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洪澤湖文學——范小青作品

洪澤湖文學——范小青作品

《從》序

作者: 范 小 青

大約在一年多前,或者甚至是更早一點的某一天,我拿到了蔣廷朝的厚厚一疊書稿,是一部長篇小說,當時的題目是不是就叫《從》?說實在的,現在我已經記不太清了,在我的記憶深處,似乎覺得一開始這部作品還有另一個名字的,也許是我的記憶錯誤,也許是我的內心的某種情愫所至。總之,今天在我手裡的這部作品就是當年的那部作品,這是蔣廷朝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後來在《雨花》增刊上發表了,現在,江蘇文藝出版社即將要出版這部作品。

還是回到當初。雖然今天回想起來,我似乎對這部小說當時的題目存有疑義,但是對這部小說的內容,我卻印象非常深。

由於工作和其他一些原因,我在一年中會看到許多的稿子,有許多人是從未謀面、以後也不一定會碰見的,只是通過作品進行著精神的交流,有的名字,也許在不久之後,就會淡忘,一個人,是不可能記住很多很多的。在我看到蔣廷朝的這部長篇小說之前,我並不認識他,但是讀了他的小說,我記住了他,不僅記住了,還記得十分牢固。

因為《從》。

我在大量的閱讀中,經常會讀到方方面面都很用心,也很圓滿的小說,中規中矩的小說,甚至找不出什麼明顯瑕疵的小說,但是這樣的小說往往提不起人的興趣,無論是在小說的森林中,還是在作者的個人的小說園地里,它們沒有新意,路徑依賴,似曾相識。

閱讀《從》的過程,卻讓我十分興奮,甚至腦洞大開,蔣廷朝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顯示出他的與眾不同。這是一部有著特異氣質、有著特殊文學品味的小說,將本來很可能是一部普通的少年成長史寫得別開生面,引人入勝,尤其在文體上,作了十分可貴的努力和建樹,使得這部小說在同題材作品中別具一格,更為讀者打開了一個超越正常經驗的異度空間。

小說中活著的死人、攝心術、神秘的T師爺,等等等等,都是我們平時的閱讀和寫作中較少遇見的。當然,更重要的還不是這部小說的文體和形式,它的內在的厚度和力量,是能夠讓人震撼的,隱在深處的疼痛感,埋在字里的憂傷和思慮,還有提供給讀者的難能可貴的智性含量。

所以,在讀過這部小說的近兩年後,重新再讀的時候,依然有新鮮感,依然激動、興奮,依然有刺激。

回頭我再想到作者。後來我才知道了一個奇怪的相背的現象:那就是關於讀書,蔣廷朝讀的書並不多——指的是在校讀書,他只讀到中專;但同時,蔣廷朝讀的書又非常之多——指的是他的閱讀生涯,簡直多到不象一個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的年輕人,他用了整整十六年時間,讀了幾千本書。

一個全新的與眾不同的蔣廷朝就這樣出現了。

其實,蔣廷朝寫作的起步並不晚,早在1998年,他就在《雨花》發表過幾個中篇小說,我沒有機會讀到他的那個時期的中篇小說,但是我知道,這對於一個初學寫作者來說,起步並不低,似乎應該一鼓作氣,一路奔跑向前,繼續寫,繼續發表,直至寫得更多更多。

恐怕許多人,許多寫作者,都是這樣的寫作經歷和人生經歷。

但是蔣廷朝 站在這個不低的起點上,並沒有沿著這條路繼續前進,他停了下來,不再前行,他停止了寫作,甚至還停止了工作,開始了閱讀,極其廣泛的大量大量的閱讀,用他自己的話說,「感覺自己實在太貧乏、太狹窄,遂放棄工作、放棄寫作,開始廣泛的閱讀、學習,這一讀就是十六年」。一個熱愛寫作的人,放下筆,拿起書,哲學、心理學、文學……停止寫作,他並沒有停止前行的腳步,這是另一種前行。

一直到2015年,他重新開始寫作,寫出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從》。這就讓我們比較可以理解了,為什麼蔣廷朝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具備了現代小說的特質,具備了自己的獨特的位置。

蔣廷朝的第二部長篇也已經在《鐘山》上發表了,他的第三部長篇正在創作中,相信他的寫作之路會越走越寬廣,但我還是想回到《從》。

因為正是自《從》開始,一個有特質的作家挾帶著他的有特質的作品出現在我們面前了。

作者簡介

范小青,女,江蘇省蘇州市人。1978年初考入蘇州大學中文系學習,畢業後留校擔任文藝理論教學工作。1985年初調入江蘇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社會兼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省政協九屆常委,教育文化委員會副主任,省第十屆黨代會代表。在2013年2月1日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通過為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從》的作者蔣廷朝簡介

蔣廷朝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拓者。著有長篇小說《從》、《那個人》、《影子鎮長與旋轉的陀螺》、《洛麗塔的隔》。中篇小說《飄逝的蝴蝶》(又名:詩人之死)、《切片》、《牛局長在1998》等等。

感謝您關注《洪澤湖文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澤湖文學 的精彩文章:

TAG:洪澤湖文學 |