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手握湘軍30萬,所向披靡,為何沒有稱帝呢

曾國藩手握湘軍30萬,所向披靡,為何沒有稱帝呢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具影響得人物之一。他從湖南一個偏僻得小山村以一介書生進京趕考,二十八歲便靠中了進士,從此以後,他一步一個台階地走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直到一品官位。

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曾國藩的湘軍攻克南京。當時,曾國藩擁兵30萬,佔據中國半壁河山,曾國藩已成為滿清入關以來漢族官僚中持權最大的官員,超越了清初的吳三桂,足以功高震主。曾國荃、彭玉麟、趙烈文、李次清等曾國藩的部屬幕僚人,他們約集30餘名高級將領深夜求見,欲將黃袍加身與曾國藩。曾國藩面臨一生的最重大的抉擇,面對這些眼睛冒火熱切的屬僚,曾國藩十分冷靜地給眾人寫下了一副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坦露心跡,放棄了在他手上創造歷史書寫曾氏王朝的機會。

那麼,這麼好的機會,曾國藩為什麼不造反呢?

第一,曾國藩的時代,滿清與漢人之間的民族對抗,其實基本上已經消失殆盡。由於滿人入關以後,實行漢化的政策,經過200多年,雖然滿人還擁有一些特權,但是,滿人與漢人之間的民族仇恨基本上消失。曾國藩等大臣的心中,已經沒有把滿清政府看成是異族人,而看做是真龍天子,所以不存在要替漢人報仇的想法。

第二,當時的清朝雖內憂外患,但並沒有天下大亂,也不是亂世。不需要他站起來統一天下,重振秩序。他只需要把太平天國蕩平,天下又會重新太平。

第三,中國古代從漢朝開始,就建立了一整套以儒家思想為價值尺度的社會秩序,三綱五常是社會最基本的運行規則。所有的讀書人,從小就受這種價值尺度的熏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旦入仕當官,忠君愛民就是基本準則。作為時代大儒的曾國藩,就算他手裡的兵丁再多,有三綱五常的做人信條,他也絕對不會隨便就起兵造反。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單原創 的精彩文章:

皇帝身邊這麼多漂亮的宮女,為何非要用太監呢
美國扔下第一顆原子彈後,日本真的是因開會沒有投降嗎
英國女性可以為王,那麼英國皇室血統是否已經混亂
慈禧和溥儀如此的對待太監們,他們的下場罪有應得
清朝黃馬褂可不是誰都可以穿的,只有這幾種人

TAG:簡單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