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新加坡皇室貴族專場精品推薦:青花博古圖撇口瓶

新加坡皇室貴族專場精品推薦:青花博古圖撇口瓶

青花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起始於唐宋,成熟於元代。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景德鎮青花瓷在原料,工藝,設計等等領域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從元代青花瓷一直流傳至今,景德鎮青花瓷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此對《青花博古圖撇口瓶》口徑:15.8cm 高:45cm 底徑:13cm,為清代早期作品,撇口鼓腹,底部為青花雙圈款識,器身以青花裝飾,繪製精細,布局疏密得當,繪爐、瓶、靈芝、茶壺、圍棋、鼎等紋飾,俗稱「博古圖」。該器造型規整、挺拔,設色淡雅,繪畫筆觸細膩,釉面瑩潤呈淺水青色,青花格調鮮艷明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觀之使人賞心悅目。

博古圖是古人博識古物的一種手段,北宋大觀時,宋徽宗曾命人撰《宣和博古圖》將當時內府所藏的鼎、瓷器、玉器、石雕等器物繪製出來,留存於世。明清之際,博古圖作為一種瓷器紋飾逐漸流行起來。清代早期青花素以青翠雅緻的發色而獨步天下,本器胎釉、造型、青花色澤及紋飾畫法時代特徵明顯,是一對清代時期青花瓷器的代表作。縱觀當今拍賣市場,青花瓷屢屢刷新紀錄,成為海內外收藏家的寵兒,此對藏品保存完好,實屬難得,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望有緣者得之。

《青花博古紋撇口瓶》背後的一段故事:(藏家自述)上世紀二十年代,爺爺以打漁為生,結識了我的外祖父,外祖父家上幾代都是跑船運的生意人,常年往來於上海、江蘇、景德鎮、吳城鎮,算得上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有一回夏季,外祖父的父輩在江蘇逗留期間,在街上遇見一堆人圍觀,便好奇地上前探究,原來是一位婦人中暑暈倒在地上,旁人束手無策,太外公略懂中醫刮痧術,又是一個熱心人,就順手搭救了這位婦人,一來二往相互成了朋友,那時正逢太外公家辦喜事,婦人為報答太外公的救命之恩,就送了這對花瓶表達謝意亦作賀禮,這位婦人家是當地一家有名的當鋪老闆。據婦人給太外公說,這對花瓶很有來歷,是汪家小姐出閣的陪嫁物,汪夫人娘家幾代都是儒官,書香門第,汪夫人也是飽讀詩書之人,花瓶上的博古紋,寓意花開富貴四季平安。解放后土改時期,太外公家族劃定為地主階級,而爺爺是貧農出身,外公家的地產和財物全部分給了貧下中農,其中就把這對心愛的花瓶贈送給了爺爺。「破四舊」時期,爺爺為了保護這對花瓶,偷偷的將其藏在菜園裡的草木灰茅屋裡,躲避了動蕩不安的劫難,至今爺爺已故三十八年,而這對花瓶便成為家傳寶貝。因想著為父母老屋改造盡孝,希望老父母能安度晚年,提高晚年生活質量。建房資金缺口較大,經家人商議,願意割愛出手這對難得的青花博古紋花瓶,但願有緣人抱得富貴平安歸。

古玩鑒定,拍賣,諮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天下收藏 的精彩文章:

文化:文玩核桃成了90後文藝青年的標配?
甄帥說收藏:清代民窯瓷器該怎麼鑒定
深圳寶德拍賣甄帥說收藏:渣斗在古代到底有何功用
深圳寶德拍賣甄帥說收藏:青花翹楚,宣德青花的藝術魅影

TAG:古玩天下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