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生的職業規劃

醫生的職業規劃

醫生的職業規劃

行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卻有入門難易差別。醫生是一個大眾行業,卻是入門難,進階也難。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職業規劃,除了亞專業和醫院選擇,職業規劃的進階也非易事。醫生經過大學、實習、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培訓(所謂5+3+X)後,成為專科醫生,也就是Proceduralist。下一步如何突破職業上的天花板呢?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本質是:醫生的職業規划進階。成為一個合格臨床醫生後,可以考慮從三個方面發展:醫學家(臨床)、醫學科學家(科研)、醫學教育家(教學)。每種專家又分為不同的級別。

醫學家是指有創新的臨床治療專家,一級專家有循征創新,二級有技術創新,三級有理論創新。在脊柱外科舉例:戴力揚脊柱骨折文章是循征創新,Tomita TES手術是技術創新。脊柱巨人Francis Denis 胸腰椎骨折三柱分類是理論創新,Lenke AIS分型是理論創新。如果作為醫生,能夠發明一個疾病的終極治療方法,應該是最高的職業成就感吧!

醫學科學家是指做醫學基礎研究的醫生,基礎醫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人體細胞或分子,主要做病理學、免疫學、動物實驗等方面的研究。發表文章是一種最低級別的科學家,發現了疾病的一種新分子新機製為高級別的科學家,而將研究結果轉化為一種治療方法為最高級別。如發現NO酶對血管的作用為二級,而研發出偉哥為三級。

醫學教育家是指對醫生進行專業教育或/和對病人進行科普的醫生。對醫生進行專業教育為一級,對病人進行科普為二級,對兩者都有益為三級。例如,周躍教授對PELD的大力推廣,至少使脊柱微創發展在中國提前了5年,全國範圍受益病人估計超過20萬,國內脊柱醫生無人出其右者。現在微創不但使廣大醫生接受,也為患者所熟悉,無疑為三級醫學教育家。

遺憾的是,目前國內的導向是重基礎研究輕臨床研究,也就是重視醫學科學家而輕視醫學家。首先,在我國三甲醫院評職稱和研究生導師的硬性條件是國家自然基金和高分SCI論文,國家自然基金資助的是基礎研究,這就要求醫生必須會要做選醫學基礎研究方面的題目。也就是說,在中國不管你是否有沒有基礎研究的興趣,國家push醫生要成為科學家。臨床SCI論文的影響因子較低,基礎研究的影響因子較高,國家再次push醫生要成為科學家。其次,中國醫生也應用了生物學的Publish or Perish規則。有些醫生是寫基金寫基礎論文的高手,他們的主要精力是怎麼發高影響因子的文章,他們的次要精力是看病。這些人年輕時靠文章進好醫院,年齡大了是醫院的科主任、紅人、傑青、長江學者,醫院靠他們為醫院掙名聲、掙排名。說實話,這些文章的影響因子雖然不低,但內容多是生物學原理在醫學中的一些應用,創新新終究不大。這些人研究比不上生物學大牛,臨床甚至比不上那些不會寫文章的醫生,卻被當成醫學權威,中國特色的「人才」。

因此,醫學家、醫學科學家、醫學教育家是三種分離的身份,應該分開評價,醫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可以選擇。不能將發表了基礎文章的醫生混淆為好醫生,也不能將發表臨床文章的好醫生混淆成了好科學家,為醫學教育做出貢獻也不必妄自菲薄。但如果以醫生職業,成為能看病的好醫生是首要責任,成為能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只是錦上添花,成為發明一種終極治療方法的醫學家最具有成就感,為醫學教育做出貢獻是一種令人尊敬的社會責任。

2017.9.4 (No. 7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脊柱外科醫生張正豐 的精彩文章:

骨科研究生基礎論文進階

TAG:脊柱外科醫生張正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