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至善堂醫案之頭暈篇

至善堂醫案之頭暈篇

頭暈,是一種常見的腦部功能性障礙,也是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為頭昏、頭脹、頭重腳輕、腦內搖晃、眼花等的感覺。頭暈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最常見於發熱性疾病、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顱腦外傷綜合症、神經症等。此外,還見於貧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壓、藥物中毒、尿毒症、哮喘等。抑鬱症早期也常有頭暈。至善堂王琳老先生臨床經驗豐富,治療頭暈療效顯著,請看報道。

頭暈醫案精選

病案一

王某,女,37歲,高新區北苑小區人,2002年12月17日初診。頭暈3月余,伴身倦乏力,周身酸楚,腰腿痛脹,舌淡紅,少苔,脈弱,微數。曾多次做人流手術。辨證:肝氣鬱結、脾腎兩虛。

治法:疏肝解郁、補脾益腎。

方葯: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24g、山萸肉15g、山藥20g、丹皮12g、茯苓15g、澤瀉15g、桑寄生15g、川斷12g、杜仲12g、當歸12g、党參15g、白朮15g、柴胡10g、香附15g、枳殼12g、雞血藤30g、懷牛膝15g、鹿角霜15g、薏米30g、炙甘草6g,水煎服,服藥14劑癥狀消失。

病案二

仇某,女,76歲,高新區人,2003年2月25日初診。發作性頭暈10餘年,加重5天,伴項肩酸楚,口乾喜飲,五心煩熱,舌暗紅,苔黃,脈弦數。

辨證:肝鬱化火、陰虛陽亢。

治法:清肝解郁、滋陰潛陽。

方葯:沙參20g、麥冬20g、天冬15g、生地30g、白芍20g、丹參15g、龜板15g、玄參20g、川貝12g、川牛膝15g、女貞子30g、石斛15g、知母15g、石膏30g、五味子6g、牡蠣30g、甘草6g,水煎服。

二診:2003年3月5日,諸症瘥減,唯項肩酸楚、煩渴仍甚,上方加菊花12g、夏枯草15g、桑寄生30g、葛根30g,水煎服,服7劑後病情痊癒。

病案三

張某,女,51歲,高新區人,2003年4月22日初診。頭暈目花3年余,近日加重,伴項背酸楚,脅腹悶脹不舒,大便3日一行,舌淡,苔薄白,脈弦弱。平素血壓偏高。

辨證:肝鬱脾虛。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溫腎陽以補脾陽。

方葯:仙茅12g、淫羊藿15g、巴戟天12g、當歸12g、知母12g、黃柏12g、白芍15g、柴胡12g、茯苓15g、白朮15g、甘草8g、薄荷10g、葛根30g、羌活12g,水煎服。

二診:2003年4月29日,諸症瘥減,唯大便仍乾結難行,上方加肉蓯蓉20g、骨碎補15g。水煎服,服用14劑後病情痊癒。

病案四

李某,男,66歲,高新區人,2003年11月11日初診。頭暈5年余,雙目昏花,迎風流淚,項背酸楚,耳鳴耳聾,舌暗紅,苔厚膩,脈沉弦,結代。

辨證:心脾兩虛、痰瘀阻滯。

治法:養心補脾,祛痰化瘀。

方葯:炙甘草10g、紅參10g、麥冬15g、桂枝12g、半夏15g、茯苓15g、陳皮12g、桃仁12g、紅花10g、川芎10g、當歸12g、白朮15g、黃芪30g、升麻6g、天麻10g,水煎服。

二診:2003年11月18日,諸症瘥減,仍口乾痰多,左肩背痛楚,上方去桂枝,加枳實12g、地骨皮15g、葛根30g、羌活12g、黃柏10g、蔓荊子15g,水煎服。服7劑後痊癒。

病案五

崔某,女,27歲,高新區人,2003年11月25日來診。頭暈乏力,納呆形瘦,煩惡欲嘔,患者屬哺乳期,經血未來,二便正常。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弦。血壓偏高。

辨證;脾虛肝鬱。

治法:疏肝健脾。

方葯:半夏15g、茯苓15g、陳皮12g、甘草8g、白朮15g、天麻12g、党參15g、白芍20g、菊花12g、鉤藤15g、女貞子30g、首烏藤30g、桑寄生30g、杜仲15g,水煎服,7劑而愈。

病案六

王某,女,30歲,高新區人,2004年7月6日來診。頭暈,眼花目脹,聞聲易驚,膽怯,煩惡欲嘔,舌淡紅,苔白,脈弦數。

辨證:心肝鬱火。

治法:瀉心清肝。

方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連蘇飲加減。柴胡18g、黃芩15g、半夏15g、党參12g、桂枝8g、茯苓15g、龍骨30g、牡蠣30g、黃連4g、蘇葉4g、竹茹15g、炙甘草6g,水煎服,服7劑而愈。

病案七

董某,女,33歲,高新區人,2006年7月4日來診。頭暈目眩,身倦乏力,脘腹冷涼不舒,或時煩惡,面色郁暗無華,神情困頓,經來量多,舌淡少苔,脈弱無力。

辨證:心脾兩虛。

治法:補益心脾。

方葯:歸脾湯加味。紅參12g、炒白朮15g、黃芪30g、當歸12g、炙甘草6g、茯神12g、遠志10g、炒棗仁15g、木香8g、元肉12g、柴胡10g、白芍15g、熟地15g、升麻6g,水煎服,7劑而愈。

病案八

朱某,女,58歲,高新區人,2007年3月20日初診。發作性頭暈5年余,腿膝乏力,大便澀滯不暢,或日數次,或數日不解,小便頻數,舌紅苔白,脈沉弦。

辨證:肝鬱腎虛,水不涵木。

治法:滋補肝腎。

方葯:杞菊地黃湯加味。枸杞15g、菊花12g、當歸12g、白芍15g、柴胡12g、覆盆子15g、木香10g、梔子10g、炒棗仁30g、熟地24g、山藥15g、山萸肉12g、丹皮12g、澤瀉10g、茯苓10g、炙甘草6g、女貞子20g、桑寄生20g,水煎服。

二診:2007年3月20日,諸症瘥減,唯小便仍頻數,上方加益智仁15g、烏葯10g,水煎服,服14劑痊癒。

結 語

本病病因多由情志、飲食所傷,以及失血、外傷、勞倦過度所致。其病位在清竅,由腦髓空虛、清竅失養及痰火、瘀血上犯清竅所致,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其發病以虛證居多。臨床上實證多見於眩暈發作期,以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痰濁上蒙、瘀血阻竅四型多見,分別以天麻鉤藤湯平肝潛陽,滋養肝腎;以龍膽瀉肝湯清肝瀉火,清利濕熱;以半夏白朮天麻湯燥濕祛痰,健脾和胃;以通竅活血湯活血化瘀,通竅活絡。虛證多見於緩解期,以氣血虧虛、肝腎陰虛兩型多見,分別以歸脾湯補養氣血,健運脾胃;以左歸丸滋養肝腎,養陰填精。由於眩暈在病理表現為虛證與實證的相互轉化,或虛實夾雜,故一般急者多偏實,可選用熄風潛陽、清火化痰、活血化瘀等法以治其標為主;緩者多偏虛,當用補養氣血、益腎、養肝、健脾等法以治其本為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濰坊至善堂醫館 的精彩文章:

TAG:濰坊至善堂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