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造化入心 用筆墨冶鑄——著名畫家杜平先生山水畫的筆墨意境

任造化入心 用筆墨冶鑄——著名畫家杜平先生山水畫的筆墨意境

杜平,字琦璋,號瑞石,別署瑞石杜平、杜平瑞。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杜平工作室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畫名家推廣工程課題班班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畫藝術創作中心副主任,中韓書畫聯誼會理事,張復興工作室助教導師。

任造化入心用筆墨冶鑄

——著名畫家杜平先生山水畫的筆墨意境

記者邵妙苗

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畫研究院揭牌儀式上,記者有幸結識了當代中國畫界的多位名家,著名山水畫家杜平老師,便是其中之一。翻開杜平山水畫集,滿紙煙雲撲面而來;欣賞杜平現場作畫,但見他在看似不經意的勾皴擦點染中,營造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大山大水。

杜平的山水畫具有震撼人心的氣魄和力量。他下筆時胸有成竹,果斷有力;用墨時意氣風發,翰逸神飛。他的山水畫,在筆墨的輝映中,達到了「剛健既實、輝光乃新、風清骨峻」的藝術效果。他那清新、剛健、明朗、壯麗的作品,讓人深深感受到自然豪邁的氣息,感受到由心生髮的山水刻畫的魅力;他那些既不失傳統,又個性鮮明、別開生面的作品,在演繹傳統文化詩情畫意的同時,又給人以現代氣息的審美震撼。他在山水畫創作中的筆墨運用與意境創構,在技法上的高遠追求和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讓他達到了中國畫創作的新境界。

杜平作品:《西塘人家》34cm×136cm

濃淡枯濕,相映成趣

杜平老師的山水畫,氣勢雄奇,雄渾蒼勁。首先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繪畫的用筆用墨。他在創作的過程中,注重吸收千百年積累下來的山水畫創作經典技法,在繼承前人的取勢和筆意上結合了草書的手法,更是著重強調了對墨色的要求。從他現場創作的《春山溪水》《霄林煙翠》等作品中,都能發現他對傳統技法的熟練與精到的運用。他的山水畫,線條起伏連轉,鐵畫銀鉤;用筆洒脫自如,墨色濃淡交織,過渡自然;風格千姿百態,出神入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山水形式。

杜平擅長於巧用濃淡枯濕。他往往一筆畫到底,從豐腴多姿、潤含春雨的濕筆,一直畫到乾裂秋風、氣清質實的枯筆。筆濕時,他便畫線,筆枯了,他便皴擦……他還擅長用水去豐富墨法。他告訴記者:筆墨的濃淡枯濕變化主要在於其筆中含墨量和含水量的多少。黃賓虹說:「古人墨法妙於用水。」山水畫講究濃淡、乾濕、蒼潤,使墨色富有變化,這就需要以水調墨或以墨調水。

杜平擅長在用墨的過程中掌握筆性,體現出山水畫的音樂節奏感。他注重運筆時的節奏韻律,注重用筆的速度和節奏的變化所產生的不同墨韻。他在運筆時,輕重徐急交替進行,點畫的長短、粗細、剛柔都有較大的反差,極富變化,增加了作品的生動性和躍動感。畫面上的線條,也有如音樂般充滿了靈動的旋律,筆勢奇縱,連綿不斷,起伏迭宕,洶湧澎湃,有一種強烈的貼近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感,表現出生氣鬱勃的宏大氣勢,給人以樸拙遒勁的美感。

杜平作品:《三塊石森林公園寫生稿》34cm×138cm

杜平的繪畫創作十分重視線條的表現力。中國畫主要通過筆墨在宣紙上的奔騰遊走所形成的線條,去勾勒外在世界的形貌氣質,去表現藝術家胸中的宇宙氤氳。因此,線條的表現力也就成為中國畫最基本的媒介。一個畫家,如果他的筆下描畫出來的線條,能夠根據表現對象的特徵與自己對這一對象的獨特體認,用粗細得宜、濃淡得當、曲直相成、緩急相稱的墨線,把胸中的意象轉化為筆下的藝術形象,那麼,他在繪畫藝術中就進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了。杜平的畫作,讓我們看到了畫家朝著這樣一個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看到了經過崎嶇山路上艱苦攀登之後成功登頂的勝利與輝煌。

杜平在用線條勾勒山石樹木的輪廓之後,又用范寬的「雨點皴」於脈絡處皴雨點形狀之筆墨,並用淡墨「破」凹處,再在山頂加點。短促有力的筆觸,生動地表現出岩石的紋理和質感,畫中的山崖峭壁也就顯得格外渾厚壯觀。

杜平告訴記者,要熟練掌握這些技法,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墨的乾枯與濕潤,蘸的飽滿與浮淺,運筆的輕重與緩急,都是能否成功地實現畫家預想效果的重要要素。但是,「筆」不只是一種工具,「墨」也不只是一種黑色的顏色,它們是中國文人表達心靈情感及其精神意志的一種載體。筆墨並不是單純的技法問題,而是畫家在觀察自然、感悟人生的基礎上,對氣象萬千的客觀世界的某種概括與抽象,在筆墨點染之中,也就澆了心中塊壘。

我們看到,在杜平的山水畫作品中,筆墨以或急或緩的節奏、或聚或散的墨跡、或澀或潤的格調,表現著畫家心中的山巒岩石、樹木花草,成就著一種特有的氣勢,烘托著幾分古樸的情韻。如他的作品《霄山夜曲》,描繪了一輪滿月映照下的山村。長短相諧的筆觸,濃淡相映的墨趣,時而疏朗、時而緊密的構圖,很好地體現了靜謐幽深的意境。正是由於筆墨的熟練運用,讓讀者更深刻地領略了畫家胸中優雅的情懷及其對親人、友人乃至天下人「千里共嬋娟」的殷切期盼。

杜平近期寫生稿

杜平愛畫樹。他的很多山水作品,如《氣韻和順》《金色故里》《三塊石森林公園寫生稿》等,畫面上都是以樹為構圖主體的。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畫家筆下的線條:有的以蒼勁老辣的濃墨重筆,表現飛龍蟠虯的老枝;有的以柔軟流暢的曲線,描摹垂柳的優雅清秀;有的以硬朗挺拔的直線,刻畫松樹堅強的品格、百態的風貌和儀態萬方的情韻……在創作中,畫家淋漓盡致地發揮著線的表現力,無論是「行雲流水描」,還是「鐵線描」,都是畫家在高超的技藝表現中透現出豐富的內在意蘊。

在杜平筆下,松樹尤顯蒼勁。品讀杜平山水畫《自在家園》,但見古茂蒼松傲然挺拔屹立,如龍騰虎躍,造型造景氣勢撼人;松針筆法洒脫靈動,圓渾雄壯,墨色濃淡相宜,乾濕得當,富有空間層次的變化;松干以破墨法,或以枯筆、渴筆、禿筆破墨,或以沒骨法寫枝幹,再用刷絲飛白筆法寫松干枝肌理,筆墨相滲互透,筆中有墨,墨中有筆,稍加濃墨苔點和乾擦,以筆取氣,以墨生韻,寓意內涵深邃,使蒼松凜然正氣噴薄欲出。

杜平山水畫中的筆墨藝術,在繼承中國畫美學精神的基礎上,表現出孜孜不倦的創新追求,他的很多作品都充分顯示了這種艱苦探索的努力。如在《六渡寫生稿》這幅作品中,畫家在用線條去刻畫山的形貌的同時,還用濃墨去展示山的崇高偉岸和突兀奇峻的氣勢與精神,能讓人感到山色的蒼潤與峻峭,給觀賞者以仰山知峻的心理感受。淡墨與留白的運用又達到了恰到好處的境界,畫面中那些團塊狀的濃墨的密集緊湊,更與舒展閑散的淡墨相映成趣,體現出一種相反相成的藝術辯證法。

作為中國畫藝術表現的基本手段,用筆用墨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兩者之間很難划出一條涇渭分明的界線。中國畫運筆講究點、鉤、皴、擦之法,講究下筆的輕重、徐疾、偏正、曲直、濕筆、側筆、圓筆、中鋒、偏鋒、逆鋒等表現方法,講究淡墨、濃墨、潑墨、積墨、焦墨以及破墨、飛墨之法,還有諸如「五墨」「六彩」之說,當這些技法能夠隨心所欲地表達心中丘壑的時候,藝術境界也就呼之欲出了。在杜平的畫作中,我們看到了畫家在經過千錘百鍊之後達到的超越技藝之上的精神追求和藝術創新。

杜平作品:《金色故里》68cm×68cm

杜平山水畫的藝術成就,建立在一整套筆墨戰略觀基礎之上。他用「十字架」來形象地表述自己的理論:從十字架的交叉點向四個方向伸展,這四個展臂分別代表了山水畫的四大追求:「至高」「至尚」「至深」「至遠」。至深——即深入挖掘本真的自我,找准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至尚——即追求時尚,貼近研究當代審美取向,用當代的眼光研究自然界,筆墨當隨時代;至遠——即師古,學習傳統的技法、境界和意境,站在巨人的肩上繼續前進發展;至高,即深入研究前三者之後,必將達到的藝術成就和藝術境界。

杜平說:「山水畫真正的老師有三個:文化傳統、自然造化和自我——即原初的自己。而在繪畫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尋找自我,尋找那個純真的自我,尋找那個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的自我!畫山水畫沒有對與錯,就是追求純真的境界。而有些人學山水畫,偏偏找不著自己,把小時候純真的東西給丟了。而作為一個好的山水畫家,就應該回歸自己的內心,把繪畫當成一種事業。」

杜平指出,十字架的交叉點代表「筆墨」,因為筆墨是山水畫的中心點。作為山水畫家,我們一定要找到這個中心點。歷史是一條豎線,時代是一條橫線,只有真正找到了這個結合點,才能站在時代與歷史的交叉點上。當然,這個交叉點對於一個畫家而言,並不是清楚地顯現在你面前的,所以,這就需要每個人用智慧去探索、去發現,找到自己真正的坐標。

事實上,歷代大師都是站在那個交叉點上的,所以他們才能成為大師。譬如「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四僧」,近代的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等人,其實他們都是站在這個交叉點上的。他們創造的作品既傳承前代,更引領當代。在歷史上,他們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筆墨。

杜平作品:《騰衝印象》230cm×180cm

氣韻流動,意境深遠

清代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這樣說:「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杜平的山水畫,能夠很好地運用筆墨的表現技法,以墨的黑、白、灰與筆的舒、徐、頓為主線,體現出物象豐富的結構,讓人感受到一種典雅雋永的風格,引領人們去領悟那筆墨之外的意蘊,這就是杜平山水畫所追求的藝術意境。

杜平不僅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筆墨觀,還有一套完整的寫生觀和構成觀。他認為,山水畫家深入生活就是要到大自然中去,到自然中去寫生,到自然中去創作,要多沾一點山水靈氣和人間煙火。杜平告訴記者:舉凡有成就的山水畫大家,大多走遍名山大川,遊歷於自然山水之中。如黃賓虹九上黃山,五游九華,四登泰岳,華夏河山無所不覽,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對大自然的描摹——寫生得來,因而生機盎然、氣韻生動;李可染是倡導寫生的身體力行者,堅持終生的寫生生活,他說:「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生活是第一位的」,而「寫生是熟悉描寫對象的必由之路」,「寫生是繪畫基本功中最關鍵的一關」。經驗表明,藝術家只有到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才能創作出鮮活的、感人的作品。

杜平的大部分作品也來源於寫生,而且從寫生到創作轉換的過程有一套方法論。他說,山水畫要真實地反映自然事物,不能拋開自然去造境;但也不要簡單地追求所謂「像」,而是要在創作中追求自然的意象和意境。齊白石曾經說過:「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在繪畫的過程中,要順其自然,自然而然,筆筆生髮,相映成趣。山水畫源於自然,所以首先要「師造化」,要忠實於描寫對象,要忠於生活。然而,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所以,忠於自然並不是要搞自然主義。正如黃賓虹所言:「山川自然之物,畫圖人工之物。山川入畫,應無人工造作之氣,此畫圖藝術之要求。故畫中山川要比真實山川為妙。畫中山川,經畫家創造,為天所不能勝者。」李可染說得更通俗,他說「脫離真實不對,完全依靠對象也不對」,繪畫「不與照相機爭功」。如果專求形似,再似也似不過照片。因此,要在神似上下功夫,創造審美意象,營造審美意境。

杜平作品 :《六渡寫生稿》68cm×136cm

杜平認為,面對不同的物象,寫生應該主要抓特徵。寫生寫的就是構成,而構成本身就是關係,關係要用結構去體現:即用筆墨結構、色彩結構去體現物象結構,筆墨結構和色彩結構掌握好了,畫面就是和諧的,就是溫潤如玉的。

從杜平山水畫的審美追求中,可以發現他對傳統文化意境美學的理解是非常精闢的,把握是十分高妙的。杜平對於山水形象的創造,絕不是純客觀地去複製自然,而是充分地調動自己的精神世界去擁抱真山真水,把自己心靈中出現的或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或細緻入微、平和舒暢的內心活動所產生的情思,通過筆墨去表現自然、社會和精神三種世界融為一體之後,展現生機勃勃的生命風采、無窮無盡的靈感韻味和清新獨特的情調意趣,展現人與自然的有機和諧。

正是由於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內心世界化入到對於景物的描繪之中,所以杜平筆下的山水,表現的不是純自然的形象特徵,而是具體的觀賞對象在畫家心目中形成的特殊意象。

「山水畫的第一要旨是意境。」杜平老師一邊畫畫,一邊對記者說。的確,在山水畫創作中,杜平不僅清晰地勾勒出其心中的藝術意境,而且向大眾描摹展示出他寬廣博納、承古求新、執著追求的深厚情懷。他的山水畫技法大多採用大斧劈皴結合小寫意,色彩典雅清麗,構圖層次分明,格調高雅,氣勢壯觀,充滿詩情畫意,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和自然的和諧。

杜平近期寫生稿

杜平說,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象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中國畫的這種寫意性,歸根結蒂還是從觀察大自然而來的,即「師法造化」。但是,中國畫特別是山水畫的這種表現力,是畫家們主觀記憶的結果,不是現場寫生的結果。山水畫講求的是章法意蘊和用筆用墨的技巧,而不是真實,比如山石的畫法技巧就有多種,如斧劈皴、披麻皴,荷葉皴等等,這就形成了它的獨特風格和傳統。

《雲夢山寫生》系列,是杜平近年來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寫生力作。畫家一改前人牛毛、斧劈、鐵線、米點等山石技法,以別開生面、肆意遊走的皴、擦、點、染,控制得恰到好處的洇暈,以及體現時代風貌的色彩,繪就出一派筆墨迷濛、氣韻流動的夢中家園。但這氣韻流動的夢中家園,卻讓觀者的心沉靜、靜謐,有融入自然的超脫。《雲夢山寫生》系列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其筆墨、意境、神韻體現了畫家既傳統又新穎的畫風追求。

「李可染說過,中國畫創作要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傳統里去,還要以最大的功力打出來。有的人打不出來,就像蠶作繭似的,最後咬不出,困在裡面變成蛹了。只有能打出來的,才能破繭成蝶。」作為李可染的再傳弟子,曾受教於張復興、龍瑞、滿維起、李魁正等名師的杜平,在談到自己的山水畫創作時,坦言離不開自己的師承關係:「李可染說,畫家需要哲學家的頭腦、詩人的感情、科學家的毅力、雜技團的本領。這四句話指導了我全部的藝術實踐。」

杜平近期寫生稿

杜平認為,山水畫家首先必須是哲學家。以哲學家的眼光觀察物象結構,才能抓住物象本質的美;以哲學家的辯證思維對待生活的現象,才能更深刻地領悟創作中黑與白、疏與密、蒼與潤等各種對比,產生更豐富的表現。杜平說,這些認識和體會全部來自實踐。「心學」在中國哲學史上還沒有形成完整體系的時候,倪雲林、王蒙等山水畫家,就已經把心象的表達通過宣紙展現出來了。

「創作必須傾注全部情感。而詩人的感情恰恰是最濃縮的感情,所以山水畫家必須有一顆不老的詩心。只有以情作畫才能畫出打動人的作品,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情感是作畫的關鍵,真正的山水畫家在創作中,越畫越快樂。而感受快樂就在於挖掘心靈,自由釋放,尋找自己,尋找感動,表現心目中的山水。」

至於科學家的毅力,杜平以「百折不撓」和「嚴謹」表達著自己的理解:「創作不能知難而退,要有科學研究的持之以恆;同樣不能想當然,要像科學實踐一樣嚴謹,精微必究。有些人把繪畫看得很容易,認為誰都可以來,其實不行。因為沒有經過仔細研究和練功的繪畫根本沒有準頭,更不論意境了。」

當記者問到雜技團的本領時,杜平笑了:「技巧純熟也是創作的必要條件。比如走鋼絲。演員先從一根繩練起,然後粗鋼絲、細鋼絲……直到可以表演在細鋼絲上騎自行車、倒立、帶人,這樣的效果是技巧熟練的結果。所以,李可染強調的這四條,囊括了從內功到外功、從理論到實踐的辯證領域。」

「江流有聲,斷崖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這是蘇軾《後赤壁賦》中的一段描寫,繪聲繪色,有景有情。讀杜平老師的山水畫《雲夢故里》,讓人進入同樣的情景交融的妙境。杜平將從這情景交融的文字描繪中得來的深刻感受,恰到好處地融入筆墨之中,構造出新的意境。這裡面既包含作者深刻的詩意感受,也是作者樸素率真的思想感情、精神氣質和藝術修養的體現。

杜平作品:《雲夢山居圖》34cm×136cm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自然是人類生存之本,亦是中國傳統藝術之源,更是中國山水畫之根。杜平認為,自然在山水畫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山水畫自始至終都離不開自然,沒有自然就沒有山水畫。中國山水畫是以自然山水為基本素材和題材,並以自然山水為主要審美對象的繪畫藝術。山水畫通過特定的形象符號,表現的是畫家的心性和獨立的人格,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山水畫家應該從「心靈法則」出發,回歸自然,到自然中去體味自然,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對應關係,如天人關係、物我關係、心物關係。簡單地說,山水畫是「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藝術觀照。

杜平說,中國畫的氣質、情趣、法理,在山水畫中得到了最充分、最典型的展現。只有理解了山水畫的奧妙,才能真正地把握中國畫的本質。中國的山水畫不同於西方的風景畫,不是只立足於忠實地描摹眼前的實景,而是畫家將他對整個宇宙萬物、生命本體的思考和體悟融化在那千山萬水中,是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因此,山水畫是中國人的人生哲學特別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體現。中國道家哲學的自然觀,本質上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山水文化表現的一個基本基調就是「天人合一」。山水畫體現出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天人合一」的藝術表現,人與自然是親近的、平等的、融合的,人不是自然的改造者或征服者,人也無需表現出對自然的恐懼和崇拜,人與自然是和諧共融、平等互賞的關係,山水應當「作為人來親近,作為能響應其琴韻的知音相待」,「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宗炳語)。「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王微語)。

杜平作品:《古寨山居圖》68cm×136cm

基於這種哲學思考,杜平老師對黃賓虹山水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現在很多研究黃賓虹的畫家只是覺得他的墨是黑的,越來越黑,反覆地積墨,還有各種墨法的研究,如他的宿墨表現出的積墨、破墨、潑墨。其實,認真研究黃賓虹作品,會發現黃賓虹對用色用水的研究也非常到家。黃賓虹從「道法自然」的中國文化源頭入手,以「渾厚華滋」而不失「色彩燦爛」的風格,表現了中國人對「天人合一」的不懈追求,體現了中國山水畫對人文精神的不懈堅持。杜平以此作為自己的美學旨歸,決意在新的文化環境中,用山水畫表達人與自然的關係,重塑中國山水文化精神。

大自然是山水畫的源泉和靈魂,山水畫是對大自然的藝術表現。從「天人合一」的理念出發,杜平老師將自然山水融於胸中,用心靈冶鑄,將個人的生命體驗和山川煙嵐融化為遠離塵世喧囂的理想之境。他在繪畫的過程中,追求心靈的自由,追求心靈的外化,追求心靈與大自然的溝通。杜平山水畫的創作過程,是心靈飛翔的過程,是感情抒發的過程。走近杜平山水畫,能夠使人迅速沉靜下來,能夠讓人走進自己的內心。

杜平作品:《茂林芳源》240cm×123cm

杜平山水畫正是「天人合一」的藝術表現。在《茂林芳源》中,畫面上,那默立於天地之間的一座座山峰是那麼崔嵬高峻,崢嶸峭拔,連蔥鬱的樹木在這奇峰險壑下也顯得渺小。雲霧在山間繚繞,山泉在峰腰飛湍,溪流在峽谷喧豗,整幅作品充滿了一種生動飛揚的靈氣。畫家用淡淡的色彩點染山林和山頭,而用淡淡的墨色來皴擦遠處高低錯落、參差孤峭的群峰連山,使靜穆的峻峰雲嶺顯得空靈超脫,勃發出盎然的生機。

而在《古寨山居》中,他則另闢蹊徑,選擇以村寨民居、田園風光為題材,描繪春雨驟歇後的山寨:那滿山遍野的松樹、梨樹、楓樹生機勃勃,給山寨帶來盎然的春意;黑瓦白牆的山居錯落有致,潺潺的澗水流過門前;屋檐下涼曬的一排衣服像懸掛的萬國旗,整個山寨顯得清幽僻靜,讓人感受到一種遠離鬧市的靜謐和原始自然的野趣。

《秋水依依》《西塘人家》等以江南民居為素材創作的系列山水作品中,花草樹木在微風中搖曳,小船在岸邊停靠,河畔數塊奇石,空中一抹淡雲,而傍溪的老屋經風雨侵蝕的痕迹清晰可見,古老的拱橋橫卧溪上,舍前舍後樹木蔥蘢,這恬靜秀美的江南水鄉猶如夢幻一般。其用筆寫意或濃或淡,潑墨潑彩交錯運用,其線條婀娜飄逸,墨色淋漓,畫面清新,充滿情趣,給人一種極大的審美愉悅。山水畫家杜平,正是用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來寄情山水,尋夢田園,表達「天人合一」的審美意趣。

杜平作品:《情系騰衝》136cm×68cm

特別聲明

本網站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者複製,請註明來源於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網,標註作者,並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