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金磚國家差異性與「各國平等」原則:共同訴求未變

金磚國家差異性與「各國平等」原則:共同訴求未變

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將於中國廈門舉辦。

今年是金磚機制第二個十年的開篇之年。過去十年間,金磚機制逐漸完善,金磚新開發銀行成立並投入運行,金磚國家間的合作逐漸全面、深化。

相比於2006年金磚機製成立之初,過去十年間金磚國家間並不相同的發展速度成為倡導平等互利的金磚機制正在解決的一個新問題。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為11.2萬億美元,而另外四個金磚國家——印度(2.264萬億美元)、巴西(1.796萬億美元)、俄羅斯(1.28萬億美元)、南非(2948.41億美元)GDP之和為5.63萬億美元,僅為中國GDP的一半。十年間,中國在金磚國家GDP總量中的佔比上升了超過25%,金磚機制下的「差異性」愈發顯著。

「對於多數多邊機制而言,完全的經濟平等都是近乎不可能存在的。不同的發展程度與發展速度正是國際經濟的特徵之一。將金磚國家成員國聯繫在一起的並不是這些國家在經濟規模上的相似性,而是在宏觀角度上,它們代表了發展中世界和新興經濟體。中印兩國相對優越的經濟並沒有改變它們也是發展中國家的事實。」專註於G8、G20、金磚等國際機制研究的多倫多大學學者約翰·柯頓(John Kirton)與艾麗薩·王(Alissa Wang)共同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指出,「這種經濟差距反而可以作為金磚國家的一個助推力。」

「話語權均等」

在2015年7月舉行的俄羅斯烏法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主旨講話指出,中國倡導的「上海精神」與「金磚國家精神」都強調開放包容、互尊互信、共同發展,上合組織和金磚機制都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秉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合作原則。

金磚國家對於金磚新開發銀行(以下簡稱「新開行」)的設計就是這一原則的典型體現。根據2014年7月15日金磚國家簽署的《金磚新開發銀行協定》,金磚銀行的股權分配和治理結構以「平等」作為基本原則——銀行的治理結構和股權分配不與各國的經濟規模掛鉤,而是按照國別進行平均分配,即五個創始成員國採取「等額出資」、「均等地享有話語權」的原則。

按照相關章程,新開行的總部設在上海,首任理事會主席來自俄羅斯、首任董事會主席來自巴西、首任行長來自印度,同時還在南非設立了非洲區域中心。

「新開行與其他主要多邊機構的一大不同在於,並不存在一票否決權。」來自巴西的新開行副行長、首席風險官巴蒂斯塔(Paulo Nogueira Batista Júnior)曾多次指出,這一點是新開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這一本質區別。後者的代表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個金磚國家在其中的投票權之和(14.18%)不及美國一個國家的投票權(16.52%)。

「金磚機制的主要目標之一是促進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重要全球機構實現更公平的治理,目前這些國際機構的代表權和投票權都與出資額相關聯,而發展中國家在這些組織中則嚴重缺乏代表性。」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員西里爾·普林斯洛(Cyril Prinsloo)向澎湃新聞強調,「金磚國家正試圖解決這一重大的全球治理挑戰。」

「如果新開行想要在世界上更具影響力,就需要允許中國增加資本,但印度等國很可能會不遺餘力阻止這一變化。」 《全球治理中的新興國家》作者、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加拿大安大略省國際治理創新中心副主任安德魯·庫珀(Andrew Cooper)對澎湃新聞表示。

但是,約翰·柯頓與艾麗薩·王則認為,在不改變現行原則的條件下,在金磚國家追求國際治理的過程中,中國的經濟體量依然可以轉化為金磚國家整體的影響力與經濟實力。「同時,在金磚國家共識原則的保障下,平等治理的原則保證了經濟較強國家的助推力只會用作反映大多數的利益,而非少數人的利益。」

「金磚國家要求平等、共識的指導原則對於中國未來外交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考驗與歷練:我們如何發揮一種粘合劑式的領導型力量,但不明確說我們是『領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研討會」上向澎湃新聞表示,「如果我們把金磚國家(合作)做好了,未來我們將從這一實踐中提煉出很多經驗,這將為我們關於推動一個更加合理完善的國際秩序的嘗試提供一個很好的案例和實驗場所。我覺得『金磚』現在更大的貢獻在這裡。」

金磚國家經濟狀況應全面看待

隨著金磚國家間經濟發展差異性日益凸顯,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與聯繫也呈現出不均衡之勢。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俄羅斯、巴西、南非的最大貿易夥伴國,也是印度的主要貿易夥伴國之一,但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繫卻相對薄弱。加之近年來國際油價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南非和巴西等國政局的不穩定、俄羅斯與西方交惡深陷制裁等因素,部分金磚國家的經濟發展相對遲緩,對原材料、能源的依賴彌深,在全球經濟網路中的價值鏈分工未能充分體現出來。

以金磚國家中領土面積最大的俄羅斯為例,根據俄羅斯前財長庫德林的計算,1999—2008年,俄羅斯GDP增長率與國際石油價格的相關係數為0.86,2009—2014年該係數達到0.98。這使得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油價走勢,成為俄羅斯經濟前景的「命門」所在,也間接導致了俄羅斯經濟在2014年國際油價下跌之際陷入危機。

俄羅斯總統經濟顧問安德烈·別洛烏索夫曾經表示,俄羅斯出現經濟危機以來,貧困人口增加了近500萬,總數突破1900萬人。其中,收入低於最低生活標準的人口佔俄總人口的比例也由危機前的10%上升到13%。

「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金磚國家的發展。」 美國內華達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蒲曉宇對此指出,巴西等國家目前面臨經濟危機,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但包括巴西在內的金磚國家在人口、幅員、經濟規模等方面仍有優勢,這些國家作為新興大國的基本底盤都還在,只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從長遠來看,我們不能因為某些國家的短期困難而忽略金磚國家的潛力和實力。」

同樣是俄羅斯,隨著危機後俄政府一系列「進口替代」政策和利商政策的實施,鼓勵民間創辦和發展企業,促進本國非原料產業的發展,俄羅斯經濟已經從去年底開始出現好轉。英國《金融時報》今年8月報道稱,俄羅斯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增幅達2.5%,是近5年時間裡增長最快的一個季度。

「復甦毫無疑問正在發生,而大背景則是俄羅斯經濟已經適應了較低的油價,以及2014年以來遭到的制裁。」俄羅斯諮詢機構「宏觀顧問公司」合伙人克里斯·韋弗(Chris Weafer)對《金融時報》說。

提高新興經濟體發言權

在去年於印度果阿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後,金磚國家領導人們在共同發布的《果阿宣言》中表示,「我們同意,全球和平和安全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日益凸顯,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共同努力......我們同意,通過開展讓我們人民直接受益的務實合作,金磚國家在全球舞台上發出具有影響力的聲音。」

「金磚本來就是起源於在差異中求合作的嘗試,金磚內部有所不一致是肯定的,但這些國家有一點是一致的:金磚國家對於現有全球治理中的西方主導權都有不滿,金磚合作不是要推動全面推翻現有國際秩序,但金磚期待提高新興國家的集體發言權,這個根本的一致性仍然是推動金磚合作的持續動力。」蒲曉宇表示。

「雖然二十國集團逐漸分化,成為『十九國集團VS美國』的格局,金磚國家卻始終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隨著特朗普上台與英國脫歐進程的推進,國際經濟的分離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這一背景下,金磚國家的統一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約翰·柯頓與艾麗薩·王認為,「如果金磚國家能在日益分化的世界中保持統一,將很有可能實現它們的奮鬥目標,增強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經濟中的話語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高圓圓機場獨自推行李 疑似和趙又廷語音密聊
《春風十里不如你》大結局:最討厭的倆人成了人生贏家!
趙麗穎張翰新電影發布首款海報和新劇照,民國夫婦日常美哭網友
《極限挑戰》最新路透,張藝興對待男女居然這麼大差別!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