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家的土炕(下)

老家的土炕(下)

老家的土炕(下)

文/同淑君

老家的土炕上還有一件東西幾乎是必備的,就是在土炕的一側或者一頭,人們會在牆上做一個搭板,搭板上放木箱子,老家人叫板箱,顧名思義,是放在架子板上的木箱子。通常放的板箱是一對,四五十公分高,長大概是一米二三的樣子,寬六七十公分。一般情況是梅紅、棗紅或者褚紅,上面繪有花鳥蟲魚等,如喜鵲登梅、花開富貴等,也有人物畫,如傳統的五子登科、司馬光砸缸、牛郎織女等故事。放在土炕邊上的板箱,當然是用來放衣服等,這樣取用也方便,特別是寒冷的冬天,人們不用下炕就可以隨時拿出需要的衣物,倒是特別方便。如果誰家有兒子娶媳婦,新房裡盤的新炕只在一側搭好木板,等到新媳婦過門,就會把娘家給自己的嫁妝—新板箱放在架子上。

當然,板箱放在炕頭,也有不方便的地方,因為是架在木板上,而木板高度只有八九十公分,如果人恰好是坐在箱子下面,起身時又沒有留意,是會碰頭的,小時候偶爾就給板箱底下的木板碰過頭。

板箱放在炕頭,也有讓小孩子歡天喜地的時候。小時候,有時大人不在家,只有幾個小孩子在炕上玩耍,放板箱的地方就成為小孩子玩唱戲的好地方。首先要布置好戲台,就是再拿兩個床單或者兩塊大的方形圍巾,將一頭壓在板箱和木板中間,「演員」就走到圍好的「帷幕」裡面,假裝從戲台上的幕後走出來,表演節目,或是唱樣板戲,或是說順口溜,或是吟唱合陽花花,有時還跳舞,總之,把板箱當作舞台的遊戲是小孩子特別喜歡的一種。也有意外的發生,有時幾個小孩子正在「唱戲」,忽然聽到大人回來了,此時就會慌作一團,趕忙拆掉剛才布置好的戲台,有時候就會忙中出錯,小孩子為了把壓在木板和板箱之間的床單或圍巾迅速地扯下來,用力過猛,會把架子上的板箱一起扯下來,有的小孩曾經被壓到板箱底下,好在那個時候做板箱多用桐木之類的輕便木材,箱子加上裡面的東西本身並不重,即使砸在小孩子身上,一般也不會出什麼事,只是虛驚一場。至多大人罵孩子兩句就完了。

留在記憶里我家廚房裡的土炕比較簡單,但在我的心裡那是最溫暖、最溫馨的地方。冬天天冷,一家人坐在熱乎乎的土炕上,聽著窗外北風呼呼的聲音,可是房間里的土炕上卻溫暖如春,廚房裡飯做好了,打開那道小門,把飯菜放在大木盤子里端到炕上吃,一家人擠在一起,那粘稠爽口的苞谷糝,配上一點點涼拌的蘿蔔絲,還有我們合陽特有的乾麵的紅薯,就是那個年代的美味佳肴。或是一大我鍋米兒面,如果再煮一點黃豆或花生,放上油潑辣子,澆點柿子醋,一頓飯我可以吃掉兩花碗。那種滋味,那種熱鬧,至今難忘。

冬天的夜晚,全家人圍在一起,坐在熱乎乎的炕上,母親、姐姐做針線活,小孩子或者做活,或者聽大人說話,父親會講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母親會給我們說戲文,姐姐會講一講學校里的事情或者書上讀到的有趣的故事,到現在我都記得清清楚楚我給他們講《春苗》的故事,三姐給我們講祥林嫂的故事,當時,我還為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傷心了好久。

冬天的土炕,還有一個用途,就是蒸饅頭時發麵。北方人以麵食為主,早餐晚飯都要吃饅頭。用溫熱的水和好面以後,就要把大面盆子放到熱炕上,上面蓋上厚厚的棉被。等到面發起來之後,揉搓一陣子,做成饅頭,饅頭還是要放在熱炕上蓋上被子,過一會發起來才可以放到鍋里蒸。每年春節前要蒸好幾大鍋饅頭,都是在廚房的熱炕上發麵揉面做花饃的。還有如果冬天要泡豆芽,也是要把泡豆芽的盆子放在熱炕上,否則豆芽長不出來,更不可能長大。

廚房裡的土炕,只是冬天才可以住,夏天則不行,因為這個炕太熱了,即使不燒炕,做飯灶堂里的煙囪也是連通土炕的,土炕依然比較熱。所以,夏天時我們就搬到廈房的另外一個大土炕上住,我們叫廈里。廈里的土炕和廚房的土炕一樣大,但不用一堵土牆隔開,兩間房子是通的,上面是一個紙頂棚,這樣土炕夏天住的話就通透涼快。廈里除了一盤大炕,進門的右手邊靠牆的地方放了一對黃褐色的柜子,柜子上面則有鏡子、梳子等日用品,正對門的地方放一個黑色的大立櫃,這些柜子都是用來放衣服被子的。廈里的大炕沿是用磚砌成的,由於長時間磨損,邊緣已經磨的光光的。門背後左手邊靠牆,放了一把椅子,可以坐在椅子上脫鞋穿鞋,上炕下炕都方便。後來姐姐長大一點,她們冬天也住在廈房裡,那冬天就要燒炕了,這個大炕有兩個炕洞,只是如果只有一兩個人,大炕燒半邊就可以了。

小時候的冬天農活不多,特別是結冰以後,農村沒有多少農活,那個時候沒有什麼進城打工什麼的賺錢機會,也沒有蘋果樹花椒樹等要冬天打理剪枝施肥,農村人都守在家裡,到了這個時候,也是大家相互串門的時候。吃過飯後,左鄰右舍的人們,就開始串門了,經常是各找各的朋友,幾個大娘大嫂,各自帶上早已經準備好的針線活,三個五個,圍在誰家的熱炕上,一邊做活,一邊聊天,東家長西家短的,誰家的媳婦怎麼樣,誰家的孩子長的好,誰又穿了什麼衣服什麼鞋子等等,嘰嘰喳喳,好不熱鬧;男人也是如此,餵飽牲口,清理好牛圈,慢騰騰地去找張三李四,幾個人喝茶抽煙聊天。不過男人聊的話題不同,通常聊的是今年的收成,明年計劃種什麼,要麼就是兒子該娶媳了,女兒該出嫁了等家庭大事,偶爾也談論國家大事等。

那個年代,男人抽的煙大體有兩種:水煙和旱煙。水煙,當然少不了水,那時差不多每家都有水煙壺,也叫水煙鍋子。我家的水煙壺是銅製的,父親就用這把水煙壺抽煙。用水煙壺抽煙,除了煙草之外,還得有媒紙。因為用火柴太浪費,大白天點油燈也不划算,還是用媒紙更實惠。媒紙現在再沒有見過,每一片大約有一個手帕那麼大,黃色的,有點像祭祀時燒的黃表紙那樣。父親將它裁成一寸寬的長條形狀,然後把它捲起來,卷好之後的樣子就像今天看到的吸管的樣子,不同的是卷到頭以後將頭扭一下,好像打了一個結,這樣卷好媒紙就不會鬆開或變形。用的時候,點燃媒紙卷,用它來點煙,當一鍋子煙抽完了,將媒紙卷吹滅,將抽過的煙灰磕出來,重新裝好煙絲,撮起嘴唇對著媒紙卷猛吹,媒紙卷就會重新點燃,可以接著吸煙了。吹滅媒紙卷非常容易,但是要吹出火焰來,則是一個技術活,我記得小時候看見父親吹覺得很好玩,就也想試著吹,可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吹不著火。抽水煙的時候,煙壺裡的水被吸得咕嘟咕嘟地響,很像是人打呼嚕的聲音。煙壺裡裝的那些水,據說是很苦並且有毒,總之過一段時間換一次,黑乎乎粘乎乎的,都是倒掉的。

小時候,經常看著父親抽水煙,聽著水煙壺咕嘟咕嘟作響,看見父親抽煙時那種心滿意足的樣子,心裡總是在想,煙到底有什麼好抽的呢?真有那麼好抽嗎?其實,這個問題我到現在也沒有想明白,因為現在,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聞到煙味,我都覺得不舒服,都要躲得遠遠的。這個問題,也許抽煙的人才能夠更好地回答。

由於水煙壺不方便攜帶,只能放在家裡,所以也有不少人抽旱煙。旱煙,就是我們常見的用煙斗抽煙的那一種。煙斗煙袋攜帶比較方便,從前有一些人就將煙斗煙袋子裝在口袋裡,還有的老頭子將煙斗別在腰上—老人家怕受涼,腰上要系一條寬大的腰帶。抽煙過程和水煙大同小異,需要抽的時候,拿煙斗在煙袋子里轉兩下,隔著袋子用大姆指按一下,就裝好了煙。如果可能,也是用媒紙點煙。當時,還有一些人將紙煙裝在煙斗里抽的,也許不習慣紙煙抽的方式。後來,有了打火機,媒紙漸漸地退出了市場。

其實,那個時候也有紙煙賣,但紙煙太貴,沒有多少人買。那時我記得有兩種紙煙,一種是羊群,9分錢一盒,煙盒是綠色的,上面有白白的羊群;還有一種是大前門,兩毛錢一盒,煙盒是大紅色的,上面是大前門景區的圖案。之所以印象這麼深,因為我上小學時總是沒有練習本,家裡也沒有可以用來做練習本的紙張,於是自己就到處撿拾紙片,用來做練習題。我記得我曾經有一沓煙盒紙,正面反面都被我寫的密密麻麻的。不管是水煙還是旱煙,人們自己到集市上花幾毛錢稱二三斤煙葉,回來自己把它處理一下,就可以抽一年半載的了。

北方冬天的熱炕,也是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冬天去別人家串門,如果主人說:「快快,把鞋脫了,上炕,上炕。」這就是對朋友鄰居的最熱情的招待了。如果想聊天,那就不用客氣,脫掉鞋子,坐到炕上。過年後走親訪友,也都是招呼客人坐在炕上,蓋上被子,然後喝茶聊天吃飯。主人則在廚房忙活,準備飯菜。如果人多的話,一群人抹花花牌,數著玉米粒記輸贏。我上二年級的時候,父親就教會了我抹花花牌,為的就是過年時陪父母打幾圈。

小時候去外婆家,外婆特別怕冷,總是圍著被子坐在廚房裡的土炕上,只要走到廚房裡叫聲外婆,問候外婆外爺新年好的時候,外婆立即說:「把鞋脫了,快點上來,把炕門關上,小心涼風吹進來了。」我馬上脫掉鞋子,坐到外婆那熱乎乎的炕上,和外婆聊天……

後來計劃生育了,家裡的孩子少了,房間也多了,那種大炕就越來越少了,人們把原先的大炕改進成小一點的炕,只有原來的一半大小,大體上比雙人床稍大一點點,多出的空間,會放一張寫字檯,一把椅子。還有現在冬天人們多數家裡都生爐子,有的人嫌土炕麻煩,乾脆就把土炕打掉,全部換成床,晚上睡覺怕冷用電熱毯。但也有人堅持用土炕,特別是有小孩子老人的家庭,覺得在北方過冬還是熱炕最舒服。近幾年農村修建新房時更注重裝修,不少人家的炕沿、炕圍也用顏色美觀協調的瓷磚飾面,有各種圖案在上面,美觀大方現代。

土炕與豪華的床相比,顯得土氣簡樸一些,可它冬暖夏涼,寬敞乾爽,十分益於人體健康,舒適方便,尤其適合兒童和老人。實用樸素的土炕和北方人的起居密切相關,一盤土炕裝載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現在想想,有多少孩子是在土炕上嬉戲玩耍,給辛勞之餘的父母增添了天倫之樂;有多少俊男靚女在這土炕上進入洞房花燭夜,揭開了愛情的溫馨蓋頭,建立小家庭;有多少常年背朝太陽面朝黃土父老鄉親在這土坑上合計過春種秋收,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圍在一起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有多少和睦家庭在這土炕上擺出滿碗的糖果爆玉米花紅棗花生、燒酒肉菜大白饅頭來招待親朋好友,歡慶良辰吉日……

社會進步了,土炕越來越少了,但土炕的記憶卻永遠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里,這是時代的印記,也是許多人那個時代溫馨的回憶。

【作者簡介】同淑君,合陽在外工作人。

總編:金水編輯:周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水合陽文學微刊 的精彩文章:

老家的土炕(上)

TAG:金水合陽文學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