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Lii Gear 咆哮蟋蟀 16L模塊化背包深度評測

Lii Gear 咆哮蟋蟀 16L模塊化背包深度評測

今天我們來介紹下 來自Lii Gear 工作室出品的"Roaring Cricket"咆哮蟋蟀16L背包平台評測。

為什麼叫「咆哮蟋蟀16L背包平台」呢,因為這款包的設計師Lii 本人說有意把它打造成Lii Gear的一個模塊化系列背包。將來與更大容積的版本遙相呼應。這必然將會有一部分模塊化通用配件,可以互換,拓展,自由組合。從設個設計思路出發自然是極好的。第一次見到這款包的原型 大概是在4月中旬的一次搞基。Lii 給我和螃蟹聚聚展示蟋蟀的蝴蝶橋結構肩帶。說到蝴蝶橋結構,不得不提到攀山鼠的經典設計。這確實是小型背包(短背長)結構釋緩肩部壓力的一個不錯解決方案之一。

再說蟋蟀的研發背景。去年筆者曾介紹過Lii Gear的23L Daypack 。那款包在包體容積(實際容積超過了23L)和背負設計上對於日常通勤和單日戶外使用顯得大了些。而對比Lii Gear的開山之作———13L Daypack(戰甲網有聯名改進款哦 強勢廣告植入),產品線上需要一款二者相衡取中間,滿足黃金一日包的產品:滿足顏值高,帶背負,可拓展,細分割,多用途。於是咆哮蟋蟀就這麼誕生了。

官方產品介紹。蟋蟀背包目前主流配色為 MC(330D X-Pac),MC-Black(500D X-Pac),200D 全大力馬黑、白(高端輕量化材料)。當然還有四叢版本什麼就是設計原型了。沒有大批量出貨不算。

先從面料講起。關於什麼是Xpac,筆者之前幾篇文章中做過簡單介紹。

簡單來說,Xpac是一種高度自由的面料複合方案,防水膜複合在宿主面料上,通過X-ply滌綸線加固,讓宿主面料得到防雨水的效果。(類似有防水膜的硬殼衝鋒衣)

採用330D MC印染尼龍布料(宿主) Xpac複合的Lii Gear 背包。

Xpac複合面料的特點是在外層面料(宿主,宿主面料可以是Cordura烤地瓜尼龍、非烤地瓜軍規尼龍布,亦或格子布,滌綸布)上先複合一層X-ply的黑色滌綸線,這些滌綸線以22度交叉排列;然後再複合一層不同型號的透明pet防水膜(聚酯膜壓層),憑藉這層Pet膜使得面料做到真正意義防水滲透。

得益於X-ply滌綸線加固效果,Xpac複合面料的背包、小包能取得非常【挺】的立體效果———這一點太重要了,相信不少軍品玩家朋友都知道立體裝逼的重要性。這裡順便說下,常規尼龍(烤地瓜)面料硬不硬,挺不挺(怪污的,攤手)和旦數(D數)高低並沒有直接關係,有的品牌500D尼龍面料比某家的1000D尼龍還硬還挺,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誤區。

目前,Xpac複合面料 與Cuben系、大力馬(Dyneema)系是輕量化戶外包主流的三大頂級輕量化面料

而蟋蟀的MC版本就是330D Xpac ; MC-Black則是500D Xpac ;宿主面料不同。接下來介紹下大力馬。

大力馬(Dyneema)也叫迪尼瑪。學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是老美DSM社推出的一種輕量、高耐磨抗撕裂紡織面料。最早用於製作競技帆船,後來因其出色的面料性,大力馬被廣泛運用於防刺服、手套、漁具,織線、繩等材料上。相比考杜拉麵料,同等耐磨指數,大力馬只需更低的旦數就能做到。目前我們所指的大力馬通常就是指純大力馬面料(本文介紹的蟋蟀背包) ,除此之外還有混紡大力馬面料,如: 大力馬DXG (Lii Gear 13L 戰甲聯名版大力馬DXG面料版本既是); 大力馬DG(鬼仗的收納袋,和DXG的區別是沒有斜紋); 大力馬還可以和粗苯混紡(大力馬防水是個硬傷,目前還沒有工藝解決,因此和粗苯混紡取得防水可謂優勢互補 類似HMG家的面料亦是如此。)

大力馬織線

言歸正傳,開始本文介紹。

外觀部分

首先看包體正面。 頂部採用雙魔術貼位設計。這點要好評。去年筆者體驗23LDaypack之後就和Lii 說過這個事兒,魔術貼面積一定要給夠,有容乃大,讓大伙兒玩個夠。

中下部採用彈力固定繩(可以X固定也可以打開)+犀牛PALs 織帶結構。

犀牛PALs 織帶結構是Molle PALs的簡化版本,核心特點是只在必須的固定地方打織帶,最大程度簡潔和輕量化。犀牛PALs 織帶結構目前主要兼容犀牛家和Lii Gear 的附包產品為主(當然某些附包背面格子跟好能對上的也能用)。圖中筆者在蟋蟀正面固定了2個Lii gear 黑蟒腰封附件包,額外擴容。戶外使用放些小零食,背包雨罩,頭燈啥的很方便。

這裡介紹個用法,加了兩個腰封附包就不能用彈力繩了?非也。一樣能固定硬殼!

當然一部分軍品玩家可能還是不適應犀牛PALs,不要緊,現在蟋蟀有背面全織帶版本,還是廣告強勢植入,戰甲網淘寶店少量現貨有售

背面頂部是一個拉鏈隔層,採用YKK拒水拉鏈,拉鏈頭採用熱塑管套,和雞骨頭一樣高大上。

拉鏈口袋深度非常可觀,垂直放入一個貓撲彈匣造型充電寶無壓力。

拉鏈倉表面還有4個傘繩掛點,可以額外加掛掛飾或者附包。推薦使用奈愛小快掛。

這樣外面就掛了3個附包擴容了,當然還不止。最變態用法外部一共可以掛4個附包(還不算底部壓縮織帶再擴容個附包)

來看主倉。主倉採用了這兩年非常流行的倒U開拉鏈設計,拉鏈行程為2/3 ;拉開後前蓋有兩個拉鏈收納網兜,適合放置些雜物。主倉內部容積讓一個滿裝LII Gear 30D超輕量MC迷綵衣物整理袋和一個大號EDC雜物包剛好。

主倉拉鏈考慮到開合的順暢性,沒有採用YKK拒水拉鏈,當然,包身上帶有一片拉鏈拒水擋片,只不過全大力馬版本蟋蟀面料稍軟,拒水擋片多數情況下是外翻的。。。晴天還好,雨天請手動蓋住拉鏈。

主倉內兩個拉鏈隔層中間有一條彈力繩限位帶。這正是背包外部正面彈力繩的末端,從內部收緊/放鬆調節。

主倉貼背一側頂部帶掛點,可用於懸掛水袋,也可以自行加扣具。包身上半部是一塊魔術貼毛面區域,可粘貼帶魔術貼勾面的附包,或貼魔術章。兩側預留大量口字扣,為日後的模塊化附包配件預留介面。

筆者手頭上沒有帶魔術貼勾面的附包,只能用EDC工具收納粘黏貼做示範。現如今模塊化戰術背包、器材包的興起,魔術貼粘黏附包在今後今年必然會火。

所以「蟋蟀背包組件平台」也緊跟時代的潮流,有了額外選配的原廠模塊化附包配件。這裡順便提下,下圖中,頂部這個附包通過口字扣固定,下面那個透明窗口的醫療包則是魔術貼勾面粘貼。

而底部預留了兩個口字扣,寬度剛好兼容犀牛的Chamber Pockets 附包(犀牛最常見的附包)不過這個設計對於多數玩家來說,要求太高。主倉的魔術貼區域沒有直通到底,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建議魔術貼一通到底。

包身長度完美兼容駝峰3L 瘦版水袋。頂部掛點正好勾住水袋上方掛點。

水袋側面出口設計蟋蟀類似23L Daypack,拒水拉鏈設計。但實際使用筆者發現,目前蟋蟀水袋出口拉鏈有效行程使用駝峰軍版水袋吸嘴來說,開口太小,每次穿過和取管都是挺悲催的事兒。以至於後來筆者還是直接從拉鏈頂部出水管。這裡建議水袋出口拉鏈應加長1.5~2cm 為宜。

主倉厚度還是相當可觀的。下圖是一張戶外使用前的實際裝包圖例。圖中C2 molle 醫藥包完全能橫向放置包內。除此之外主倉內還裝了3L水袋(儲水約2.5L)、一個充電寶、Lii Gear 30D收納袋(襪子一雙)、毒蛇咬傷處理抽取器(南方夏季行山蛇多,以備不時之需),當然還有康迪Befree凈水神器。

蟋蟀的主倉容納一台15.6寸的筆記本電腦尺寸正好。唯一不足是沒有緩衝保護內膽,屬於裸奔攜帶。輕拿輕放,這是墜吼的(市面上目前帶黏貼的筆記本內膽 C2 XBP 那款就不錯,只不過最大只能容納13寸及以下筆記本。去年lii Gear 自家就有一款防震筆記本內膽配件諜照,但一直沒有量產 期待出貨。)

通勤使用實例:一台15.6寸筆記本,無線鍵鼠,C2摺疊雨傘,一個3.5英寸移動硬碟,錢夾,充電寶,2.5英寸移動硬碟,RTR記事本,輕鬆裝包。

總的來說,蟋蟀背包主倉規格尺寸中規中矩,長度正好兼容水袋、筆記本等常見裝備尺寸,主倉厚度也比較科學,存放寬厚物品沒有太大壓力。但對比23L Daypack, 16L的蟋蟀在主倉兩側簡化了側兜設計,這裡建議可以在兩側也縫製上魔術貼毛面,同時預留口字扣掛點,然內部形成全模塊化。

背包兩側分別有兩個水壺側兜。最大可以裝下犀牛樂基因水壺,手工點100個贊。4月份第一次見到蟋蟀原型的時候記得還沒有加側兜,正式出貨版本上能見到實用無比的側兜真是太好惹。

除此之外,側兜配合側面的兩條壓縮織帶可以懸掛固定一些裝備

固定有鬼的 Z字鬼杖,長度合適

如果固定標準伸縮手杖則有點偏長,稍顯突兀

背負系統講解:

蟋蟀背包的背負系統相比去年推出的23L Daypack 有了較大變化。按照慣例本文依舊為各位詳細解讀這款包的背負系統。

背負概貌。

從肩帶說起,肩帶的曲線和常見的背包肩帶曲線不同。單邊來看,呈現一個弓字型。蝴蝶橋結構外凸位置,正確背負應對應肩部的正上方。因此,弓型的外凸槽是針對人體肩部曲線特殊設計的。

肩帶貼身一側採用了親膚度極高的彈力紗包裹,這個設計筆者在去年的23L Daypack中就讚譽有加。哪怕是在大運動量被打濕後背負體驗效果也不錯。

另外必須說的一點是,這款肩帶的厚度真的真的誠意滿滿,甚至超過了一些小型背包的簡易腰封的厚度。背起來舒適度非常高。

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有次在Lii工作室聊天,說了個很有趣的事兒。常見的背包肩帶包邊通常是貼身一側用親膚材質的材料,外側用耐磨尼龍面料或輕量化面料。但在肩帶側面的拼接點,往往是親膚材料和耐磨材料 五、五開的縫製方式。對於有些沒脖子的胖子來說,運動出汗後肩帶側面拼接點會磨脖子,難受。因此能不能在肩帶側麵包邊採用彈力紗全覆蓋的方式呢?果然在蟋蟀的肩帶側麵包邊上,見到了這樣的改進。贊贊贊

頂部固定方式是織帶穿日字扣(可以調節包體高低,但不是調節背長)+重心收緊帶

碳纖維蝴蝶橋結構特寫。相比攀山鼠的鋁桿兒蝴蝶橋,Lii給蟋蟀用的是日本東麗頂級的3K碳纖維片材質蝴蝶橋。3K碳纖維不僅重量比鋁桿更輕,而且強度更大;相比普通碳纖維有著更強的縱向強度。蝴蝶橋支架末端還採用了海帕龍補強。至於具體背負體驗效果後文會講。

蝴蝶橋下方有個掛點,但內直徑太小,實際使用並不方便,建議還是用D環。

織帶打棗,可以加掛附包或者調解胸扣位置高低。(胸扣採用魚骨扣固定,鄙人表示胸扣已經掉了。。。改進改進)

徒步使用時利用織帶可以在肩帶上加手機包和GPS包

肩帶末端採用金屬蝴蝶扣與包體連接。順便提下,肩帶調節織帶末端做了彎折打棗(如圖),打個活結可以用來臨時外掛小物件,例如上圖掛小鈦杯或者垃圾袋(親測)而且不會掉。

包體底部兩側帶有兩個類似First Spear家的專利TUBES快插介面,本意是用來加快拆腰封的。

但這個設計有兩個問題;

1 材料上,並非使用First Spear和ITW合作的專利款TUBES,而是用了國內復刻件,有使用者反應出現腰封自然脫落的案例。

2 受制於包體長度的原因,蟋蟀腰封的位置在髖骨以上,變成了護腰寶。(把包身位置放的非常低,才能勉強夠到髖骨位置。但這樣實際背負起來包身穩定性差,特別是跑動時候。)

因此對於後續研發來看。此設計應當選用原品TUBES快插扣,保證連接點的可靠性。其次,這個結構運用在更大的包體(長度)上為適宜。

背墊延續了13L的經典設計,EVA墊的厚度非常可觀

隱約可見蜂窩狀透氣孔。但實際使用出汗了基本還是捂。

小塊腰墊

採用犀牛「引擎蓋」結構設計,打開後可見下插背負支撐板。

固定扣改用反折打棗織帶,替代金屬蝴蝶扣。

雙碳纖維桿支撐板。相比23L Daypack有提升。

至此背負部分組件介紹完畢。接下來我們看看實際使用背負效果如何。

戶外測試

收到此包到出文,差不多有2個月了,期間進行了日常通勤、多次徒步,穿越,騎行短途出遊測試。說說體驗感受。

1 背負效果表現(前提:無腰封 僅靠肩帶負重)。

舒適負重區間 ≤ 6KG (12斤內,負重輕盈,肩帶負重效果非常好)

一般負重區間: 6KG~10KG (12~20斤,這個負重區間短時間內(3小時內) 蟋蟀的肩帶背負系統完全能夠承擔,但舒適性沒有10斤內好,時間長了(超過6小時)肩部依舊有疲勞感)

過載負重區間:≥ 10KG (超過20斤 背負效果一般,對肩部壓力大超過3小時 肩部疲勞感明顯)

測試期間一個鄙人和朋友輕裝探新線路穿越裝備。打包重量(含水)在7.5KG左右。隨著食品和水的消耗,背包重量越來越輕,背負舒適度越來越高。

2 蝴蝶橋肩帶系統有沒有用?

答案是有作用的。但必須結合實際使用情況來分析。蝴蝶橋結構肩帶作用原理是在肩部受力位置形成一個支撐面,而不是常見背包受力是單獨一個點,從而達到釋緩肩部承重壓力。但蝴蝶橋結構肩帶並不能轉移背包的重量(能量守恆啊)。所以背包重量超過一般負重區間,時間一長,肩部所承受的壓力並沒有改變。值得一提的是,通勤使用(上下地鐵公交 上下車),單肩背幾分鐘內,蝴蝶橋肩帶結構釋緩肩部壓力感覺尤為明顯。棒棒的。

因此,實際使用,無論是戶外行山還是城市通勤,精準控制攜帶物品和重量,還有體積,讓背包肩帶處於合理的負重區間,這是最重要的。

3 上文說過,蟋蟀的包體較短,加腰封必須把包體位置降的很低,否則腰封變成了護腰片。但換一個角度來說,短包體帶來的好處是:腰上可以加附件工具,例如攜帶戶外刀具、手鋸、大型搜索手電筒或者直接上腰封。反而方便了不少。

配件篇

作為一款模塊化背包組件平台,蟋蟀目前有許多可額外購買的配件。接下來介紹2款比較實用的拓展配件。

1 拓展袋鼠袋。全大力馬版本袋鼠袋配色與包體顏色一致。正面表面帶4x4格molle織帶,可以拓展附包

底面頂部有收緊抽繩,然後中央區域帶一個拉鏈網兜,可以收納雜物。

針對通勤騎行,筆者用來收納自行車燈,尾燈和背包罩,大小正合適。

袋鼠袋組合到包體上,固定騎行頭盔效果非常好。

公路車騎行測試蟋蟀的肩帶曲線貼合度非常好,但蝴蝶橋結構在騎行姿態下並不能發揮作用。

除此之外,袋鼠袋還可以作為休閑露營背包額外擴容的外掛組建,輕鬆擴容一個睡袋

甚至夾一個20多升的桶包。(這還不算什麼,取看看犀牛的袋鼠帶,都能兜一個人或一頭野豬)

實際使用中,袋鼠帶的位置和加腰封包位置是衝突的,因此筆者使用經驗是根據需求擴容,要麼加袋鼠帶不加腰封(騎行)要麼加腰封包不適用袋鼠帶。

2 Lii Gear Accessory Pod 這個包也被叫做底部擴容包/帳篷包(黑人問號?)

倒梯形曲線,背部帶兼容molle織帶掛點。

配合蟋蟀拓展織帶配件可以下掛在背包底部(官方圖)。

頂部拒水拉鏈

展開後容積大約是1.5升,還挺能裝。

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問,這個包官方諜照出來的時候是圓筒型的啊,為啥你這個是偏平梯形呢,是不是搞錯了。其實非也。接下來,看我的操作!!

將側面的魚骨扣固定到頂部三角扣里

你會發現這個小包側面的剪裁其實是方形拼接的!!

對邊也這麼扣上,整理下包型 就成圓桶型了!!!好玩吧。其可以變形的秘訣就在於包身材料使用了XPAC複合面料,以及側面的剪裁拼接。

對比剛才偏平梯形,圓桶型容積更大些喲,在上圖EDC雜物的基礎上可以多放一個彈匣造型充電寶。

Lii Gear Accessory Pod 與 Helinox Tactical Chair One 超輕摺疊椅子收納包做個對比,大小直觀。

另一個形態對比。Accessory Pod 加了肩帶以後也是可以作為出街小挎包單獨使用的。

還有種用法,將Accessory Pod 當附包組合在大包上使用。掛側面方便易取,放背包罩,雨衣,毛巾等潮濕物品,正好發揮Xpac面料的優勢。

除此之外,蟋蟀模塊化背包平台還有諸如內部魔術貼粘黏附包,外部整理包、快拆腰封等組件,手頭沒有實物,一些以官方介紹為準。

小結:

蟋蟀模塊化背包平台系統筆者把玩了近2個月後倒回來看,從產品研發設計,Lii本人和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經推出,聽到最多的評價是這包好看,這包拓展好玩,這包設計分割不錯。成果有目共睹。誠然體驗下來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但仍不失為一款大膽、創新、有趣的嘗試。對於國內為數不多有想法、有態度做事兒的品牌,我們應該抱以耐心,期待他們越做越好。有朝一日能和國外一線品牌齊平,yes , go lii gear , made in beijing , China .

優點:

1 背包分割設計合理,文能日常同勤,武能徒步騎行,優秀的拓展能力,讓蟋蟀可以從一個16L 的daypack 搖身一變成接近30L 的1~2day背包。

2 常規版本自重有效控制在1kg內,兼顧耐用性,輕量遠行的指導思路很好地貫徹。

3 豐富的拓展配件,組件,將來還能與自家大包互換,具備通用模塊化的雛形。

4 寬厚的肩帶、背墊設計,彈力紗面料親膚程度很高。

5 蝴蝶橋結構肩部減負效果明顯,雙支撐桿插板支撐有型。

6 主倉尺寸精準,可懸掛3升瘦版駝峰水袋,亦或是15.6英寸筆記本。

7 雙水壺側兜實用度max, 最大可以插入1L 樂基因水壺,配合壓縮織帶可實現外掛工具。

不足及建議

1 受制於包身長度原因,無法調節背長,對腰封兼容犧牲包體穩定性

2 肩帶建議按照身高體重分尺碼適配不同高矮胖瘦

3 背包胸扣建議改為帶彈力織帶的可延長的版本。

4 水袋拉鏈出口長度加大

5 主倉內魔術貼毛面區域建議直通到底,兩側也加魔術貼毛面,形成全模塊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甲軍品資料網 的精彩文章:

迪克TOUGH折刀搶先體驗
OAKLEY 2017新款 ELMONT 鈦合金墨鏡
騎士探游·曼谷4天3晚三槍射擊深度游國慶節繼續開班!
納拓NexTool 5501 鎢鋼防衛筆 攻擊 戰術筆 防狼破窗武器

TAG:戰甲軍品資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