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細說紫禁城裡的墁地金磚

細說紫禁城裡的墁地金磚

細說紫禁城裡的墁地金磚

紫禁城裡的「金磚」墁地

「富貴莫過帝王家」,沒到過皇宮的人也聽說過,宮中連地上都是「金磚墁地」。及至到了故宮,見到宮殿之內油光光的地面,頓生疑竇:這究竟是金的呢?還是玉的?

其實這些磚,既不是金的,也不是玉的,而是一種用特殊的泥土、經複雜的工藝加工而成的地面用磚,它的名字確實叫「金磚」,從前有兩種提法,一說這種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起來有金石之聲,故稱「金磚」;

另一說此磚只有運到北京的「京倉」,供皇宮專用,稱「京磚」,久而久之演化為「金磚」。

細說紫禁城裡的墁地金磚

這些磚質地優良,價值昂貴

這些說法都說得通,也都說不通,總的說來,這些磚質地優良,價值昂貴,只有宮殿使用,就像「金殿」、「金鑾寶座」一樣,人們稱其為「金磚」,只是表明其貴重,未必非要認真追究。

紫禁城中使用的金磚均產於江蘇蘇州,土料採用太湖故底多年沉積的故土。燒造金磚屬欽工物料,質量要求十分苛刻,只有顏色純青、聲音響亮、端正完滿的,才算合格。

細說紫禁城裡的墁地金磚

歷史上著名的蘇州的陸慕磚窯舊址

但是,由於「金磚」體量重大,工序複雜,成品率不高,一般是五、六塊中才得挑選一塊。正品入貢,副品又不能供民間使用,只好任其毀棄。燒磚的火候至關重要,有時灌水不到,火候便參差不齊,成品率極低,甚至造成全窯報費。

成品「金磚」進貢北京,都是由運河轉運。每塊裝卸、運輸費用六錢二厘白銀。也就是說鋪在宮殿上的「金磚」,每塊成本價要一兩一分至一兩五錢三分白銀以上。

細說紫禁城裡的墁地金磚

成品「金磚」進貢北京,都是由運河轉運

由於成本昂貴,當時管理得也非常細緻,現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檔案中,單是乾隆年間的記載就有五次,分別在乾隆四年、十六年、二十三年、三十五年、三十七年,共燒造了兩萬多塊。

細說紫禁城裡的墁地金磚

沉澱幾百年歷史的太和殿的金磚

金磚的尺寸根據宮殿的等級確定,分別有一尺七寸、二尺、二尺二寸等幾種。太和殿的金磚就是二尺二寸見方的,質量又最精良,因此至今仍光亮如鏡、平坦如砥,非常氣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面御史 的精彩文章:

戰功赫赫的馬援,為何死後無人敢去弔唁
光武帝劉秀:以超常的忍耐躲過死亡陷阱
東漢開國第一功臣鄧禹:一句話打開了劉秀緊鎖的眉頭
尉繚被秦王嚇跑了,被追回後卻做了秦國的武官之首
呂不韋自殺後的那些事兒

TAG:鐵面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