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天倫之樂沒享受到,老人在家帶娃,卻帶出焦慮症

天倫之樂沒享受到,老人在家帶娃,卻帶出焦慮症

老年人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本應該獨享晚年,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可沒成想,在中國社會獨有的「職場父母+老人帶娃」的模式下,很多老年人非但沒享受到快樂,卻反而另自己的心情和心理遭受了不小的壓抑,甚至引發精神問題。

半個月不想進食,老人狀態差

老錢的狀態很不好。他已經半個月不想進食,僅每日在家人逼迫下勉強吃幾口維生。他臉色蒼白、嘴唇乾癟,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坐在天津聖安醫院的診室里,一言不發。

據家屬介紹,老錢今年68歲,當了幾十年的企業幹部,性格倔強。6年前女兒懷孕生產,他徹底從工作崗位退休,打算和老伴一起含飴弄孫。卻遭遇種種不如意,細究起來,其實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他不允許外孫吃飯看電視,必須隨手關燈,不允許沾垃圾食品……他要求外孫嚴格執行,但女兒和女婿卻覺得這類細節無傷大雅。老錢明知道自己不該承擔父母之責,但又怕長期下去孩子被毀。當了半輩子領導,現在卻「什麼都做不了」。

一段時間之後,老錢開始不再說話,不再發表任何意見,不再參與任何和外孫相關的活動。剛開始家人也沒有太在意,以為老年人鬧鬧情緒,沒什麼大不了,直到前階段他不肯吃飯,才意識到他生了病。

帶孫子帶出了焦慮症和愧疚感

天津聖安醫院洪磊醫生表示,像老錢這樣的癥狀在門診中較為常見,有矛盾積在心裡,漸漸成了死結,從而產生性格突變、失眠、沒有食慾等焦慮的癥狀。像老錢這樣的情況屬於典型的因家庭原因造成的焦慮症,說到底就是問題無法解決,期望無法實現。

有的老年人帶孫子帶出焦慮症,有的則是愧疚感。一位帶孫的老太太,與親家輪周帶孫。但彷彿一個魔咒,孩子只要送到自己這裡就發燒。原因遍尋不得,但愧疚感卻是無以復加。有的是自我加壓,把責任擴大化。老李帶著孫子看病,沒掛上專家號,卻發現別的父母都是手機預約了專家號再來就診。想著是自己不會網上挂號而耽誤孫子看病,急得眼淚直流。

還有的老人有被套牢的感覺。一位68歲的外婆照看一對雙胞胎,反覆向醫生傾訴「搞不定」「心力交瘁」「晚年生活沒有了」,每晚睡覺要靠安眠藥。還有的就是提前焦慮。老王家的孫子才3歲,上幼兒園時別的小朋友能背100首唐詩,而自己孫子只能背個一兩首,因為孫子一直都是自己帶的,老王總覺得是自己沒有教好,孫子背詩問題像一塊大石頭壓在老王心頭,讓他坐立不安。

子女隨時關注老人情緒變化

「帶孫焦慮症」,是退休老人因為帶孫輩過程中遇到的不愉快而產生的焦慮感或愧疚感。

當一家人的重心落在孩子身上,老人的失落、焦慮、孤獨很容易被忽視。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在家庭生活、子女教育過程中,並不需要誰去說服誰,而是及時地溝通,疏解焦慮情緒。一次走進內心的、真正有效的溝通,可以有效疏解焦慮的情緒。但當一個家庭無法提供溝通平台時,就需要向外界尋求出口,有時候哭出來、傾訴出來就是最佳的治癒方式。

洪磊醫生表示,出現問題的家庭,往往是一家人或者其中某個人角色定位出了問題。「很多老人覺得自己委屈,多半是因為一早沒有劃清界限。三代人在一個家庭中,各有各的角色。但現在,很多家庭角色之間糊裡糊塗,而角色一旦錯位,要麼是壓抑,要麼就是衝突」。

家庭氛圍是關鍵,興趣愛好是出口

緩解焦慮情緒,寬鬆愉快的家庭氛圍是關鍵。老人帶孫隔代親,各家有各家難念的經,你很難說誰家的帶孫安排就一定好,也很難把一家的做法套到另一家。遇到爭執的事情,最應該做的是溝通,要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多鼓勵、少埋怨;遇到問題,要雙方協商去解決,不能一味地強調自己的意志而忽略對方的情緒。

天津聖安醫院洪磊醫生提醒,老人一旦無緣由地產生長時間的坐立不安、胃痛、頭疼、胸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等情況,就可能是焦慮了,除了要及時就診通過藥物治療外,還要多出去走走,不能老窩在家,要和家人朋友多聊天,要培養一個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

含飴弄孫本是退休老人應享天倫之樂,卻因生活中兩代人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差異而產生種種分歧和矛盾。老人家庭地位的變化,不可避免會帶來價值觀念的顛覆和更新,大多數人把小情緒裹挾在一堆錯綜複雜的狀況之中,不知不覺產生焦慮的情緒,卻找不到合適的出口。因此在發現情緒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紓解治療,以免情況惡化嚴重時引發老年人精神疾病。

網路最治癒的插畫師,竟然是從來沒上過美術課的心理諮詢師!
精神分裂妻子玩遊戲花光救命積蓄,這錢又是否能要回呢?
警車被尾隨,警察竟還護送此男子「回家」
失眠若只是失眠,又何必那麼痛徹心扉!
本是團聚的日子,為什麼你還是很孤獨

TAG:天津聖安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