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國叢林核試驗效果太差,讓越南「躲過」一劫
軍情
09-04
縱觀人類核爆炸歷史,地點要麼選在沙漠隔壁,要麼在大洋孤島,後來發展到空爆、地爆,還有模擬城市核爆的,唯獨澳大利亞別出心裁。
當時正值冷戰期間,澳大利亞在美國的核保護傘下,卻不甘被保護而想要發展自己的核武器。在這一背景下,澳大利亞迫切需要驗證核爆炸的效果。1963年,澳大利亞實施名為「吹掉行動」的核試爆工程,地點選擇在熱帶叢林。
廣島核爆"效果"展示圖
然而,驚天一爆之後,各項觀測數據顯示在叢林地區的核爆效果出乎意料地差。這一結果遭到澳國內反對核武器勢力的大肆批評,還被美國視為懷有「異心」。最終,在多方勢力的施壓下,澳大利亞宣布放棄核武。然而這一次核爆產生的影響卻遠不止如此。
美國核爆試驗
原來,美國在明裡暗裡全程檢測了澳大利亞的核爆數據,從中分析得出在叢林進行核爆不可避免的局限因素。3年之後,美國在越南的戰爭泥潭裡越陷越深,在考慮用核武器來「解決戰鬥」時,拿出澳大利亞叢林核爆相關數據進行考量。
出於對澳大利亞核爆效果的全面否定,美國放棄了在滿是叢林的越南使用核武器的選項。然而,這並非讓越南躲過一劫,取而代之,美國在越南戰場上使用了包括「橙劑」在內的化學武器。
美軍在越南噴洒橙劑
「橙劑」的主要成分為二惡英,能夠大幅提高畸形兒出生率,這直接導致了美國參與越戰老兵和大面積越南軍民及其後代遭受「慘不忍睹」的痛苦。


※最大核爆:衝擊波繞地3圈,亞歐大陸南推9毫米,太空見其閃光
※拿破崙丟棄這件武器,讓他錯過一生
※愛因斯坦說,這畫家可讓人類發展歷程提前50年!
※大學高材生造潛艇搞偷襲,結果悲劇了
※真實敦刻爾克:指揮官用香煙錫紙表明身份,士兵靠防波堤獲救
TAG:領航者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