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剛被罰了7000多萬,山西售電就又出了驚人相似的統一報價,再次涉嫌壟斷

剛被罰了7000多萬,山西售電就又出了驚人相似的統一報價,再次涉嫌壟斷

新電改首例電價壟斷案餘波還未散去,處於電力市場化改革博弈焦點的山西省再次出現電改交易紛爭。

今日(9月4日),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在剛結束不久的山西電力交易中心月度交易中,部分電廠和發電側售電公司存在統一報價的行為。一家第三方售電公司已向相關監管部門提出申訴,稱「電廠統一報價305元每兆瓦時,電廠側售電公司統一報價322.2元每兆瓦時。抱團操作價格將直接導致所有購電方無法正常按照市場化進行交易策略研究報價。」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初,山西省範圍內的央企發電集團分公司、省屬發電企業及15家發電廠剛剛因電力交易價格壟斷被處罰7000多萬元。而被處罰的企業和電廠不少都在此次被申訴的統一報價企業名單中。對此,山西省經信委相關工作人員向媒體回應稱,本次交易中確實有部分電廠和售電公司做出了相同的報價,但目前的報價規則里並沒有說只要報價雷同就認定是壟斷。

此外,對於眾多順著電改東風進入的第三方售電公司來說,此次交易中有近三成達成交易意向的電量,因「安全校核」未能通過難以成交,這更是令本就經營艱難的獨立售電企業「雪上加霜」。

價格同盟還是主流價格?

7000多萬元的壟斷處罰落錘不久,山西9月電力直接交易再惹爭議。

一家參與交易的第三方售電公司向山西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山西經信委提起申訴,對山西電力交易中心9月交易結果提出了異議。申訴材料顯示,申訴方認為,發電廠、發電側售電公司(電廠成立的關聯售電公司)報價可能存在「嚴重暗箱操作行為,意圖操縱市場價格」等行為。

有超過10家售電公司的20多個交易項目均給出了322.2元每兆瓦時的報價,這些公司以發電側售電公司為主。山西省電力交易中心的公告顯示,9月度直接交易售電公司准入名單共包含42家售電公司,其中相對獨立的社會資本售電公司21家,大唐、華能、華電等央企旗下的有6家,晉能集團、大同煤礦等地方國企旗下的有15家。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成功的公司中,第三方售電公司只有13家,而央企旗下6家售電公司全部交易成功,地方國企旗下12家售電公司交易成功。

山西省經信委的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在本次交易中確實有部分電廠和售電公司做出了相同的報價。但他認為「電力直接交易是一種市場化的操作,此次申訴函上提到的統一報價實際上是各方給予認可的一個主流市場價格,但也不是都一樣。」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相關流程,電力直接交易的過程是「先報量,再報價」,每一家用戶(包括售電公司)在報價過程中獨立操作,也就說是企業報價中是看不到其他用戶的操作。山西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大股東為國家電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其他股東包括國電華北電力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晉能電力有限公司等發電企業。

壟斷處罰餘溫尚在

8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為維護電力市場公平競爭,國家發改委指導山西省發改委對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組織23家火電企業達成並實施直供電價格壟斷協議一案作出處理決定,依法處罰7338萬元。發改委調查發現,山西省範圍內的央企發電集團分公司、省屬發電企業及15家發電廠在太原市召開火電企業大用戶直供座談會,共同協商直供電交易價格,確定2016年山西省第二批大用戶直供電報價較上網標杆電價讓利幅度不超過0.02元/千瓦時,最低交易報價為0.30元/千瓦時。

國家發改委經對銷售數據進行核實,各涉案企業實施了直供電價格壟斷協議。價格主管部門依法開展反壟斷調查後,涉案企業按照法律要求及時進行了整改,由買賣雙方根據市場情況公平確定直供電交易價格。

「目前電力市場化改革開始的時間還不是太長,企業就形成類似的價格同盟,這是典型的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不利於之後整體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推動。」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曾表示,發改委這個處罰能夠起到震懾作用,規範市場競爭秩序,這對全國電力市場化改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對於部分售電公司申訴的涉嫌壟斷問題,山西省經信委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歡迎大家監督,但如果沒有證據大家只是從交易結果上猜,我覺得這個東西就不好說。」目前的報價規則里並沒有說只要報價雷同就認定是壟斷。

對於此次山西省再次出現交易價格的紛爭,電力行業研究專家展曙光認為,「像這種不同的售電公司給出統一報價的情況,在行業內並不多見。」電力交易市場是一個剛剛興起的市場,有很多制度都趨於完善,但「不規範的操作還比較多,也導致現在很多售電企業確實沒法賺錢。」

國家能源局華東監管局曾在5月4日將安徽今年第二批交易中20家發電企業和12家售電公司統一報價判定為交易異常行為並予以叫停。

對於企業的申訴,媒體已經致電國家能源局山西監管辦公室(山西能監辦),對方表示,已經了解此事,但不方便對媒體透露處理結果。

交易量驟降售電企業「叫苦」

除了報價統一的問題,另一個更受售電企業關注的問題是成交電量的驟減。

一家中小型售電公司負責人說,「9月實際成交26.38億千瓦時電量,最終卻有8億千瓦時沒能通過電網的安全校核。」該公司就是交易電量未能通過安全校核的公司之一。

未能通過安全校核,這些售電公司損失的不只是金錢。上述公司負責人稱,購買的電量沒有能夠發給用電客戶,公司面臨違約風險。公司至今沒有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以後都不知道該如何規避風險。他無奈地說,「這不應該是一個成熟電力市場會有的現象。」

針對安全校核的問題,山西電力交易中心在相關文件中給出的解釋為,整個夏季山西全省用電負荷過大,省調推遲了部分發電企業的計劃檢修,基於9月份電網及機組計劃檢修和電力平衡需要,部分電廠電量交易不準通過。

對於上述解釋,有些本次交易失敗的售電公司表示不能信服。而實際上,上一次電力直接交易安全校核通過率為100%。

山西省經信委對此表示,造成安全校核不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接下來的供暖季用電量增加也導致了調度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已經在開會研究處理辦法,到時候都會公開。」

展曙光認為,安全校核相關的依據如果透明度不夠,確實會讓相關市場主體起疑心,長久看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整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能源圈 的精彩文章:

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南方電網下發電力現貨市場工作方案
壞消息 AP1000機組在美再遭放棄;國家電網或全面收購巴西最大配電企業
學必有道,能量傳遞中最值、定值如此計算
警告!這確實是一個新的發電技術,但可能會引起你的不適,小心觀看!

TAG:能源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