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根據寸關尺脈象來選方用藥?

如何根據寸關尺脈象來選方用藥?

左右兩手脈候用藥補瀉法

左寸屬心,內候心包;左關外候肝,內候膽;左尺外候腎,內候小腸膀胱。

右寸外候肺,內候膻中;右關外候胃,內候脾;右尺外候命門,內候大腸(外者上也內者下也)。

左三部之心肝腎屬血,為陰;右三部肺脾命門屬氣,為陽。

如左三部脈見濡微澀小,或散大芤革之象,是陰血虧損之候,宜用四物湯,參入六味地黃湯,或附桂八味湯之類。

雖有形寒發熱似外感,切不可用表散葯,以重竭其陰血。以汗乃人身之血液,發表以重竭其陰血。即《內》《難》兩經謂之虛虛損不足之禍,亦即陽盛陰虛,汗之則死之候也。

如右三部脈見微細虛浮濡弱散大或結代短促之象,是元氣虧損之候,宜用四君子湯,參入黃芪建中湯,或炙甘草湯、附子理中湯等類,以補其氣。

雖有胸滿痞硬,大便秘結,飲食不進等症,切不可用攻利破氣瀉脾肺之葯,以重耗其元氣。

若氣虛而再用瀉脾肺以破其氣,是將元氣消伐盡凈,亦即《內》《難》兩經所謂虛虛損不足之禍。如見此陰脈而誤用攻下,亦即陰盛陽虛,下之則死之候也。

如左右均見陰脈,或浮大且散,是陰陽氣血俱虛,須用十全大補湯,或人蔘養榮湯、十四味建中湯之類。

切勿雜入攻伐之品,以重損其氣血。即《內經》所謂「陰陽形氣俱不足者,調之以甘葯」,亦即「十補弗一瀉之之義」。

如左寸關浮弦,右三部虛弱者,是外感風邪,正氣虛弱,不能抵禦外邪所致之候也。

《內經》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宜用補中益氣湯加荊芥、防風,甚則加羌活,或用消風散去藿朴加芪、術、芍等。

如兩手脈均見浮弦者,是風寒兩邪傷及營衛之候也,宜用小青龍湯

如左脈浮緊,右脈虛浮者,是肺氣不足,寒邪傷營之候也,宜用麻黃湯加參、芪以助正撤邪,而不損肺金,或用麻黃人蔘芍藥湯

如左右兩手均見浮緊脈,只須用麻黃湯而不用參芪。

如兩手脈均見浮緩者,是風邪傷衛之候也,宜用桂枝湯

如左手見沉弦脈,是水濕內伏於陰分之證也,宜用五苓散等。

如右手脈沉弦者,乃水飲內伏於腸胃之證也,宜用十棗湯,或控涎丹

如兩手俱沉弦者,是水飲伏於三焦之症也,宜用五苓散煎湯吞控涎丹

如左尺脈洪數有力者,腎火與小腸火也,滋腎丸導赤散主之。

右寸脈浮洪者,肺火也,瀉白散加桔梗、枯芩主之。

右關脈浮洪有力者,是脾胃火之在氣分也,輕則瀉黃散,重則白虎湯。若沉實且滑動者,是脾胃之火在血分也,輕則調胃承氣湯,重則大、小承氣湯

如有食積症,亦見右關沉實且滑,輕則保和丸加芒硝、雞內金,重則大承氣湯

右尺脈洪數且滑實,是命門火太旺,水不濟火也,宜用療腎滋本丸。若沉實滑數,是大腸火盛也,宜用大承氣湯

如脈上部盛而下部虛,或浮濡無根者,是腎虛而虛火上炎之症也,宜用六味地黃湯,加牛膝、磁石、連翹、薄荷,清上而降下之。

下部實而上部虛,是氣虛下陷之症也,宜用補中益氣湯以升之。

總之,脈實證亦實,脈虛證亦虛。

見陽脈者是陽證,見陰脈者是陰證。惟陽脈無力而無沉候者,為虛寒證。陰脈而見沉實者,為積滯症。見於左,是血分中之積;見於右,是氣分及脾胃之積。

見於何部,即何部受病。觸類旁通,神而明之,在乎其人。舉一隅可以三隅反,則用之無不當,而神且化矣。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治病法軌 「平脈辨證」第一書》。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方研究 的精彩文章:

診脈亦可知死期
影響處方藥量輕重的5個因素
中醫人是怎樣表達愛意的?
最美情書:我嫁給中醫,她給嫁我
很慶幸,當初選擇學中醫

TAG:經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