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山人。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他是北宋後期文壇領袖,散文、詩詞很有造詣,他的散文在「唐宋八大家」中首屈一指,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屬「唐宋八大家」。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羽扇綸(guān)巾,談笑間,檣櫓(qiánglǔ)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à)。人生如夢,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大江:指長江。

淘:沖洗,沖刷。風流人物:指傑出的歷史名人。故壘: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雪:比喻浪花。

遙想:形容想得很遠;回憶。雄姿英發:謂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

發:談吐不凡,見識卓越。羽扇綸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

羽扇:羽毛製成的扇子。綸巾:青絲製成的頭巾。

檣櫓: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掛帆的桅杆。,一種搖船的槳。

故國神遊:「神遊故國」的倒文。故國:這裡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

神遊:於想像、夢境中遊歷。「多情」二句:「應笑我多情,早生華髮」的倒文。

華髮:花白的頭髮。

一尊還酹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裡指灑酒酬月,寄託自己的感情。

:通「樽」,酒杯。強虜:強大之敵,指曹軍。虜:對敵人的蔑稱。

【譯文】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髮。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賞析】

【賞析】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上闕詠赤壁,下闕懷周瑜,並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作者弔古傷懷,想古代豪傑,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抒發了他內心憂憤功業無成而白髮已生的感慨。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在全詞中起什麼作用。

「大江東去」是赤壁之戰的襯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詞一開頭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創造了一個的曠遠、深沉的意境,為「周郎」出場造成聲勢。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描繪出的畫面。

亂石壁立,高聳入雲,怒濤澎湃,雪浪千迭。先寫江岸,後寫江水。既正面描寫赤壁江山勝景,又勾勒古戰場景象,真可謂是有聲有色。

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上下片中所起的作用。

過渡。「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傑」啟下,由狀景過渡到述人,十分自然。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一時多少豪傑」是虛寫,既照應了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了鋪墊。

4「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如何理解?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也許蘇軾在想:人生真的猶如一場空夢,輝煌像周瑜那樣是一生,鬱悶像我蘇軾一樣也是一生,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鬱悶愁苦又算得了什麼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

5、作者懷想周瑜是為何?

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的戰場,卻是蘇軾被貶謫後流連的去處。面對著這樣的周瑜,蘇軾心裡自是有個比較。周瑜24歲被授予「建威中郎將」,並娶了江東美女小喬,34歲為孫劉聯盟赤壁之戰的總指揮,而蘇軾呢?蘇軾雖有才華,但是他的仕途卻頗為坎坷。47歲時還被貶至黃州,老之將至,卻功業無成,他想到自己年歲已老,卻無法如周瑜般建功立業,可以說是壯志未酬,心中涌動的是一種惆悵與失意。

【本篇理解性默寫】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表現詞人憑弔英雄人物,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詩句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時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詩句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3.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作者從視覺和聽覺角度,生動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觀的句子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4.《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幾句,刻畫出了周瑜的儒將風度和運籌帷幄的形象。

5.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運用比喻修辭描寫赤壁古戰場的險要形勢的幾句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shè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chán )娟(juān)

【注釋】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達旦:到天亮。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台。歸去:回去,這裡指回到月宮裡去。

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像中的仙宮。不勝:經受不住。勝:承擔、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弄:賞玩。

何似:何如,哪裡比得上。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過了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

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麼。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只。千里共嬋娟::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

【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賞析】

【賞析】

【主題】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作者弟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鬱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而是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於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與嚮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酒問天這一細節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裡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讚美與嚮往。「明月幾時有?」乘風入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今天讀蘇軾的詞,讀者仍然不能不讚歎他那豐富的想像力。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裡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設想自己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

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脫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怕那裡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去」。蘇軾對明月十分嚮往,早已把那裡當成自己的歸宿了。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天上的「瓊樓玉宇」雖然富麗堂皇,美好非凡,但那裡高寒難耐,不可久居。詞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的決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同時,這裡依然在寫中秋月景,讀者可以體會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氣逼人。這一轉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嚮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裡脫胎出來的。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裡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轉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

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這裡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便無理地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託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這兩句並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現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這首詞表達了蘇軾在中秋之夜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以及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本篇理解性默寫】

1.通過寫明月來表達對天下人美好祝願,抒發離人心愿的語句是: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此事古難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3.從歷史的角度看,台灣和祖國的分離只是暫時的,這正如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所說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堅信兩岸終將統一,台灣定能回歸祖國。

4.下闋開頭描寫月光流轉的名句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不吃不動、閉上眼睛就能養生?
色彩繽紛的水果木糠杯
旅美瑣記之五:腳印,腳印……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