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iPhone 那顆 Home

iPhone 那顆 Home

9月12日 蘋果即將迎來新品發布會,傳說已久的 iPhone 8 很可能會亮相,對於 iPhone 8 的全面屏,從而 Home 按鍵是否會消失,並隱藏到屏幕,也即將揭曉。EICO 創始人 Rokey 在去年 10 月第一次使用 iPhone 7 時曾有一篇關於 Home 按鍵深度感受的文章,及由此對下一代 iPhone 的 Home 按鍵設計判斷的推測,在此分享。

iPhone 7 非機械式的 Home 對於之前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改變,因為這可能會是你每天接觸最多的硬體。在沒有拿到真機體驗之前,我對於新 Home 按鍵感受差異的期待比較接近 Macbbook 蝶式鍵盤體驗變化,因為新蝶式鍵盤與以往鍵盤的體驗確實差距較大。帶著這樣的期待使用了 iPhone 7 一個多月時間,新 Home 卻給了我另外一番感受:並不僅僅來自於接觸體驗的差距,而且這種變化似乎也透露著 iPhone 設計更深層次的意圖。

包括 Apple Watch 也在使用的可按壓觸屏,雖是6S的一個重要特性,但直到現在,我並沒有發現周圍使用  6S 的朋友把它作為一個常用功能來使用(做了應用圖標按壓設計的朋友,可以從圖標快捷功能的數據來反駁或佐證這個觀點)。正因為一直使用 6 而跳過了6S,所以才觀測到了這樣一種可能。iPhone 7 對我這樣一個沒有熟悉按壓操作的使用者來說增加了兩個新硬體:非機械式的 Home 按鍵和可按壓操作的觸屏。這段時間的體驗給了我一個很直觀的判斷是:Home 硬體按鈕的未來與一個軟體功能可以是無異的。

在這個兩個新硬體特性中,震動給予了最重要的幫助,尤其是非機械式的 Home 按鍵,在按壓的瞬間給我的感受與按壓一枚 APP 圖標無異,唯一的區別來自於稍稍凹陷的一個平面結構,反饋震動強度(或感受)稍不同。在單次按壓後的系統反饋的差異是:Home 給予了任意界面回到首屏的功能,而 APP 圖標給予了快捷的功能入口。

所以當觸屏本身(或更大面積)可以將指紋識別也融入其中時,完全可以更純粹地將 Home 看作一個「控制區域」。物理觸感對於 Home 按鍵最實際的幫助只會是在快速定位這個「控制區域」:系統出口或多任務(指紋已經被觸屏吃掉,Siri 已可以隨時語音喚醒)。所以對於Home ,圖標或是信息來說觸屏的表面都是「控制區域」,區別只是位置固化還是動態。

可以再看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變化,來自於震動馬達。

在 iPhone 7 中向下滑動打開狀態欄,或者向上滑動調起控制中心,都會伴隨著很微妙的馬達震動,強度低於按壓 Home 或者 App 圖標;系統默認的向下拉動刷新以及開關按鈕,也伴隨著這樣一下震動;而硬體靜音開關也同樣使用這個震動的不同模式(不同層級功能的震動反饋是不同的,應用圖標按壓的反饋更強,而應用內信息的按壓反饋更弱,如:照片、朋友圈信息、郵件片段等)。

如果我們對比更早的 iPhone ,你會發現不僅實體 Home 按鍵的反饋與軟體層面的反饋是徹底分離的,而且硬體之間的反饋區別也很明顯(比如之前 Home 按鍵與靜音開關或者開始充電),而現在的情況是 iPhone 7 馬達的震動反饋趨向於通過較接近的強度,長度等模式反饋,試圖混淆軟硬體的信號反饋差別,而更關注信號反饋級別,與之伴隨著的更少的純機械硬體:從最早觸屏吃掉機械按鍵,到用震動模擬鍵盤按壓,再到目前機械 Home 按鍵的消失以及 3.5mm 介面的消失…

可以想像當觸屏可以彎曲,延展甚至形變,就可以預見將有更多的硬體結構從手機上消失,而通過馬達震動,聲效或屏幕反饋的綜合手段使用戶可以忽略是軟體還是硬體的反饋,而更關注功能和控制,從而形成在感受上的層級認知,那麼功能就無所謂是以硬體(機械實體的)或是以軟體的方式傳遞了。

而目前 iPhone 7 給我的感受正是在這個方向上的起點,對於手機功能或信息的控制與獲取,全部盡量以同一種反饋模式給予,這樣最大的好處是使用戶對於設備輸入與輸出的理解與操作成本更低,而硬體機械結構更少,也可以從形態上更趨向極致成本降低…而最重要的是:觸屏將會承載更多不可替代的能力,蘋果可以通過這個過程將按壓操作變成觸屏中一個新的操作維度(新的觸屏標準),彌補硬體功能消失的控制手段並創造更多的信息交互機會。

這個教育過程的起點從新 Home 開始的。通過 Home 觸屏區域的不斷按壓操作以及震動反饋,其實在不斷教育用戶觸屏可以(在這個維度)這樣操作,從而慢慢接受觸屏的任何「控制區域」都具有相同的操作方式。這一點非常像 iPhone 從第一代就開始的橫劃解鎖操作,同時也是在教育用戶觸屏的滑動操作屬性,而當用戶對某個動作在一種新技術(觸屏)的應用中有了堅實廣泛的認知時,隨著指紋識別的加入,滑動解鎖的交互行為就可以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了。

相信軟硬體的一體化在設備未來的趨勢會愈加明顯,而對於用戶來說信息與信號的輸入與輸出路徑也會更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科技情報局:無限流量都不夠?還要有它才靠譜
我怎麼看 ICO,以及現在該不該進入
無人機送貨有了,MIT 還想讓它成為盤庫小能手
對話「烏鴉電影」陳波:閱讀量 800萬 爆文背後,大眾渴望真實
2017下半年顏值做工最好的輕薄筆記本 Air Book值得入手!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