讓你的心胸更寬闊,不容易對這個世界產生偏見。

而我們的教育傳統有個特別厲害的地方,就是反對獨立思考。

家長和老師,永遠在向你「灌輸」知識,聽聽這個詞,「灌輸」,這個詞本身就是沒有留餘地與空間的,他們強硬地告訴了我們該如何去分辨,在我們還沒有價值觀的時候,將世界一分為二,對的錯的,好的壞的,我們只要記住就好。

比如蜜蜂=勤奮的,老黃牛=任勞任怨的,狗=忠誠的,老鼠=壞的……這些標籤被一個一個貼上,在我們還不認識什麼是老黃牛的時候,就給它定了性,但你們這麼說老黃牛知道嗎?這麼多年你們奴役老黃牛,綁起來讓它耕地,耕不動了又殺了做皮具,吃牛肉……有問過老黃牛的感受嗎?

沒有,因為大人們不care,在大人的世界裡,沒有客觀,只有私心。

考試的時候你就這麼寫就對了,任勞任怨的例子就應該是老黃牛,紅領巾就應該扶老奶奶過馬路,好孩子就應該乖乖聽話,所有不符合傳統價值觀的「正確尺度」的,都應該被判作錯誤。

這麼說似乎不痛不癢,沒有力度,那麼好,我們看看這樣的教育下,出來的會是什麼結果——他們的成長只想要跟別人比,因為大家的價值尺度是一樣的呀!

上學的時候,只有學習好一個尺度,學習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我不想知道你參加課外活動了還是有別的原因,你就是個差生!

進入社會上了班,又開始比薪水,比工作環境,比伴侶,比孩子……別跟我說你單身是為了追逐事業,哪怕你月薪十萬,我依然在背地裡叫你剩女!

遠的不說,甚至連微信運動的步數都要被拿來比個一二三名!

沒有辦法,因為我們實在沒有別的衡量方法,多元化的生活的確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可人們的價值觀還沒有跟上腳步。

我們對待文化上面也有這樣的態度——試圖用一句話感悟人生,用幾十個字說明白人生的道理,用一篇文章說盡人間事,大家好像都急哄哄的,享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乾貨」……

即使大家都唾棄「雞湯」,也還是每天在朋友圈裡暗搓搓的喝著,當做安慰劑,當做救命草。

可是,這世界運作的方式,哪那麼容易就讓你參透啊!

我小的時候,甚至家家戶戶都把《哈佛女孩劉亦婷》當做說明書來實踐!!劉亦婷現在怎麼樣了我不知道,但他們家因為這本書應該是發了大財……

右上角的「增訂本」讓我毛骨悚然。

這就是我們這個社會對人評價的單一,13億人按照同一個標準生產出來,合格是合格了,可你們問過這13億人自己的感受嗎?哦,我忘了,我們的評價標準里,不用考慮個人感受……

·叄·

「愚化」我們,是他們的百年大計

從「洗腦」到「反獨立思考」,後面的一步,就是「愚化」。

《三體》中,人類進入威懾紀元後,仗著三體人不敢來犯,有恃無恐,又一次回歸了紙醉金迷,這裡有一句描述——「威懾是個舒服的搖籃,人類躺在搖籃里,由大人變成了孩子。」

將人類從警惕的大人,變成一個「死於安樂」的孩子,僅僅需要一個搖籃,而我們這個世界上,高精尖人群,都在致力於建造這個搖籃。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國舊金山舉行過一次會議,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經濟精英,包括撒切爾、老布希、各大頂尖企業的董事長……

會議的主題是——如何應對全球化。

與會者們希望,貧富差距加劇,將財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讓另外80%的人被「邊緣化」。

當時的美國高級智囊布熱津斯基認為,唯一的方法,是給這80%的人口,塞上一個「奶嘴」。讓他們安於為他們量身訂造的娛樂信息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慾望和思考的能力。

「公眾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並作出判斷。」

這個戰略叫「Tittytainment」戰略,Titty(奶嘴)和 Entertainment(娛樂)。

這個戰略發展的是哪兩個行業呢?發泄性產業與滿足性產業。

發泄性產業,無非色情賭博和暴力,讓媒體整天撕逼,發展到現在應該是讓鍵盤俠們,藉助平台,發泄多餘的精力,然後天一亮,老老實實回去幹活。

滿足性產業就更多了,花邊新聞,家長里短,廉價品牌,偶像劇,綜藝,數不勝數,只要能讓大眾沉浸在享樂和安逸之中,失去思考能力,就算完成任務。

22年過去了,這個戰略成功了嗎?

成功了。

·肆·

越來越愚蠢,

這個鍋我們到底背不背?

我們周圍,充斥著各種各樣不讓我們片刻安寧的信息,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信息99%是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但我們依然樂於去關注。

大概就是無聊至此的消息……

微博熱搜,可以買,可以沖,給夠營銷團隊錢,想上什麼就上什麼;各種新媒體,微信百度騰訊,到處都是標題黨;更別說今日頭條之類的資訊平台,以及朋友圈裡瘋傳的各種推送了。

知乎前段時間在討論一個話題:「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大V,靠爆照、編故事、抄襲段子起家,拿到幾千、幾萬的關注?」

如何看呢?下面人回答,躺著看……

是啊,沒有人覺得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問題。

因為我們越來越不care了,不思考,不思考怎麼了?身上不會掉塊肉,也不會有切身的利益損失。

雖然我努力把這個鍋甩給了社會,但是到底為什麼整天貪圖安逸不思進取,我們自己心裡應該也有點X數,還不是因為我們,就是懶,就是喜歡躺著……

「人生只要肯放棄」,這個信條道出了人性的根本,一點兒錯都沒有。

但當一個社會忘記了思考和折騰,真的退回嬰兒時代,蜷縮在安逸的搖籃中,只需求飽暖和歡愉,我們文明的危機,就真的不遠了。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一顆匠心數十載,傳承之火永不滅

TAG:盆景微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