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人對玉文化的認識

現代人對玉文化的認識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啪! …嘭! 嘭!嘭! 」。 農家樂院外的電子煙花剛燃放完畢,「小何小謝,來到奶奶這來,恭喜你倆終於修成正果了。 奶奶今天真是高興啊! 這是咱家祖傳的寶貝一對玉的龍鳳佩, 現傳給你們,

祝願你倆一生『龍鳳呈祥』! 」;

(龍鳳呈祥金包蜜)

「老婆,這些年你跟著我受苦了,今天是咱倆的 10 周年結婚紀念日,一個月前我就把禮物給你準備好了,給,玉掛件『平平安安』! 」

(吉祥如意金包蜜)

「老李,聽說嫂子懷孕了,恭喜! 前幾天我和老公逛商場,提前幫小寶貝討了件小禮物,玉的掛件『喜從天降』! 」;

「最近怎麼老感覺諸事不順,聽說玉能辟邪祈福保平安,老公,你懂玉,改天去討件玉擺件放家裡,就買寓意『一帆風順』! 」;

「蔡秘書,近來公司各項業務順風順水,你去幫公司買兩件玉擺件放在公司前台,一件『八方來財』,一件『悟道·修行』」;……

(福在眼前金包蜜)

普通百姓的認識是玉文化更好發展的基石, 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玉是玉文化的載體,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玉是玉文化最直接的表達,而老百姓生活中對玉的各種認識:祈福、辟邪、祝福、嚮往等,才是玉文化生存的土壤。

玉文化並不僅是術語連篇、高深莫測、艱澀難懂,老百姓收藏佩戴的寓意簡單明了、 通俗直接的一個玉件就是對玉文化最好的認識理解。 越簡單越深刻!

「這件觀音掛件的面相開的真好! 」「這個雕刻手法真有創意」「這個寓意我知道,米芾拜石對吧,最近對玉就象著了魔一樣,只要一空閑,就大量查找翻閱相關玉文化的知識,真長見識! 」「老闆,我想討個玉掛件自己戴,您這哪件好;您先看看哪個對您的『眼緣』? 」「這件作品,別看是個小手把件,從構思創作、動手雕刻到最後成品出來,前後花了三個多月。 沒構思成熟不敢動啊! 生怕暴殄天物,變成罪人! 」……

玉文化愛好者、從業者對玉文化的認識是玉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承前啟後,功不可沒。「面相開的好、雕刻有創意、象著了魔、眼緣、不敢動」,簡單的對話,背後都深刻反映了對玉文化從專業層面上多角度深層次的認識。有了土壤,玉文化愛好從業者們才得以施肥、除草,進而推動玉文化在新時代更好的茁壯成長!

對玉文化的認識,國家文化界、業內長輩、資深專家學者、玉雕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玉雕大師等才是真正的高屋建瓴。 在玉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令人擔憂:部分收藏者為了收藏而收藏,欠缺些深層次的對玉文化的認識感悟;玉器從業者的良莠不齊、經營亂象、認識偏頗等;老百姓對玉文化玉雕的審美觀、收藏觀、價值觀等的一些變化;由於種種原因玉器行業近幾年較低迷的現狀。 業內長輩們可謂嘔心瀝血、殫精竭力:對玉文化如何更好的保護、傳承、創新、推廣、發展等問題,始終不遺餘力的上層把控、掌舵航行!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孔聖人曾說過「昔者君子比德與玉」;《禮記·大學》 中的儒家經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玉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她更是融入每個國人血液中的根。玉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許只有不斷的遇到新問題才會有新高度; 只有人們對玉文化有各種不同的認識才會推動玉文化迎來更高的浪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封來自人福集團講解隊的告白信
小編有話說-閑談日記
明清兩代常德異地為官
38年,等一個人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