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天就是「七月半」,這些風俗你知道嗎?

明天就是「七月半」,這些風俗你知道嗎?

樂清「七月半」風俗

「七月半」的起源

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道教稱「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中國民間有 「鬼節」之稱。關於這個歲時節令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傳說。

一說是起源於道教和佛教。據《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 七月十五日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辰,因此自古以來,民間多進行拯孤照冥等節俗活動,認為這一天是祭祀亡親、悼念祖先的日子。在佛教中,起源於佛經中的目連(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救母的故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作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父母恩情,後人延至故去的先人。

另一說是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相當於西方的「感恩節」。農民在夏收之後,趁農閑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靈和開闢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是用素筵祭祀,並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後來從素食發展為葷食,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稱為「鬼月」,需要祭奠,「七月半」也就演變成「鬼節」。

地方節令習俗

在樂清的習俗中,「七月半」是清明節之後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時節。其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清明節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是日,迷信風氣特盛:家家戶戶將廳堂打掃乾淨,神龕前置先祖牌位、香案,備酒肴饌品供奉,以迎故祖;上墳焚燒冥錢、祭奠先人;在籬笆邊、弄堂口、村前村後的路邊以及附近叢葬處焚燒冥錢以「賄免」,俗稱「燒散錢」;在河湖溪水邊「放河燈」以超度溺魂,免除禍患。在七月十五日前後,有的婦女還請道士、和尚在道觀、寺院為已故父母做普利道場,即「盂蘭盆會」,俗稱「拜蘭盆」;樂成、大荊等地會舉行迎城隍遊行等。

民眾放河燈

還有聽老人們傳說此夜百鬼從奈何橋上過來,冥司點起大紅燈籠引領他們,朝著闊別已久的陽界浩浩蕩蕩而來。所以這一夜,不宜外出。七月半後就不宜下水游泳,不然會有水鬼拖你溺水。還有一些禁忌:不要在晚上晒衣服,特別是紅色,會招鬼嫉妒;筷子不能插在飯中央,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鬼與你分享食物;不要在別人祭拜鬼神時胡言亂語;非特定場合勿燒冥紙,冥紙是燒給鬼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鬼;勿偷吃祭品,未經鬼神的同意就偷吃,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海灘燒冥紙

路邊燒冥紙

河邊燒冥紙

親人離開人世,當然是最傷心的最痛苦的事情,為了寄託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人們把這美好的情愫放在七月半這一日子裡對祖先進行祭奠,自然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然而一些封建迷信的活動應區別對待之。(圖片來自網路整理編輯)

參考資料:

1.搜狗百科 《中元節》

2.南偉然 《樂清傳統民俗》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1版 141-142

本公眾號刊載的文章及圖片、視頻是為了介紹樂清民風民俗及名人軼事等而設,僅供讀者個人學習和參考;有部分內容適當引用他人作品,若相關版權人不同意本公眾號引用其作品的,請及時聯繫本公眾號予以刪除,感謝您對本公眾號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漫話 的精彩文章:

TAG:全漫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