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奔跑吧,我的班組!

奔跑吧,我的班組!

航空工業陝飛部件廠中外翼發房班組員中擁有工作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超的老前輩,也有朝氣蓬勃、富於創新的「90後」。在攻堅克難中,他們一馬當先、衝鋒在前,只爭朝夕搶時間,主動承擔生產任務;勞動競賽中,他們擰成一股繩,先後榮獲陝飛公司「六型」示範班組、「攻堅先鋒」、十佳班組長、「擔當先鋒」等諸多榮譽稱號。在製造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滿懷激情的他們正全力奔跑,用拼搏的汗水在前進道路上讓自己熠熠發光。

細緻嚴謹的「耐心活」

發房班主要承擔著運9數字化生產線發房前段、尾艙、槳帽等十幾個組合件的裝配工作,承擔著制約部件交付的「卡脖子」工序。一樣零件上的鉚釘雖然只有十幾顆,但需要更換3到4種窩頭、3種鍃窩鑽、2種特殊頂鐵,還要用到掏孔鑽、手壓鉗等專用工具,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項細緻且需要足夠耐心的技術活兒。

過程複雜、協調問題多,還需要做好相關單位排故配合,時常往返奔波於南、北兩個生產區開展交叉作業,這是發房班日常工作常態,繁瑣而枯燥。實踐出真知,無數次的攻關,使發房班從眾多「棘手活」中總結出了寶貴經驗,積累了很多適用性強的操作訣竅。

某型機排故任務中,需立即更換髮房前段內的滅火管卡箍。班長肖濤接到電話後,第一時間急奔生產現場,確定了解決方案:卡箍安裝在發房前段50厘米處,雙手要從直徑不到15厘米的減輕孔內伸入更換。空間極其狹小,考慮到視線被手遮擋,他根本無法直接觀察到更換卡箍部位,必須憑藉記憶摸索和雙手觸覺進行操作。為保證一次換裝成功,肖濤帶領發房班組員們耐心嘗試,反覆進行試拆、試裝。直至凌晨2時,該機排故任務終於完成。

攻堅克難練「絕技」

「有困難找肖濤」,這是發房班組員們常說的話,小到零件缺件,大到技術攻關,哪一項工作也離不了他的參與。

工作中涉及的關鍵工序較多、施工難度大、協調關係複雜等困境,操作者必須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和處理難點的能力,稍有不慎就很可能造成超差。某型機發房尾罩與尾艙對合難度極大,要求尾罩必須要和尾艙四框完全貼合,但安裝過程中尾罩極易發生變形。面對強行裝配會導致零件損傷,若造成零件返修,按照常規組裝零件已經行不通了。肖濤和班子里的老師傅們冷靜思考、認真分析,找專家、工藝、設計人員針對裝配難點開展技術探討,從整體外形到尾倉外形,從裡到外研究了個透。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持續的思想碰撞和交流,解決思路愈發清晰,在自製了一個小樣塊兒並放入發房尾艙里,反覆論證、試驗後,這一技術難關終於被成功攻克,發房尾艙和尾罩航向尺寸完全達標。

活力四射的「90後」在工作中毫不示弱。年青帥氣的劉晨曦就用出色的工作業績詮釋了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短短三年工作生涯,就從學徒搖身一變為師傅,把負責裝配的青工培養成為公司級青工比武亞軍。

正如肖濤說的那樣:「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是一塊金屬,只要把自己發光的一面排列組合好,匯聚起來就都能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民機PD-14發動機項目進展與分析(二)
被譽為「北京的敦煌」的雲居寺,這裡居然有真經藏於此
不與宵夜為伍的人,不知飲食煙火的撩人
巴爾幹之旅,黑山驚魂夜
如果你還沒去過九寨溝,來看看震前的它有多美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