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晚清狀元為何無心官場?一個舉動讓後世大為震驚!

晚清狀元為何無心官場?一個舉動讓後世大為震驚!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時期,大多人家都會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都會將他們送往私塾學習四書五經,希望孩子長大能夠博學多才,考取狀元從此平步青雲。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狀元郎無疑是最令人嚮往和崇拜的,考取功名更是光耀門楣的大事,而今天我們所要講的這位主人公,就是一位晚清狀元,而他,卻無緣於官場,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張謇,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設恩科會試,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而他深刻認識到封建沒落王朝的統治再也無法使中國變得強大,保守頑固的守舊派主張並不能使國力強盛,他的卓遠見識和愛過熱枕使他做了一個令當時所有人都大為震驚的決定,他放棄傳統思想觀念中的光耀門楣,平步青雲,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實業救國』運動中,並極力創辦實業,不尚空談,以實際行動致力於祖國強盛。

有人總說『時勢造英雄』.一定歷史時期的確需要有一批有遠見的人士做出行動,晚清狀元張謇年少時也希望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以改變國家落後狀況,從16歲中秀才至27歲之間,張謇每兩年就去江寧參加一次鄉試,先後5次都未得中,張謇最後中狀元之後大可以藉此平步青雲,但此時的他深刻認識到官僚早已不能救國,真正能夠使中國擺脫落後狀態的只有實幹,於是他積極倡導創辦實業,他認為發展實業應該聽之民辦,重點必須放在紡織和鋼鐵上面,他也提出在不損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進外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張謇創辦的南通大生紗廠等企業發展迅速,僅僅大生一二廠,到1921年就獲利白銀一千六百多萬兩,其中三分之二就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獲得的,這樣豐厚的利潤,在當時甚至舊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史上都是少有而令人矚目的。

張謇還創辦了我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的先河,雖然到20年代中期,張謇的企業每況愈下,但他放棄狀元仕途決心救國的行為不僅令人震驚而且難能可貴值得敬佩。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古論今朝 的精彩文章:

萬貞兒:明憲宗一生寵愛的奶娘貴妃
老九門真是盜墓世家嗎?帶你走近歷史上真實的老九門

TAG:說古論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